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宝库叩门人-常隆庆

引子

*本文原作者邵元拯

常隆庆(1904年12月3日—1979年7月21日),字兆宁,攀枝花之父

常隆庆(1904年12月3日—1979年7月21日),字兆宁,攀枝花之父,四川省江安县连天乡泥溪村人1930毕业于北京大学,就职于实业部北平地质调查所土壤室,任调查员。1932年9月,北平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应中国西部科学院院长卢作孚请求,将常隆庆调任该院地质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1940年8月,常隆庆等一行7人从西昌出发,经盐源、丽江、华坪、盐边,历时87天,行程1885公里。9月5日到攀枝花村,住保长罗明显家,见院内有铁矿石甚感惊奇,即上山勘察,又发现尖包包、硫磺沟、营盘山等处的磁铁矿,遂采集铁矿石标本用6匹马驮回西昌。经西康专科学校化学系龚准教授化验认定矿石里有钛,即电告经济部地质调查所,请派人前来进行勘察。又写成《盐边盐源、华坪、永胜等县矿产调查报告》,对攀枝花磁铁矿的储量、地质、成矿原理、藏量进行论证,描绘了营盘山、尖包包石灰岩与磁铁矿矿层及厚度,对盐边大湾子赤铁矿、东巴湾赤铁矿和许家沟、阿拿摩、阿卡尼、弄弄坪等地的铁、煤矿藏都有独到的论述,并提出设厂开发的建议。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区

正文

常隆庆先生是一位有真才实学,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优秀地质学家。他自1930年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40余年来从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先后发表了20余篇重要科学论文和专著。内容广泛,涉及到地层、古生物、矿产、地质构造:土壤、地震、中国地质等方面。常先生是攀西宝库的门人。1979年方毅同志在渡口说:“攀枝花现在建成了,不要忘了发现攀枝花的有功人常隆庆教授。”由于他成绩卓著,研究四川地质、矿产有功,曾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学术奖金和奖章。

矗立在攀枝花密地大桥南的常隆庆塑像

常先生是“九三学社”社员。他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建国后先后担任过西南地质调查所副所长、重庆地质学校教导主任:都地质学院教授、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他一生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奋斗不息。:.常隆庆字兆宁,生于清光绪甲辰年(公元1904年);江安县板桥镇.(今连天乡):人。他从小聪敏好学。1917年小学毕业后即考入四川省立江安第三中学,就读第三班。1922年夏在省三中毕业:考入北京大学理预科。1924年理预科毕业后,他目睹当时中国的积弊,暗下决心,要为振兴中华献身。他分析圈情,认为只有找出矿戴,才能办工业、兴中华。他在家信中说:“鉴于我国工业落后,民生调,要想富国强兵,就只有为国家开发矿,从地下找财富。”于是他毅然选择考入了时人多不知晓的北京大学地质系,决心一辈子为中华探矿寻宝。

1926年暑很,因家贫,无力供给学食费,中途休学两年。

1930年,他作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得意学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被分配到北平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他一投身地质事业,就很重视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这里工作短短两年,曾去山西进行地质矿产调查,虽遭到歹人抢劫,生活受尽折磨,仍坚持进行工作,并写出了几篇论文,有的论文还获得全国地质论文征文奖金。

1932年,四川大实业家卢作孚写信给交平(编者按:似应为北平)地质研究所所长翁文灏,要他源一地质人才来四川。

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

翁当即派出他的得力助手常隆庆。于是常隆庆就成了第一个来四川的地质学者。来四川后,他在重庆北碚的“中国西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所长。当时年轻的常先生正怀着开发祖国矿业的抱负,遵循李四光老师要他查清西南地质情况的剩托来到大西南。举目远望西南的崇山峻岭,他认为像这样的地形,历史上不可能不发生强烈的变化,某些资料中所谓西南无矿之说不可轻易置信。他带着地质锤、罗盘、软尺;干粮,跋山涉水,寻觅矿产。在云阳、奉节等地调查煤矿时,所乘木船被外轮粮翻,在激流中冲了四五里才被救起。在攀西曾道土人的威胁和掠夺。他虽然历经艰险,但毫不灰心,从193年至1942年之间,先后8次入攀西地区进行地质调查。他是祖国攀西宝库的第一个叩门人。

1934年9月,常隆庆首次进入凉山地区,与人合写出了著名的《四川省雷、马、峨、屏调查记》,第一次向世人揭示了这个与世隔绝的世界。

1935年初春,常先生带领一队马帮,向早在1700多年前;诸葛亮率军南征七擒孟获、被称为“不毛之地”的攀枝花一带进发。每日天未亮启程,鸟归歇息,走了半个多月才到达。在马坎、那拉箐、陶家渡等地,常先生惊喜地发现了煤,接着又在兰尖火山、朱家包包、红格等地发现了铁。他非常激动和高兴,忘掉了饥饿疲劳,立即带着马帮登上了宝鼎山、大黑山巅,凭借一双意眼、一把地质锤、一个罗盘,一把软尺,初步测定出攀枝花地区的铁矿和煤矿储量。他奋笔疾书写出了《马边、盐源、华坪、永胜等县矿产调查报告》,在《新宁远》月刊上发表,首次把攀枝花作为一块宝地向世人宣布。他在报告中写道:“攀枝花矿露头甚佳,极易认识,本地人亦知山上有矿。……然该矿之天然条件则甚优越,试登矿山西望,则永仁、那拉箐煤田中群山历历可数。南望则金沙江流水俯瞰即是。”逼真形象地把攀枝花宝地易于开发境况勾画了出来。

1936年,常先生同助理员股学忠徒步调查了西昌、越西、冕宁、盐源、盐边、会理、南宁7县的地质矿产情况,均有令人振奋的重大发现。他在《宁属七县地质矿产》一书中写道:“盐边系中,有金山脉乃浸染式之磁铁矿、赤铁矿等。”还写到这次调查,“费时半载,周历七县,实勘矿区五十余处”.“安宁河流域,矿产之丰,为西南诸省之冠,而处川、滇、康三省之交,有绾毂西南之势。诚能将由成都经西昌至昆明铁路筑成,则安宁河流域,当为国内极佳之工业区。”

1937年,《宁属七县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出版了,向世人披露了整个攀枝花地区无比丰富的矿藏资源,引起了政、经:学界的震惊和高度重视,许多同仁前来探宝。1939年,当时的国民党革命军事委员会西昌行粮主任张笃伦写信给四川省建设厅长何北衡,指名调常先生到行辕任地质专员。

1938年,常先生参加了川滇铁路勘察测绘工作,曾规划要在金沙江上修8座大桥。现今除1座无人行走的吊桥外,正好8座。

1939年,他又发现了宝鼎煤矿。

1940年夏,常先生与当时西康技艺专科学校采矿教授刘之祥先生结伴,再次前往州、滇交界处复查攀枝花。他们骑马从西昌出发,经过盐源、盐边和今天攀技花的弄弄坪到了金沙红边的一个叫攀枝花的村庄。

前往攀枝花探矿的常隆庆(中)等合影

在攀枝花他们又进行了三个月的调查,发现了渡口现今兰尖铁矿露头处,经现场观察、测量、绘制地形和地质草图,他当即初步估计仅此一处铁矿储藏量在1100万吨以上,正式写出了地质报告,并在调查报告中颇有预见的指出攀枝花磁铁矿“天然条件优越,……其位置之优越在已知各铁矿之上,有首先经营之价值”。现在的攀钢正是建在这里。

常隆庆目睹攀枝花矿产的富饶,日夜渴望早日得到开发。他在 1942年秋,特邀益门媒矿老矿长、开采工程师王微之一道重涉攀枝花,试图激发王先生的办矿热忱和决心。他又在著作中热情地鼓说:“那里取矿极易,办矿条件甚优……弃之无理。”他又电告同行秦西菱,望他联络有识之士亲临勘探。不久以后、秦西菱、李善帮、汤克诚、陈正、郭文魁、徐克勤等专家果然陆续汇集攀枝花,由秦、李二人在矿区作了中国最早的磁法测量,肯定了磁异常,最后由陈正鉴定发现钛磁铁矿。

常先生在攀西地区发现煤、铁两矿产的功绩,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刘祖彝教授热情为他欢呼。重庆大学校长胡庶华曾去信写道:“隆庆仁兄足下:迭在刘志鹄兄处得悉,近况甚佳,至为欣慰。足下深入蛮荒,从事地质调查,风霜雨雪,饥寒痛苦,皆无所惧。此等奋斗精神,求之当世,岂能多得!钦佩!:钦佩!……”

1946年,常先生任四川地质调查所所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先生任西南地质调查所副所长。

1953年,调重庆地质学校任教导主任。1956年,调成都地质学院当教授。

常先生在建国后主要从事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几十年来,桃李满天下。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奋发著书立说,乃至1957年反右时遭到错误批判,十年浩劫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仍毫不计较,坚信共产党的领导,以天下兴亡为已任。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地质学》、《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哈尔滨土壤约测》等20余篇数百万字的著作。逝世前还继续写着《怎样找矿》、《中国断裂系与成矿的关系》、《亚洲地质图》等三本书。常先生在教学与著书中,也常关心祖国矿产的开发。

1954年,时为西南地质局长的黄汲清指派其学生秦展为主要技术负责人,详勘攀枝花。秦晨行前遵照黄汲情的指示拜会了常教授。遵照常老师的指点,加上秦晨和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和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调查迅速突破,战果辉煌。1958年6月,秦震主编了包括图表在内共达2400多页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储量计算报告书》,将矿储量定为50亿吨以上(现勘明为56亿吨),从而为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1979年5月,常先生不顾高龄和身患高血压,冒着酷暑,不辞辛劳,带领一部分教师去会理野外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对人说:“别人的办公室在室内,我的办公室在山崖崇岭之间。”脚被扭伤了,就拄着棍杖走路。他在会理见到祖国新的建设成就,见到自己早年希望的实现,不禁为之兴高采烈,赋诗一首,奉呈陶老学长(指李陶,常先生北大时同班同学。1979年9月26日李陶在参加常先生道悼会后两天,亦因悲伤过度去世。)”。诗云:

昔来人惊少,今来我叹老。

弹指四三年,风光日美好。

崇山被林海,幽谷展矿宝。

电灯社队明,水库专县搞。

铁道一线通,汽车四面跑。

工农温饱乐,城乡活跃巧。

昔日我来游,崔苻似乱草。

今日我来游,恐怖全消了。

感此快我心,社会主义好。

1979年7月17日,中共渡口市委宣传部的两位同志到成都地质学院专程拜访常先生,转达方毅同志说的“攀枝花现在建成了,不要忘了发现攀枝花的有功前人常隆庆教授”的话语。当他听到方毅同志语重心长的关怀时,非常感动,并接受了去攀枝花的邀请。正当他精神抖擞,夜以继日地工作之际,7月21日清晨,却不幸因脑溢血而倒于书案旁,当时他正伏案编制《亚洲地质图》。下午4点10分,常先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5岁。

资料来源:

《四川文史资料选粹》第四卷文化教育科学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攀枝花   会理   北平   西昌   盐边   盐源   磁铁矿   宝库   地质   矿产   教授   隆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