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美籍华人高晓松,已经在“另一条路”上越走越远!

文|沧海史宿

编辑|沧海史宿

近期,隐秘了十年之久的刀郎携着“重磅消息”高调归来,一首《罗刹海市》在娱乐界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那英、汪峰等人直接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高晓松也没逃脱这趟浑水。

而让人意外的是,同时被推上舆论风口的高晓松,却率先作出了回应,这让很多人意想不到,毕竟这位“大名鼎鼎”的主持人,曾经的“公知”,已经远居国外很久。

一个“风吹草动”竟然将他的“外国心”完全“勾”了回来,真是讽刺。

自诩“高级知识分子”的他,曾经篡改历史,污蔑军人,这个“臭名昭著”,已经“烂大街”的所谓“公知”,到底还想怎样“做风做浪”?

远在异国的高晓松竟率先回应《罗刹海市》

不得不说,最近网络上话题度拉满的《罗刹海市》,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娱乐圈的“地震海啸”,刀郎的矛头直指那英、汪峰、杨坤、高晓松四位导师,真让人不得不感叹,沉寂多年的刀郎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对于曾经侮辱自己的导师四人组,刀郎毫不手软,在歌词中讽刺度拉满,说是将四人骂了个“狗血淋头”也不为过。而在“吃瓜群众”坐等四人回应时,高晓松是迎头直上,面临着如此大的舆论压力,即使身在国外,也要做出回应。

本以为又该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火药味”拉满的娱乐圈经典“攻防”骂战,却让人没想到,高晓松却如此的无耻,在社交平台的直播中将自己从这场舆论风波中择的干干净净,不仅没有正面回应当年对于刀郎的嘲讽,更是恬不知耻的说“我挺喜欢刀郎的歌曲的”,而对于那英等人,他的话锋一转,表示自己“听都不带听的”,这样的做法真是令人所不齿。

网友们说,回想当年,他与那英、汪峰、杨坤四人自诩“歌曲第一流”,利用自己“导师”的身份对刀郎百般嘲讽,更是将他的歌曲贬的一文不值。

当年高晓松与其他三人“沆瀣一气”,如今舆论风波下又撇清自己,“吃相”如此难看,让这位已经“烂大街”的“公知”更是再次失去人心。

对于网传这场“高晓松的回应”,很多人指出说这是假的,是有人模仿高晓松搞的一场模仿秀。

确实,仅从视频中来看,和我们印象中的高晓松有些许差别,但已经多年未出现在荧幕上的高晓松,我们也并不知道如今的他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会是何等形象。但无论这场回应的真假,刀郎的《罗刹海市》又再一次将高晓松拉回到大众视野,让许多人不禁回想,这个曾经的所谓“高级知识分子”是怎样的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高晓松的“作死”之路

谈起高晓松的出身,总会令人惊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外公,“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祖父,清华大学教授的父亲和师从梁思成、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母亲,这样学术显赫的家世,真不知是高晓松的幸事,还是他家族的“家门不幸”。就像高晓松所言那样,在他们家里,“硕士都是文盲”,这话看来一点也不为过,但是高晓松是怎样的学历呢?

要说高晓松这样的显赫家世,“上清华”也确实不是什么难事,但对高晓松来说,也只能说“上过清华”。毕竟他大三时期因为热衷于玩摇滚,经常逃课荒废学业。于是学校和家里都要求他办理退学,所以,高晓松学历的标签也只能是“高中毕业,大学本科肄业”。而这样看似令人羞愧的经历,却被高晓松美其名曰:“因为热爱艺术,所以要求退学”,这真的是无耻至极。

其实刚从学校退学时候的高晓松,还只是一个单纯的“摇滚少年”。喜欢摇滚,热爱艺术,和他的乐队一起创作了很多歌曲,包括后来很火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曲。

当被问及未来时,高晓松说想“把自己搞的安静些”,“好好做自己的音乐”,这个时候的高晓松,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充满理想,或许后来他庞大的粉丝基础都是来自于这个时期。但是后来的他,不知为何开始变了,变得膨胀,变得无耻。

不知道何时开始,“公知”成了高晓松的一大标签,所谓公知,即公共知识分子,但查阅资料可以发现,高晓松的“公知”身份并没有任何媒体和机构公认,包括后来的媒体评选,公知里都没有高晓松的身影,那么高晓松的“公知”标签是从何而来的呢?

很明显,是他自封的。

高晓松对于“知识分子”的身份很是热衷,在早年的多次采访中,高晓松很是喜欢强调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

包括2012年他因酒驾入狱,从狱中出来后面对媒体说道:“我依然认为我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这样的一个“高中毕业,大学肄业”的人,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底气自封“知识分子”的标签。

但是高晓松的无耻也确实骗过了很多人,在前些年他做的几档节目包括《晓说》、《晓松奇谈》等,给人以知识面深、涉猎面广的印象,让大众竟然逐渐接受了他“知识分子”的设定。

很多人认识高晓松,是从他的《晓说》、《晓松奇谈》等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侃侃而谈,似乎没有他不懂、没涉猎到的领域。

诚然,那些年高晓松做的几档所谓知识类节目确实风生水起。但终究“纸包不住火”,当高晓松做了多期节目时,人们逐渐发现,这个所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知识分子”似乎并没有多少东西。

他在节目里危言耸听甚至“胡说八道”,公然篡改历史,污蔑我们祖国,等等骇人听闻的言论从这个所谓“知识分子”口中说出。


中国历史研究院也曾针对他的这些言论作出批判,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损害民族文化精神的无耻行径!

高晓松的这些言论,极大地影响了一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价值观,将不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社会,极大地影响了一些盲目跟风,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年轻人。

更让人气愤的是,高晓松竟然公然参拜靖国神“厕”,这个地方,令无数国人义愤填膺,他这样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我们祖国人民的感情,这是背叛,是对历史的不敬!

现在我们都知道,高晓松其实已经可以说是“美国人”,很多人说他并没有入美国国籍,但其实“美国人”的说法并不是别人给他扣的一顶“帽子”,而是他亲口承认。

名场面就是“你不也是吗?”

高晓松面对主持人的问题“你现在已经拿到了美国绿卡,也已经可以说是美国公民了。”发出的灵魂质问,让无数人记忆犹新。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他竟然回复了一句“你不也是吗”,等于说公开承认自己是美国人的身份。

近些年来,我们国内出现大批宣扬着美国“自由民主”,批判着我们国家的“公知”,这些人向社会输送着历史虚无主义的价值观,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损伤民族文化,贬低民族精神,我们合理的怀疑,这些背叛了自己国家的人很可能是国外渗透我们国家的“汉jian”,高晓松即是其中一位,这个说着中国话,吃着“中国饭”,“砸着中国碗”的“叛徒”,实在是对不起他显赫家族的教育。

“高晓松”这样的人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也发现了这些“毒瘤”的存在,极力地打击着一批所谓“公知”。

在2021年,“高晓松”和其他的几位不能说的人一起被封杀,加上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文化教育的普及深入,已经有很多曾经深受着“高晓松们”荼毒的年轻人逐渐找回了自我,对自己的国家文化历史重新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时候就有很多人产生疑问,像“高晓松”这样的人,出身显赫,并没有生存危机,为什么这些人这么热衷于污蔑我们国家,吹捧别的国家,甚至连印度这个国内问题严重,社会矛盾突出的的国家也值得去吹捧?

像高晓松这样的人,大批都成长生活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正值我国开放的初期,国内百废待兴,我们国家敞开了开放的大门,一些新生事物被引进来,但也更有一些“苍蝇”“垃圾”也不可避免地“飞”了进来。

高晓松从小家境优渥,和当时的大部分亟需趁着开放新时期大展宏图的年轻人不一样,优越的家庭环境让高晓松这样的人不需要去奋斗,不需要借助开放的新时期来谋求提升,他们不是创造者,只是躺在祖辈们的“功劳簿”上享受的“消费者”。

他们感受着上世纪70-80年代我们祖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巨大的差距,但却没有看到如今我们国家从曾经的一贫如洗到如今发展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恢弘大业,因为他们不是这个时代的创造者,而仅仅是从享受着家族带来的福利,到现在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对于这个时代没有认同感,对于我们的祖国没有归属感,但却深深地记住了少年时期国外的“美好”,欧美的“进步”。

高晓松这样的人,其心可诛!

本来,高晓松凭借着自己父辈们的功绩可以对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即便他普普通通,默默地为社会增添一份力,也是一条不错的路。但是,他却选择了“自取灭亡”,在污蔑我们的国家,损害社会利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也只能遭到封杀,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只能说高晓松现在的局面完全是自己自作自受,三观不正,口无遮拦,必有祸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中国科学院   罗刹   美籍   清华   大众   美国人   美国   显赫   知识分子   无耻   舆论   祖国   事实   身份   华人   国家   历史   歌曲   高晓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