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堪称无解的阳谋,姜维以己为饵设局,不论成败,钟会邓艾必死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胡一舸

编辑|胡一舸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各方谋士都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留下无数令后人叹服的计谋

提起三国的有谋略之人,我们往往会想到“算无遗策”的诸葛孔明,想到“智谋无双”的周瑜,还有“谨慎筹谋”的郭嘉

但许多人都忽略了姜维姜伯约,他除了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之外,在诸葛亮的培养之下,也拥有着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智谋。

在蜀汉危亡之际,姜维几乎就要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于既倒。如若成功,历史或许就将是另一个故事。

命运乖违,投奔蜀汉

按照正史中记载,姜维应是主动投降诸葛亮的。

《三国志·姜维传》中记载,时值诸葛亮进军祁山,当地诸县纷纷揭竿响应。

天水郡太守一看形势不妙,立刻疑心病大起,怀疑起身边的人来。

姜维正在其中。

于是,天水郡太守连夜逃走,将姜维等人抛下。

等姜维意识到不对,追赶至上邽城门下,就见那城门紧闭,无论姜维他们如何请求吆喝,太守都没有要给他们开门的意思。

无奈之下,姜维他们只能原路返回冀县,不料迎接他们的还是“闭门羹”。

到了这个地步,姜维他们已然没有了太多选择,便有了“维等乃俱诣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则增添了许多情节,诸葛亮使计攻得安定与南安,到了天水,碰到了劲敌姜维。

姜维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大败赵云。

之后诸葛亮到达天水时,也遭到了姜维的攻击。

诸葛亮继续用计,他先从天水退兵,却暗地里去攻打冀城,马遵便派去姜维等人去守城。

诸葛亮找来一个同姜维各方面相仿的人装扮成假姜维,于夜晚时分攻打天水关东城。致使马遵对姜维起疑心,同姜维反目成仇。

随后诸葛亮又再加弃粮夺城一计,但也没有因此收复姜维。

姜维备受猜忌,马遵怀疑他为叛徒更是冲他放箭,姜维无可奈何,仰天长叹,两眼泪流,拔马望长安而走。

不过,即便委身该境地,他也未尝想过请降。

他的忠义之心被马遵等人轻易践踏与无视,姜维之后的投身蜀汉,实际亦是无奈之举。

后来,姜维遭张翼的追赶,王平与张苞引几人也纷纷加入蜀军,姜维只能硬着头皮作战,默认在劫难逃,却还是吊着一口气一路东行,最后筋疲力竭,被关兴的兵再次围攻。

姜维自认命数,持宝剑欲要割颈自尽。

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熟稔的声音,他抬眼一望,原来是自己的母亲。

姜维看到母亲,激动地立马扑上前去,抱着母亲流泣。

姜维的母亲劝其跟随诸葛亮施展抱负,而姜维仍旧谨记马遵之恩情。

母亲柴氏则劝告他日后见其人可留些情分,但他还是要走向正道。

姜维早年丧父,其父姜冏时在镇压羌族中的去世,他与母亲一并生活,彼此相依为命。

他对母亲之言虽有顾忌,却还是选择了归顺诸葛亮。

诸葛亮也于此时现身,摇扇对着众人言语:“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所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意足矣。”

可见,姜维在未加入蜀汉阵营之前,就受到诸葛亮的另眼看待。

自此,姜维便归属于诸葛亮门下,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的人生也开启了别样的篇章。

上将之重,在所不惜

被纳入诸葛亮的阵营后,姜维十分得到诸葛亮的器重。

诸葛亮评姜维有胆谋且忠勤,并非头脑简单的武将,而是知识与信义兼并的真正的儒将。

郤正评其:

“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公元249年,魏国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杀害大量的魏国宗室,导致曹魏的政权落入到司马氏手中。

姜维感知到魏国动乱,便趁机想要出兵,但费祎却不予多兵,使得蜀汉失去攻打的良机。

公元253年,姜维成为蜀军的统帅,他对魏国展开连续性的进攻。

公元254年,狄道县令李简想要投靠姜维,姜维趁机攻下数地。洮西大战的胜利,提高了姜维的地位,使其从之前的卫将军晋职卫大将军。

诸葛亮进军北伐,奈何出师未捷身先死

实际上,在诸葛亮去世前几年,姜维未被付以重任,主要任务是练兵。后来才被诸葛亮逐渐称道,是谓凉州上士。

建兴十二年,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维才担起北伐大业,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以报知遇之恩。

姜维率军击退司马懿,后被封为平襄侯。

延熙十年,姜维又升为卫将军。

获得军权后,为了弥补兵力,姜维调整了汉中的军事策略。史“敛兵聚谷”

这个政策也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复兴蜀汉,一计三贤

由于多地军队分流防守,导致后来钟会邓艾进攻时,无法及时调兵支援。

姜维是积极的主战派他数次北伐,却屡战屡败。

他不听从身侧廖化和张翼两位将军的建议,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公元253至255年间共发动了三次进攻,魏国邓艾认为姜维会发动第四次进攻。

果不其然,之后姜维的举动印证了邓艾的猜测。

第四次攻战,姜维再次战败,这时蜀汉阵营中的人也对姜维产生不满。

公元二五七年,魏国的诸葛诞叛乱。

姜维又看中了此时机,率兵攻打秦川。

当时的蜀国在三国中并不具优势,缺乏攻打战略。再加上数年攻打,百姓和兵队都已吃不消。这次机会又被错失。

姜维长期征战,朝堂上的刘禅却无所作为,亲近佞臣黄皓。

董厥、诸葛瞻难以控制黄皓,只有姜维可以镇住局面,因而姜维必定成为黄皓的眼中钉肉中刺。

姜维与黄皓之间势必要展开一场以刘禅为中心的权力的明争暗夺。

姜维得知黄皓之用心,便奏明刘禅,希望皇帝将黄皓处死。

但是刘禅却不以为然。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刘禅虽坐帝位,但实际权力受限,他需要通过宦官与大将军之间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姜维多次北伐虽然鲜有胜利,但是还是令司马昭十分头大。

司马昭分析局势,认为伐蜀之策可行。

当时邓艾并不提倡,但还是无法改变司马昭的决定。

钟会则十分支持伐蜀,响应获得了司马昭的认可,终于,魏国开始主动对蜀国发起攻击。

景耀六年,姜维听闻钟会正于关中治兵,便劝告刘禅能够派出张翼和廖化两位将军去守护阳安关和阴平桥。

但是刘禅听信黄皓的谗言,认为魏军不会前来攻打。

后来魏军真的前来讨伐,廖化去沓中晚来一步。

姜维一边受到邓艾的影响,无奈退守阴平,钟会接着攻击,蒋舒直接投降。

姜维同廖化只能弃掉阴平,后寄希望于剑阁

钟会想要说服姜维投靠他,然而姜维不为所动。

姜维的军事能力极强,在剑阁于钟会的军队交战,不断退逼钟会。

当时,钟会已经有了撤退之心,然而这时的邓艾巧合地为他制造了新的机会,

邓艾的趁机攻蜀,致使刘禅急不可耐,赶忙召开朝廷会议,商量如何是好,但是当堂已无良臣。

刘禅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最后,刘禅决定率领众人投降,张绍带着御玺准备前往邓艾的营中。

皇帝都投降了,战争还有打下去的必要吗?

姜维本在与钟会交战,却接到了刘禅的诏令。

听闻消息,姜维简直怒火中烧,他早就提醒过刘禅,而刘禅却宁可听信佞臣之言,当江山社稷为儿戏。

他拼了命地为保住先皇的基业,继承孔明的抱负,其忠义之心,日月可昭。

奈何奈何!刘禅竟然率军投降,将汉家基业于疏忽间毁于一旦。

无奈之下,姜维只能与廖化、张翼几人投降。身躯虽臣服,但是姜维满心在蜀汉。

姜维不投别人,偏偏投了有意造反起兵的司马懿手下偏将钟会

钟会甚是器重姜维,姜维也顺水推舟,趁机同钟会拉近了关系

钟会将姜维视作心腹,还给他了印号节盖,然而,钟会一片真心还是付之东流。

因姜维不过是假意亲近,他的真正用意,是恢复蜀汉的大业。

于是,姜维步步为营,先是有意挑拨钟会与朝堂之间的关系。

姜维再了解不过钟会的个性了,知晓他心高气傲,便有意侃言,认为其功高过主,继而推使钟会去杀害司马昭。

如果按照他的计划,待钟会杀了司马昭,自然也不会放过和他有嫌隙的邓艾。

到时,钟姜就能形成曹操司马懿一般的组合,不过以姜维的智谋,钟会必然玩不过,大汉三朝传世指日可待。

姜维的计划在被钟会步步践行着,他不时地添油加醋,怂恿着钟会反叛,进而占据益州

钟会嘴上还是抗拒,但是心里自有算盘,尽管如此,他对姜维还是信得过的。

于是,他将第一个下手的对象投在邓艾身上。

邓艾在伐蜀之战,可谓是立下头等大功。

奈何历史总是拥有自己发展的独特规律,司马昭之心,尽人皆知,功高于主便意味着危险濒临。

邓艾对蜀国并没有采取残忍的杀戮,反而对其进行安抚。

而且,邓艾还擅自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并有意继续攻打东吴

这一连串的举措不得不引起司马昭的怀疑。

司马昭以为邓艾欲意谋反,对其极为警惕,却不料真正想要谋反的是钟会。

钟会和邓艾在司马昭决定伐蜀之前就已经结下了梁子。

邓艾伐蜀成功之后,仍不掩盖锋芒,肆意行为,司马昭必定会对他抱以警惕之心,奈何邓艾并不知意,反而上书自辩。

钟会便趁机作祟,模仿钟会的字迹,指意此书信是钟会和卫瓘来往的书信。不仅如此,钟会还改了司马昭写给邓艾的信。

司马昭必定要抓回邓艾。

但实际上司马昭疑心病极重,同时也提防着钟会,毕竟钟会手下的势力不可小觑。

他派去卫瓘监视钟会,于是钟会谋反之事败露

姜维却还不死心,抓住机会怂恿钟会去杀害魏国将领,想着之后自己再找机会杀掉钟会。

结果被胡烈利用传言,导致钟会被围攻。而姜维也因此深陷重围,将自己坑了一把。并直接命丧于此。

姜维毙命之后,钟会也随即倒地。

至于邓艾则被卫瓘反咬一口,利用田续将邓艾杀害。

后来魏军仍不肯放过姜维的家人,将其全家杀害。但是仍有余脉,姜氏的香火仍在世代延续。

结语

南北朝时,姜维得以追封为开明王

古人于姜维的评价,多称赞其忠心不二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的军事才干

姜维是蜀国的上将,也是三国时期的悲情人物。

他的“一计害三贤”,以一己之命,使魏国两位大将同其陪葬。

姜维对于汉家基业的维护,贯穿生命之始终。

历史总是以如椽巨笔勾勒吊诡的故事,三国中的人物,无论是姜维,还是诸葛亮等人,都透露出一种悲情的宿命论,即个人再强也无法与命运天意抗争,委实令人唏嘘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汉家   魏国   蜀汉   太守   天水   阴平   司马   蜀国   成败   公元   母亲   姜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