李鸿章明知赴日和谈会遗臭万年,为何还前去签订《马关条约》?


实际上,在赴日议和的人选上,除了让李鸿章去,清廷几乎是没什么选择的。

平壤、黄海两战折戟后,慈禧太后似乎已经意识到战争必然要失败了,但还抱有幻想,想着能依靠西方国家的调停,以相对体面的方式中止战争。这期间,慈禧起用了与西方各国公使私交不错的恭亲王奕訢,叫奕訢与英、俄、美三国商谈联合调停,但日本表示拒绝。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清廷又寄希望于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希望他能够与日方达成调停,美国政府表示愿意出面。而这时,李鸿章已经在想法子躲事儿了,他力荐当时正供职于天津税务司的德国人德璀琳,由他作为自己的代表陪同田贝共同赴日商讨调停事宜。但日方提出反对,说中方毫无诚意,连一个本国的全权代表的不愿意出,故拒绝和谈。

不过,此时日军已进军辽东,并试图攻取威海卫,迫使清廷屈服。清廷无奈,只得答应日方要求,选出全权代表赴日和谈。而最初选出的人其实也不是李鸿章,而是时任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但二人抵达日本后,却被日方婉拒。日相伊藤博文当即提出,希望能够让恭亲王奕訢或李鸿章赴日和谈。

正当清廷左右为难之际,日军攻陷刘公岛的消息传来。于是,日方的态度也更加嚣张,表示接受和谈的先决条件是割地、赔款,否则就继续打下去。清廷被逼到悬崖边,必须要选派全权代表迅速达成议和。在人选上,事关朝廷和满洲贵族的体面,恭亲王奕訢绝对不能去,那这个黑锅就只能扣在李鸿章头上了。


慈禧当即召李鸿章入京觐见,但问题是,他到了北京之后,却又见不到慈禧,只说让他去见光绪帝。李鸿章又不傻,便知慈禧是让他背黑锅,故意躲着他。于是,在商讨篝和事宜的朝会上,李鸿章立刻甩锅,说去和谈可以,但不能割地,如果日方提出割地就立刻回国。在这之后,李鸿章还主动联系各国公使,期盼他们能再调停调停,但此时战局无可挽回,故无人理会。

虽割地一事木已成舟,但李鸿章并未放弃甩锅的努力,他转而敦促光绪帝,希望光绪帝能给他明确的割地授权。基本意思就是:地是你让我割的,这锅我不背。光绪也不傻,试想谁愿意做一个丢失列祖列宗疆土的皇帝呢?但事出紧急,威海卫已陷,山海关眼瞅不保,慈禧躲到了深宫,想来这事儿也只能由他来承担,最终他还是给了李鸿章明确的割地授权。


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以头等全权大臣的身份,带着庞大的使团离开了北京,前往日本马关,开启了与日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的谈判。他不可能不知道,无论他再怎么试图甩锅,都是无济于事的。他必须去,也必须替满洲亲贵背锅。即便光绪帝给了授权也是白扯,因为皇帝是永远不会错的。

《马关条约》的条款认真对比其损失还要在《辛丑条约》之上。中日双方在甲午战后谈判双方人员中方是李鸿章、李经芳父子,日本是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因《马关条约》中国正式失去了台湾及周边岛屿、彭湖列岛;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和且允许日本开办工厂;失去了属国朝鲜和琉球群岛;辽东半岛(因三国干涉还辽)赎金3000万两白银、另赔白银20000万两。

《马关条约》之所以中方能由李鸿章、李经芳父子为代表是有客观原因的:

首先,是日本方面的意愿。日本方面坚信李鸿章父子做为中国方代表来进行此次谈判,是对日本最有利的。

第一,李鸿章在日本茶山煤矿投资数百万两,其子李经芳在日本开有三处洋行,也就是说李鸿章父子在日本有重大经济利益。

第二、有人会说个人利益无论如何应该服从于国家利益,然而李鸿章父子决不是这种人!就以在中日甲午战争进行时李鸿章都不肯放弃对日本供应战舰动力煤和大米这样的战略物资为李家谋利就可看出李鸿章为谋私利无耻到何种程度!

第三、中法战争李鸿章为打压政敌,能在中国战势占优的情况下力主放弃中南半岛属国与法国,而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至使中国不败而败;同样为打压政敌左宗棠在新疆平叛功绩先是反对用兵后是力主放弃中国新疆主权。日本方面从中早已看透了李鸿章心中就只有私利、而全无国家民族利益。

其次、是李鸿章个人意愿。

李鸿章之所以前面即不服从清庭对淮军裁撤要求、后来又借组建北洋水师之机将北洋水师也实质上变为了海上李家军,其目的就是为了拥兵自重好保持自己权位,以达到李家光宗耀祖大发其财的目的。说简单些,李鸿章把持军权的目的就是为了当官发财。

在李鸿章把控下,年经费400万两的北洋水师能让李鸿章、张佩仑翁婿搞得在甲午战前让在北洋供职的德国军官发现镇定两主力舰主炮一共只有三发炮弹;在李鸿章和其外甥把持军需供应下,由丁汝昌电报可知北洋动力煤也常常无法保证(与此同时李鸿章舅甥却于日本大做煤碳大米、生意)。由此可知李鸿章把持军权时贪腐到了什么程度!

那么甲午战败后,李鸿章麾下军队实力大损的情况下,为保其个人家族富贵,自然就会去寻求挟洋自重!

最后,清庭的短视无知,根本意识不到谈判是比战地还要凶险的战场。把如此事关国运的谈判按倭寇和李鸿章意愿,又拱手交由刚刚在战争中输掉国运而且一心只有私利的李鸿章。

而李鸿章为了挟洋自重时不单方面受制于日本(在甲午谈判时让日本方面牵着鼻子走签订下了空前的卖国条约,逼得不得不勾结倭寇上演枪击大戏,以期回国后好有所交待),又一力主张以中国东北利益主动勾引沙俄签订了《中俄新约》并吃回扣三百万卢布。

这才是《马关条约》能谈成如此丧权辱国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马关条约   北洋   光绪   全权代表   遗臭万年   清廷   日方   甲午   日本   中国   父子   李鸿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