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当年用了什么手段,将最大的一块疆土永久纳入中国版图?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追史探今

编辑:追史探今


引言:

自古皇帝功过是非有诸多的评判标准,但若论起疆域扩张,则不得不提及清代乾隆皇帝。

乾隆帝真名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是清王朝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

乾隆掌权清王朝长达六十三年,以八十九岁高龄辞世。

说到其耀眼的历史功绩,那么不得不提及他收复了将近二百万平方千米疆土的平定准噶尔之役,这可谓是当年纳入中国版图最大的一块领土。

乾隆皇帝究竟是用何手段完成这一壮举的,可从如下方面一窥。

一、身有雄才,文韬武略

乾隆曾在晚年对自己的文治武功和长久掌权十分自豪,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功绩:

“从汉代到现在,只有汉武帝、梁武帝、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活到了六十岁以上。但在他们六个人当中,只有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活到了八十岁。

但是在这三个皇帝当中能称得上贤明的君主只有元世祖,但就算是他也不能像我一样做到五世同堂。”

他又是这么夸赞自己:“掌权名正言顺的程度,扩张土地广阔的程度,使其他国家臣服普遍的程度,百姓安居乐业的程度,没有其他君主能够比得上。”

乾隆皇帝自称自己的“文治武功”为古今第一人。

在“文治”方面,乾隆皇帝不仅对满族的历史文化十分熟悉,同时观念也十分开放包容,极为热衷于研究汉族的传统文化。

在他刚刚即位皇帝之时,给他传授汉文和汉族文化的师傅对他今后的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从小乾隆就十分热爱汉族文化并在其上有较高的造诣。

他尤其喜欢学习并宣扬儒家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是他曾为了宣讲儒家经典,亲自前往在国子监为群臣讲解《大学》,而且特别崇尚古时的文人风雅,诗词、书法、国画都有所涉猎。

而提起“武功”,乾隆也丝毫不弱于秦皇汉武,一生大大小小战役极多,功勋极盛。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回疆之役、两次准噶尔之役、缅甸之役、大小金川之役,两次廓尔喀之役以及安南之役。

这些林林总总的南征北战,不仅包括对内巩固国家主权完整政局稳定的边疆少数民族的征讨,也有许多对外与邻国之间的战争争求边境稳定和大国尊严。

由于这些赫赫战功,乾隆皇帝对自己的武功战勋志骄意满,毫不谦虚的夸耀自己的征战为“十全武功”,并在承德兴建普乐寺、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等记载自己历史功勋的佛寺和庙宇,来为自己纪功,流传后世,更是在晚年自封自己为“十全老人”。

影视剧乾隆形象

能取得如此传世武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乾隆皇帝对这些战役的重视程度,无论战役大小,乾隆都会亲自遴选可堪重用的将帅,披阅展览行军地图,与群臣商讨作战计划,日夜批答回复前线传来的奏章。

为了更好的奖赏将士,鼓舞军队士气,乾隆在紫禁城内建紫光阁,每当有一场胜仗,都会将一些战役中有功将帅绘像于其上,并为其赋诗立传,赞扬功绩。

每逢将士出征,乾隆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欢送仪式,每当攻克一支敌方军队、一座城池,或是整场战役结束,朝廷都要大赏有功将士,乾隆皇帝都会亲自祭告宗庙。

而且当将士凯旋归来之时,还会有人在京师郊外举行慰问长途跋涉的仪式典礼,还将得胜灵纛和缴获的旗帜等战利品收藏于其中,可谓是极尽渲染的程度。

除此之外,乾隆下令在京师的西郊香山设立健锐营,命人为他训练一支能攀登云梯、攻克碉堡的八旗精兵,为了督促这支精兵的训练,自己还经常前往检阅。

这支精兵由当时的大学士傅恒亲自统率,屡经鏖战,奋勇杀敌,在平定准噶尔、“回部”、大小金川诸役中都曾立下过汗马功劳。

可以看出能够收复准噶尔汗国的疆土,其背后离不开的是乾隆皇帝对军备武装的看重,对士气荣耀的推崇,对军国大事的细心筹划。

正像他所说的那样:“掌权中原的君主,不能只是抑制武力而推崇文教,这样是展示自己国家的孱弱。”

足可以看出他的雄才大略,极富战略眼光,为进一步统一西北边疆地区奠定了基础。

二、点兵点将,亲揽军机

当此时,雄踞西北的准噶尔汗国成为唯一能与清朝相抗衡的力量,与清王朝之间发生过很多冲突,使边境上的百姓苦不堪言。

为了维持国家战略安全以及军事稳定,乾隆皇帝曾两次出兵,不仅以武力,同时加之怀柔手段安抚招降过准噶尔汗国。

但是,准噶尔族反复无常,并非纯心归顺,最终在阿睦尔撒纳的降而复叛后,乾隆最终下定决心,剿灭这个两面三刀,贼心不死的准噶尔汗国。

当时阿睦尔撒纳由于归顺有功,被封为双亲王,食双俸。

但乾隆为了防止准噶尔汗国的势力死灰复燃,于是将许多头领分别封赏了独自的领地来削弱整体的势力。

然而阿睦尔撒纳显然非常不满这样的安排,他觊觎准噶尔的汗位,妄想再次统辖西北全境,为祸一方。

因此他不仅不穿清王朝的官服,也不用清王朝的官印,还养有自己的私人军队,暗地中招兵买马,以谋再次反叛。

最终在乾隆二十年(一千七百五十五年)私自逃回塔尔巴哈台,袭击清军驻西北的哨所,围攻并杀害守军将领班第和鄂荣安,使得西北地区再一次混乱不堪。

随着准噶尔部落的再次叛变,乾隆皇帝对准噶尔汗国再也没有了丝毫耐心, 力排众议,当即采取了坚决平定西北叛乱的战争方略。

他命令大军分两路同时挺进,北路由定边将军成衮扎布率领,舒郝德为参赞大臣,而北路由他亲自册封的伊犁将军兆惠统领,参赞大臣为富德。

这两位领军将帅都是由乾隆皇帝亲自擢拔,都极富行军战斗之能力,而且都对准噶尔部落有强烈的仇恨。

这两位将领在今后进攻西北之时大放异彩,迫使阿睦尔撒纳东奔西窜如丧家之犬,一触即溃。

从这点即可看出清乾隆皇帝在选将方面的知人善任,眼光毒辣。

同时在进军准噶尔部落期间,乾隆皇帝事必亲为,特别是前线的一手军情战报,一定有先送到御前决断,史书上称乾隆皇帝天资聪颖,健壮且头脑灵活冷静,每当觉得事情有机会能够做成,就会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去行动。

有时军队的战报在深夜时分才送到皇宫,就算当时已经就寝,也会起床进行决断。

三、称敌内乱,攻其不备

此时,由于阿睦尔撒纳此人阴险狡诈,反复无常,引起天怨人怒:首先是准噶尔各部都对其心有不忿,纷纷起兵叛乱,其中有诸台吉、宰桑等人,内讧不已;加之当时准噶尔部落内爆发大瘟疫,使得人畜大量死亡。

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主帅兆惠上书乾隆:“臣等只有趁其内部混乱,攻其不备,才能报答陛下的委托。”

于是达成全军出击的战斗方针,清军在六月份顺利抵达伊犁,准噶尔各部触之即溃。阿睦尔撒纳最终被迫逃入哈萨克阿布赉汗处,清廷则对阿布赉施压,阿布赉恐怕招来清军,私下遣使表示愿意交出阿睦尔撒纳。

可惜阿睦尔撒纳当夜盗马沿额尔齐斯河投奔俄国,沙俄狼子野心,接受了阿睦尔撒纳。

乾隆帝即命理藩院行文沙俄外交部进行交涉,要求其按两国商定的彼此不纳逃人的协议,交出阿睦尔撒纳,然而沙俄一直找借口推延搪塞。

然而乾隆二十二年九月,阿睦尔撒纳就染上天花病死,沙俄这才觉得失去了利用价值,将其尸体交给清朝。

一七五九年八月,清军长途跋涉,抵达喀什噶尔,平定了支持阿睦尔撒纳的其他部族发动的叛乱,清理了准噶尔汗国最后的残局。

这年秋天,在乾隆皇帝的谋划下,清王朝结束了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扩张了广大的西北疆土。

参考资料:《清实录》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准噶尔   沙俄   噶尔   阿布   乾隆   汉族   武功   疆土   版图   将士   中国   战役   当年   手段   程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