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圣雄甘地

与甘地的初次“见面”应该是在高中历史课本上: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和非暴力抵抗运动领袖。一生17次绝食、18次入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死于刺杀,时年79岁。几行简短的文字,囊括了当时的考点,也交代了甘地传奇且不凡的一生。

《非暴力抵抗的诞生: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这本书是由甘地本人所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其在南非为印度侨民争取权利的21年,是研究甘地非暴力抵抗学说形成、发展和实践的一手资料,极具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透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甘地,他从书本上简单的文字变得鲜活、立体,存在于我认知里的是在那段艰苦卓绝、苦难混乱的年代独一无二的伟大存在。他伟大的功绩就在于,身体力行地改善了南非印度侨民的处境,也从实际上推动了家乡印度的独立,真正让非暴力主张走上了世界舞台。


他的主张本质上是以最低成本实现最高价值,期待人民无需流血牺牲、财产孳息得以保全、独立斗争得以实现。非暴力抵抗学说和运动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为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提供了另外一种道路,带来了以演讲、游说为主要模式的全新政治斗争方式;还展现出了十分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刻影响了一个时代。像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领导的美国民权运动就是对此学说的效仿。

在我看来,甘地是个纯粹且相对理想主义的人,他一生都在践行他所坚信的真理,即非暴力抵抗。如同他在书中所说:“坚持真理的美妙之处就在于真理圆满自在,无需你四处寻觅。”同时他虔诚的印度教信仰和家庭教育也给他的理论和学说增添了一定的宗教主义色彩,像冥想、绝食之类的行为都成为了他的斗争手段。

同时他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在二战期间建议中国放弃用暴力抵抗日本。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甘地是基于自己的理想化信仰和印度与英国之间问题的解决经验,做出了类比性质的结论,未能深刻扎根于中日两国的国情。毕竟基于经济利益而殖民侵占和基于侵略目的而霸占国土是存在根本性区别的。

从南非到印度,从稚嫩懵懂到中年不惑,他一路踏着杂草丛生、荆棘遍布,终是让理想之花盛开在了家乡印度的土地上。在他身后,不论是鲜花还是争议,掌声或是谩骂,他的名字和理念终将被载入史册,为世界所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甘地   印度教   路德   南非   非暴力   侨民   印度   学说   真理   独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