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出多次出现“鲛人”?人身鱼尾吓坏渔民,专家:山海经有记载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青衫洵

编辑|青衫洵

前言

1975年10月,在南海捕鱼的渔民发现了一件令人害怕的事,他捞上来了一个人身鱼尾模样的“鲛人”, 他惊吓之余连忙将这个怪物放生。

之后赶忙询问其他经验丰富的渔民,却得知他们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确实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于是辗转反侧下,渔民去询问了专家,而他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山海经》里有记载。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呢?难道真是传说中的“鲛人”吗?

自古以来我国有关鲛人的传说

其实自古以来,有关鲛人的传说就不曾断绝,不仅出现在专门记录奇珍异兽的《山海经》里,也出现在相关的典籍史书,甚至是诗词之中。

在最早的《山海经》中,就提到鲛人是人头鱼身,长着四只脚的鱼,除此之外,山海经里还有些关于鲛人的描述,但是那些描述就比较像是现在能见到的山椒鱼、娃娃鱼、鲶鱼之类的常见鱼,既很像人形,又全身覆盖着鱼一样的鳞片,比较接近人和动物的混合体。

《搜神记》中,也有相关描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泪,则能出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东西,鲛人身上的织绩就是生产出的鲛绡,入水不湿;

鲛人哭泣的眼泪则会化为贵重的珍珠,而这些,在南朝的《述异记》中也有提到:南海出蛟绡纱,泉先潜织,名龙纱,价百余金,入水不濡,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绡之处,绡有白之如霜者。

可见,这鲛绡就是“龙纱”、“蛟绡纱”,雪一样的白色光泽,隔水,一匹百余金,这些在物资紧缺的古代,十分罕见。

就连统一了天下的秦始皇,都会派遣方士,去到处寻找鲛人的痕迹,毕竟据当时的传言来看,鲛人不止上面的用途,他们身上的油,甚至都能做出千年不灭的长明灯。

而据历史记载,秦始皇陵中的灯就是这种“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的灯,更重要的是,鲛人还能活到百岁以上,身上藏着秦始皇最想要的长寿的秘密。

顺着历史往下看,还会发现在宋代也有鲛人的记载,就像《太平广记》里记载的那样,海人鱼,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但没有真正的脚,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这对鲛人的描写异常详细,高矮胖瘦,体格特征,鲛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这让人不禁觉得鲛人在当时就是真实存在的。

除了历史记载,一些著名的诗人写的诗句里,也有着相关的描述,比如大诗人杜甫,在《锦瑟》一诗中就提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如果这句不够明显,那么他另一首诗中就直接提到了这一生物:“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不只是杜甫对鲛人情有独钟,其实还有其他文人也对鲛人有着美好的记录,杨慎就有“ 荆山不贵玉,鲛人不贵珠。” 一语,端木蕻良的《女神》则更为梦幻:“海的女神带着鲛人和蜃女,在绿色的云片里嬉戏。”

但是这些记载,在明清时期则是突然销声匿迹,仿佛不曾出现过一样,而鲛人这样“昙花一现”的行踪,真的只在我国出现过吗?

国外流传的鲛人

中国虽然有关鲛人的传说很多,但是没有实际的图片能够证实,就会显得非常玄幻,那么当时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外,会不会有一些更为确切的记录呢?

而事实确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管人头鱼身的生物叫鲛人,而国外则称之为美人鱼,他们也发现了有关美人鱼的痕迹。

著名的航海家麦哲伦就曾经在航行时发现过一个人头鱼身的生物,后来另一位航海家哈德森也发现了这种生物,但由于当时并没有发明出摄像机,所以也只是跟踪记录了几天,再后来,苏联前去打捞沉船的时候,发现了海底有一个约60米高的美人鱼并打捞了上来,但是这些都对研究这种神秘物种没有太大的进展。

直到1991年,在南斯拉夫海岸,有人声称挖掘出了约一万年前的美人鱼化石,保存完整,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而这些都是当时真实的报道,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像我国一样流传久远的传说。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半人半鱼的塞壬海妖,她会用美妙的歌声蛊惑着海上的船长和水手,让他们不由自主的驾船驶入她的陷阱,或是自愿跳入水中,成为海妖的晚餐。

而日本对于鲛人也有自己的叫法,他们把这种生物称之为矶姬,但他们并不像我们中国记载的那么面容较好,反倒是有些面容丑陋,有着一口獠牙,头上还有犄角,他们也并不是那样的乐于助人,反倒是喜欢以人为食,非常凶残不好相处。

但是为什么在日本的记载中,矶姬的评价反而相当高呢?原来是日本的矶姬吃下去之后,可以延年益寿。

一位名叫高桥的渔夫,在捕鱼时不小心抓到了一只矶姬,但是他也不曾将这条矶姬放回大海,而是带回去准备给自己的妻子孩子见见世面,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捞上来一条传说中相当罕见的生物。

而一家人看是看完了,再如何处理这条鱼的态度上产生了分歧,高桥想要尝一尝它的口感,但妻子却觉得,这么多年都没有人吃过它,那么一定是有毒的,想要扔掉这条鱼,高桥虽然好奇心旺盛,但是最终还是被妻子说服,于是便将这条鱼扔掉了

但是高桥的女儿却趁父母不备,偷偷吃了一口矶姬的肉,可令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她从此不再衰老,在别人百岁苍老异常之时,他却还是当年十来岁的模样。

但是这种异于常人的寿命和容颜,并没有带给她快乐,反而是让她亲眼目睹着自己的亲人朋友离去,万分痛苦,便想要斩断尘世的痛苦,就出家了,四处游历,解脱自己的种种杂念,后来实在是无路可走,寿命绵长无绝期,便将自己两百年的寿命以仙术传授给了天皇,最终在800多岁时候含笑而终。

但在这些种种传言里,还是英国太阳报报道了一则有关美人鱼的消息最为可靠,它声称有渔民在古巴附近的海域捕获了一条小美人鱼,而这条小美人鱼就是人上身鱼的尾巴,用腮呼吸,除此之外,它甚至还可以和人类无障碍沟通。

据太阳报的报道,这条美人鱼来自传说中高度文明发展的古老大陆亚特兰蒂斯,他在传说中的公元前一万年被洪水毁灭,沉入大海,而岛上的居民便适应环境变成了美人鱼,平均寿命也是远超现在的人类,达到了三百年左右。

但很奇怪的是有关美人鱼的这篇报道到此戛然而止,再没有任何一条关于美人鱼的消息出现,就在大家也逐渐淡忘钓美人鱼消息的时候,六年后美人鱼的照片震惊了全球,在1968年,美国海底摄影师在大西洋深处拍到了疑似美人鱼的照片。

这张照片与传说中的模样相差不大,这张照片也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张关于美人鱼的照片,至此,众多有关美人鱼的照片和记录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可是,虽然数量众多,但是真假难辨。

南海鲛人究竟何方神圣

而在南海中被渔民打捞上来的那条鲛人,最大的可能则是儒艮。

儒艮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大型海洋哺乳动物,以水藻为食,他们需要时不时上浮换气,在天气不好的海上,时常会被误认为美人鱼,再加上有时他们头上万一顶着海草或水草等,靠着海礁栖息,在哺乳期间,还会用前肢抱着幼崽喂奶,头和胸露出水面,会被大家误判。

而且专家认为,儒艮出现的海域也恰好和传说中相符,极有可能就是同一物种,传说中鲛人的衣服,则会在少数民族的传统里找到,他们就会将儒艮皮做成衣服,不仅透气保暖还防水,再加上儒艮的皮下脂肪丰厚,所以油脂被当做灯的原料也是理所应当。

而儒艮的骨头在古代也是用途多种多样,既可以雕饰做装饰物,也可以被当做武器,除了眼泪无法变成珍珠以外,其它都非常符合鲛人的说法。

而根据出土的文物表明,儒艮的实用性让它在4000年前遭到大肆捕杀,数量急剧减少,再加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就让更多的人不再看到这种生物。

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被联合国列为了濒危物种进行保护,我国也在1988年将它列为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结语

虽然科技发展迅速,但世界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的未解之谜,鲛人的真实身份还是不曾揭开,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最终会知道鲛人的真相。

而且随着环境的改善,如果鲛人真是儒艮,那也会逐渐数量增多,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令大家见识到物种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南海   山海经   渔民   儒艮   鱼尾   传说中   物种   美人鱼   人鱼   人身   生物   照片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