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三不做,一年病不沾”,8月8日立秋,3不做分别指啥?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意味着秋季的开始。2023年的立秋是在8月8日,这属于早立秋,意味着今年的秋天会比较凉爽。

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也变得干燥,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力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立秋时节,我们需要注意保健养生,以适应季节的变化,预防疾 病的发生。

在民间,有句俗语说:“立秋三不做,一年病不沾”,这“三不做”具体指什么呢?其实,这是一些老传统的养生之道,既有科学道理,又有民俗风情。让我们来一一解析。

一、不吹空调

立秋后,虽然还在伏天,还是会比较热,所以很多人还是每天吹空调睡觉。

然而,频繁地吹空调会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引发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 病。

而且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还会导致皮肤干燥,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不适等不良反应。

因此,立秋时节尽量少吹空调,保持室内外温差适度,多通风换气,注意保暖防寒。

如果实在觉得热,可以用电扇或者自然风来降温。

同时,在空调房间内要多喝水或者饮用一些润肺止咳的茶水或者汤水,如雪梨、蜂蜜、枇杷、百合等。

二、不吃冷食

立秋过后,气温虽然开始下降,但仍有一段较为温热的时期。许多人喜欢吃冷食来解暑,如冰淇淋、冷饮、冰镇水果等。

然而,立秋时节胃肠功能逐渐减弱,食欲也相应变得不如夏季旺盛。频繁食用冷食会导致胃寒,影响消化功能,容易出现胃痛、腹泻等问题。

因此,立秋后不宜过多食用冷食,尤其对于消化系统较弱的人更要慎重。

可以选择一些温性或者微温的食物来补充水分和营养,如白开水、粥、汤、酸奶等。

同时,在吃水果时也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种类和数量,并且尽量在饭前或者饭后半小时左右吃。


三、不泡脚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但立秋过后,天气仍然较热,人们有时会想泡脚来缓解疲劳。

然而,立秋时节气温波动较大,泡脚会使脚部受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同时,立秋时节,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泡脚容易导致阳气外泄,影响体内的阴 阳 平 衡。

因此,立秋后不宜频繁泡脚,特别是晚上避免泡脚。

如果实在想泡脚,可以选择在白天或者傍晚时分,水温不要过高,时间不要过长,最好加入一些药材或者精油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消除湿气,如艾叶、生姜、桂皮、薰衣草等。

除了“三不做”,立秋后还有一些养生之道值得我们学习和遵循。例如:

一、多吃润燥食物

立秋后,天气干燥,容易引起人体的水分流失和皮肤干裂。

此时,应该多吃一些具有润燥作用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芝麻、核桃、蜂蜜、梨等。

这些食物不仅能够滋润肺部和皮肤,还能够清热解毒和养颜美容。

二、少吃辛辣食物

立秋后,人体的 阳 气开始收敛,此时不宜过多地刺 激和消耗 阳 气。

因此,应该少吃一些辛辣刺 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蒜、韭菜等。

这些食物虽然能够增加食欲和开胃,但也容易伤害胃肠道和口腔黏膜,导致上火和口舌生疮。

三、适当运动

立秋后,天气凉爽舒适,是一个适合运动的季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同时,运动也可以调节情绪和神经系统,消除压力和疲劳。建议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四、早睡早起

立秋后,白天变短黑夜变长,人体的生物钟也会随之改变。此时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睡眠是人体恢复精力和修复组织的重要方式,在睡眠中人体会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来调节身体的各项功能。

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且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在早上6点左右起床。

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养生的好时机。我们可以遵循“立秋三不做”这个老传统的养生口诀,在立秋后注意不吹空调、不吃冷食、不泡脚,以保护胃肠和阳气。

同时,我们还可以多吃润燥食物、少吃辛辣食物、适当运动、早睡早起,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增强免疫力。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立秋后迎接一个健康美好的秋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立秋   日立   冷食   阳气   节气   辛辣   时节   气温   食物   人体   空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