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惨烈的黄县保卫战

登州沦陷

明崇祯四年冬,将领孔有德吴桥兵变,率兵东进,席卷大半个山东,举国震惊。

明末国力衰弱,后金迅速崛起,屡次大败明军,攻占辽东大片疆土。辽东大将毛文龙率兵深入敌后,创建根据地,威胁敌后方。因其拥兵自傲,冒领军饷,被袁崇焕矫诏斩杀。因毛文龙经营多年,深得东江将士之心,“岛中将卒闻其死,皆哭云”。被分配到登莱巡抚孙元化手下的毛成龙旧部,孔有德、李九成和耿仲明等皆认为“文龙无罪,横受屠酷”。

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统八旗军围攻关外大凌河城,明守将祖大寿受困城内。明廷命孙元化组劲旅渡海增援前线。孙元化派孔有德率部两千人前往。孔有德托言风讯不利,逗留不前。任务紧急,孙元化再命孔有德率部从陆路增援。孔有德勉强前赴,行动迟缓,直到十一月二十七日方进至吴桥。此时正遇雨雪天气,军队给养不足,士兵哗然,孔有德李九成从之,遂举兵叛乱。


叛军暴乱

闰十一月二十九日,叛军从吴桥出发,倒戈杀回山东半岛,连陷数县。登莱巡抚孙元化、山东巡抚余大成“皆力主抚”,下令“所过郡县毋邀击”。孔有德顺势“因伪请降”,军队屡破州县,二十二日抵达登州城下。

叛军围攻登州城,驻守城外的原毛文龙旧将张涛,与城中耿仲明等人策为内应,举火为号,崇祯五年正月初二,登州失陷。总兵张可大自尽,孙元化自杀未成。

攻克登州后,孔有德自号“替天行道都元帅”,李九成为副元帅。他们一面引诱辽东沿海诸岛的兵民反叛,扩充实力,一面谋划攻陷黄县,进而围攻要塞莱州。


援军赴黄

崇祯五年的春节,黄县城的百姓与官吏,都没有心情过年。消息传来,近在咫尺的登州府那边,兵马齐举,磨刀霍霍,正准备着向西进发,而第一站,正是黄县。

黄县位于登州府附郭县蓬莱之西,与蓬莱唇齿相依,为登莱官道上的重要一环。黄县若在明军手中,则叛军的空间就会被压缩在登州府城一隅,其影响大大降低。而若陷入敌手,则半岛北部门户洞开,叛军可长驱至莱州城下,进而窥视胶莱河以西。

正因如此,黄县城的得失,对于明军与叛军双方,便显得格外重要。

自叛军攻陷登州府城之后,交战双方就各自调兵遣将,准备争夺黄县,战事一触即发。此时,身在莱州的山东巡抚余大成深感黄县的重要性,也知晓黄县驻军不多,如不增兵,此城将拱手让与叛军。遂决定增强黄县的防御力量,试图将叛军阻击于此。

明清之际,普通州县驻军很少,加之黄县城本身离登州、莱州很近,两处有兵,随时可以呼应。遇有战事,除增援外,需临时从平民中征调壮丁帮助守城。但壮丁人数虽多,但未经操练,战斗力有限。

然而,此时的莱州城内,兵马也仅有六七千人的样子,并不多。尽管如此,余大成还是派出了援军,由莱州营参将张奇功和王徐寨守备熊奋渭率一千兵马,驰援黄县。

参将张奇功是一名老将,当年的平壤之役,身为大宁营游击的他,曾领兵一千,参加了平倭,并立下功劳。而今,年纪已大,任期将满,完全可以找个理由隐退,而不必率军前去黄县迎敌。但张奇功颇有忠肝义胆,他主动请缨,奏请领兵护卫黄县城。


援军前往

正月里,在家家户户都在张灯结彩过年的当口,一队兵马冒着严寒,自莱州出发,直向黄县而来。伴着战马呼出的热气,熊奋渭对张奇功说:“张公,此去我等恐凶多吉少!”张奇功抹了一把脸上的寒霜,笑了一下:“大丈夫生而立身,能有机会以身报国,也算值了!”

此时,黄县知县吴世杨正同属下紧张地筹备坚守事宜,见援兵到来,十分高兴,当即向张熊二人将准备情况做了介绍,共同商议守城之策。


黄县虽自古以来称为富庶之地,但城廓规模并不大,地势亦不险峻,无险可据。城墙周长八百四十二丈、高三丈二尺,有城门四座,墙垛一千两百零六个。城外护城河宽二丈四尺、深八尺。

此数据听起来还算可以,但跟登州城的周九里,高三丈五尺相比,还是差了不少。城不坚,兵不多,火器不足,在这种困难情况下,吴世杨张奇功等开始了这场敌众我寡的守城战。

他们尽其所能,加固城墙,深挖堑壕,打开衙库,发放银两,招募壮丁,发放兵器,增加守城队伍。


血战黄县城

这边,叛军一面修书与余大成,妄称“和谈”,麻痹明军,拖延时间。一面发兵直取黄县。

崇祯五年正月十一日,叛军浩浩荡荡,数千兵马到达黄县,县城即可被围。从城头向下望去,四下里尘土飞扬,旌旗遮天,叛军来势汹汹。

虽力量相差悬殊,但城中军民并未胆怯。张奇功吴世扬等人,早已在城头摆好了阵势,四个城门,也早有兵马把守。

稍作准备,叛军即开始了猛烈的进攻,四面进击,盾牌林立,马队前冲,矢射如雨。守城官兵即作迎击,弓箭垒石齐下,桐油火炬倾泄,叛军攻城不下,纷纷退去。叛军的第一天进攻没有得逞。便于城外扎下营来。

是夜,阴云密布,寒风阵阵。城墙上下灯光暗淡,尸体横陈,战火烧焦的气味里,不时有伤病的呻吟声传来,这一夜,城内外的人都没有很好休息。

第二天,正月十二,自凌晨开始,天便飘起了鹅毛大雪,很快地,积起了厚厚一层。大雪掩盖了刚刚发生的一切,风吹过,天昏地暗,日色无光。

古人讲究“天人感应”之说,大难来临之际,通常天有异象。

正月十三日,在叛军持续攻击下,黄县南门被攻破,守卫南门的民兵大多溃败。此时,明知大势已去的老将张奇功,却依然选择战斗到最后。满身是血的他奋臂大呼,持刀冲入敌阵,连杀叛军十数人,最终力竭,身死殉国。

因为张奇功死守城池,造成了叛军很大伤亡,残忍的叛军气愤之下,竟将战死的张奇功遗体肢解。守城老将,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操,与当权者的昏庸相比,黄县城头平添了一抹浓重的悲壮。


叛军攻占县城焚火烧城

随之,守备熊奋渭、县丞张国辅亦力战而亡。颇有骨气的知县吴世杨被俘,骂声不绝,随被杀。小小的黄县居然抵抗住了叛军两天的进攻。城破之后,“士女被磔、自刭、投缳、溺井者无算”,惨况难言。

有言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有位叫作姜梦豸的训导,在黄县保卫战中,也手持兵刃上了战场。

贡生出身的姜梦豸是掖县人,刚到黄县上任不到一个月,叛军就打到了城下。

知县吴世扬号召城中军民进行抵抗,姜梦豸虽是文人,此刻也毫不含糊,承担起了东门的防御职责。

守城过程中,姜梦豸身上已多处受伤。城门失守后,他并没有马上放弃,而是赶回学宫,准备做最后的抵抗。《黄县志》描述道:“城陷,急归学宫,手持利刃与贼格斗,大骂不屈而死。”文人忠贞,其情亦勇。

黄县陷落后,叛军进而围攻要塞莱州,双方开始了长达数月的持久战。七月里,孔有德使用伪降手段,登莱巡抚谢琏与登州知府朱万年出城招抚,朱万年谢琏先后被杀。莱州城血雨腥风,屠人无数。八月,明军调集重兵,重新收复黄县、莱州。

席卷大半个山东的吴桥兵变,最终以叛将孔有德渡海归降后金而结束。这次兵变,不仅使正处于国力衰弱时期的明朝雪上加霜,更是“明清鼎革战争中胜负的关键之一”,对明末清初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有德的叛乱对山东造成了极大破坏,许名官员与百姓被叛军杀害,多名高官因此被革职,新城名门王氏家族被洗劫,莱州以东“残破几三百里,杀人盈十余万”,血染黄埃,巷堆白骨,村落为墟,城市荡然无复曩时之盛。此变促进“三藩”势力登上历史舞台,其后的“三藩”尾大不掉,成为大清王朝的心腹大患。大明由此走上末路。

叛乱平息后,明廷表彰追恤那些立功或殉难的文臣武将。在黄县殉难的吴世杨、张奇功、熊奋渭、张国辅等皆获追赠,姜梦豸也得到了“赠爵、祀忠烈祠”的恤典。清乾隆间,掖县人侯荃来到黄县担任训导,睹物思人,专门写了一首《吊姜公梦豸》的诗,中有:“泪沾泮水波长碧,血溅宫墙土亦頳”句。

而此次兵变中,黄县守城军民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明知不敌而御之,可以隐退而主动请缨,身非武丁却大骂不已,仗剑搏击。风雪之中,小小黄县,在摇摇欲坠的大明统治里,写出了一个大大的勇字。勇者无惧,辉煌永驻!

高金业,笔名碧古轩主人。山东龙口人。空军大校军衔。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曾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特写、诗歌等各种文学作品数百篇。中、短篇小说集《真情》被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品被收入《飞向极顶》、《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绽放的军花》、《军魂》、《母亲的力量》、《庚子战疫》、《胶东亲情散文选》等书中。长篇纪实文学《北方之鹰》刊于《时代文学》,被青岛出版社出版,并被“齐鲁晚报”连载,该作品获山东省纪念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一等奖。散文作品入《胶东散文十二家》出版。多篇文章曾获作协、杂志及文学网站征文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吴桥   崇祯   辽东   莱州   巡抚   叛军   奇功   兵马   明末   保卫战   山东   惨烈   县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