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名将王平为何要弃魏投蜀?王平最终的结局如何?


王平的人生非常励志。

早年,作为宕渠人,他稀里糊涂跟着夷王投了曹操。

汉中之战时,他投奔刘备集团,但却经历了一段长达10年的默默无闻。

最后,这位不爱出风头,识字不超过十个的将领,凭借着自己的战功一步步成为蜀汉中期的军事支柱。

北投曹操

王平,本是巴西宕渠人。

当时的宕渠,是板楯蛮聚集区,由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七姓夷王统领。

王平,自然也是替七姓夷王杜濩、朴胡效力。


当时的七姓夷王,崇拜“五斗米教”的领袖张鲁。

张鲁降曹操后,七姓夷王自然也跟着归附了曹操。

曹操遂以杜濩为巴西太守,朴胡为巴东太守,试图控制三巴地区。

刘备自然不能容忍三巴地区就这么被曹操占了,遂派黄权率军进攻,击败了杜濩和朴胡。

杜濩和朴胡被迫率众退出三巴地区,投到了曹操的地盘。

王平,自然也跟着领导投了曹操,并跟着一起去洛阳见了曹操,被任命了一个假司马的职务。

然而,投曹的日子,并不好过。

思归的宕渠人


板楯蛮,祖祖辈辈生活在宕渠一带,恋土情结极重。

当初,板楯蛮曾助刘邦还定三秦,立下大功。

然而,依恋故土的板楯蛮放弃了继续建功立业的机会,不愿再随刘邦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

无奈之下,刘邦只得允许板楯蛮回到宕渠生活,给予特殊优待以为酬谢。

在当时的宕渠人看来,建功立业的诱惑,外界的荣华富贵,都不足使他们放弃对故土的依恋。

其实,这次投曹操的宕渠人,也是如此。

迁居到凉州略阳的杨车坂,也在西晋末年,在李特的率领下,回归巴蜀,并一举成立了成汉政权,这是后话了。

何况,这些人当初北投曹操,是出于对张鲁的崇拜。

然而,让张鲁和他的“粉丝”太近,自然是曹操所不愿的。

因此,曹操让张鲁迁到了邺,控制起来,与北迁的板楯蛮分开了。

到216年,张鲁去世了。

王平等人,自然再没有留在北方,替曹操效力的理由了!

王平的“运气好”,被调来参加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曹操不利,又要将刚刚迁到汉中的板楯蛮再北迁。

王平自然不愿离家乡越来越远,干脆率部众投了刘备。

默默无闻的十年

投了刘备后,王平被任命为牙门将、稗将军。

然而,此后近十年,王平默默无闻,原地踏步。


败军中涌现出的良将


凭战功步步进迁

3年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司马懿与诸葛亮大战于卤城,以张郃进攻王平的南围。

王平坚守,张郃攻之不能克。诸葛亮大军大胜司马懿,取得了卤城之战的胜利。

卤城之战,是诸葛亮历次北伐中少有的,在正面交战中大败魏军主力。其中,王平独当一面,独拒张郃,为胜利立下大功。


张郃“善处营势”,“自诸葛亮以下皆惮之”,是蜀军的老苦主。人们总议论魏延能否与张郃一战。

不过,魏延与张郃似乎没有交手记录,而王平能先后两次挫败张郃,其将略可见一斑。

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发生内讧。

魏延来攻时,王平率军阻击。王平大呼: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要作乱吗?

魏延部的士卒散去,魏延被迫逃亡汉中,为马岱所追斩。

由于屡立功勋,王平在蜀军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此后,他又以后典军、安汉将军的身份辅佐吴懿镇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

吴懿去世后,王平进封安汉侯,都督汉中,为蜀汉把守北大门。

顶梁柱

244年,曹爽率十余万大军,进攻汉中。


当时,为了缓解后勤压力,姜维、费祎先后率蜀军主力退驻涪县,汉中只有王平所率的不足3万人。

敌众我寡,众将都主张放弃外围防御,退守汉、乐二城,等待涪县蜀军主力救援。

王平认为:涪县距此千里之遥,远水难解近渴,一旦魏军攻取阳平关,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王平力排众议,坚持在兴势山抗拒魏军。

王平率军抢占兴势山,曹爽不得进,蜀军由此完全掌握了战局主动。

等待费祎率援军抵达后,曹爽被迫退军。费祎率军抢先占据了曹爽退路上的险要,阻击曹爽,使魏军付出了巨大代价。

此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曹爽为时人讥之,威望损失殆尽,为几年后的高平陵之变埋下伏笔。

王平以不足3万人,独拒十余万魏军的进攻,立下大功,成为蜀汉中期顶梁柱级的人物。

当时,守汉中的王平,守永安的邓芝,守南中的马忠,合称为“平安三侯”,是保卫蜀汉的顶梁柱。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蜀汉最大的国防威胁来自北面的魏国,守护北大门的王平是第一顶梁柱。

王平的结局

王平以镇北大将军,安汉侯的身份为蜀汉守汉中,最后死于任上。

史书对他的评价是:为人忠勇而严整,遵守法度,不苟言笑,不开玩笑,时刻保持军姿。然而,“性狭侵疑,为人自轻”。


其实,王平生长于军旅,出身寒微,识字不超过十个,自然不可能和那些士族玩到一起去。

他虽是宕渠人,但出身寒微,当然不是益州派,更不是荆州派,全靠自己的军功成长。

这样的王平,在与同僚打交道时,当然小心翼翼,当然不可能那么豁达大度,从容风雅。

因此,所谓“性狭侵疑,为人自轻”,其实只是小心翼翼,低调做人罢了。

不论士人如何形容他,他以其忠勇,从基层开始奋斗,最后成为蜀汉的顶梁柱,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像王平这样的军人,永远是国家之福!

王平的名气声望,远不如魏延、姜维,但他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蜀汉名将!

对于蜀汉名将的认知,我们基本局限在关、张、马、黄、赵、魏、姜这七人身上,如果是演义读者,可能还会加上关平、关兴、张苞,甚至还有马岱、廖化等人,却很少有人对王平产生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比王平在演义中与历史上的表现,让您通透地认清一个最真实的王平,让您最大程度上了解他的能力和功绩。

王平在演义中的简略表现。

1.投奔刘备。

汉水之战,赵云以空营计取得大捷,曹操愤怒,让徐晃出斜谷小路来攻汉水。

王平主动请缨,“某深知地理,愿助徐将军同去破蜀”,于是被任命为徐晃的副将。到了前线,徐晃让军士渡水列阵,王平苦谏,但是被徐晃呵斥。徐晃让王平在后寨坚守,然后渡水作战,可惜惨败而逃,在退回之后却斥责王平没有渡水援助;王平不服,差点被徐晃以军令斩杀。

王平连夜渡水向赵云投诚,然后面见刘备,分析汉中地理,刘备大喜过望地赞叹道“孤得王子均,取汉中无必矣”!


2.南征表现。

诸葛亮南征,以赵云、魏延为大将,而王平、张翼是副将。

平南部三郡,魏延诈败诱敌,鄂焕中计追赶,王平、张翼突然杀出,与魏延三人合力将鄂焕生擒。

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王平并没有什么表现,戏份还不如马岱出彩。

3.生擒夏侯楙。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智取三城期间。

夏侯楙逃到了南安城,与崔谅、杨陵定下了诈降献城、请君入瓮之计,准备在诸葛亮进城时痛下杀手,可惜早被诸葛亮算计了。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杨陵被关兴一刀斩杀,崔谅被张苞一矛戳死,城门洞开,夏侯楙大惊失色,从南门奋力杀出,忽然遇到王平,“交马只一合,生擒夏侯楙于马上”!


4.街亭之战。

司马懿灭了孟达之后,诸葛亮惊恐,立即考虑派人到街亭据守;马谡眼高手低、主动请缨,却不知深浅、口出狂言,还立下了作死的军令状。诸葛亮不放心,就派王平前去辅助,还专门嘱咐王平,“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

到了街亭,王平主张在五路总口下寨,然后伐木设栅以图长久之计,但是马谡却坚持上山,说可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以为自己是黄忠吗),王平当即反驳,“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王平苦苦相谏,马谡反而嘲笑这是女子之见。

司马懿赶到之后,第一时间就把山上的马谡围了个水泄不通,然后断了马谡的水源,蜀军不战自乱。王平赶来救援,正遇张郃,与之大战,但毕竟兵力劣势,而且武力不济,“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

此后,魏延追杀张郃,中了诱敌之计,被张郃与司马懿父子围困在垓心,难以杀出,正惶恐无措间,王平杀入,魏延心中大喜道,“吾得生矣”!


可以说,演义中的街亭之战,表现最好的就是王平!当然了,这与史实完全相符!

5.不敌王双。

曹真保举了王双,前来攻击蜀寨,诸葛亮派王平、张嶷、廖化三人迎敌。

张嶷单挑王双,不数合之后,王双诈败,张嶷追赶;王平立即出言提醒,但为时已晚;王双的流星锤出手,张嶷后背中招,吐血而逃。王平、廖化急忙上前救援,王双挥兵大进,王平二人不敌而退。


6.不敌张郃。

司马懿入寇西蜀,张郃、戴陵作为前部,率先与蜀汉诸将交火。

戴陵孤军深入,误中埋伏,张郃突然暴走,冲入蜀军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将戴陵救走。王平参与了整个厮杀过程,身边还有马忠、吴班等助手,却根本挡不住张郃的锋芒。

7.镇守永安。

诸葛亮去世后,这边刘禅还没办理完丧事,那边最讲信义的东吴就蠢蠢欲动了。全琮引兵数万屯于巴丘界,说是帮着蜀汉以防范曹魏,但看那个架势,绝对口是心非!

蒋琬保举王平到永安镇守,以防不测。王平这一去,就在演义中退场了。

小结:整体来看,王平在演义中的存在感不算高,除了街亭之战外,几乎没有什么高光表现,在人物形象和武力塑造方面,也是虎头蛇尾,给人一种龙套武将的感觉。

历史上的王平,不管是能力,还是战功,或者是影响力,都要高出演义至少一个段位,甚至可以说是云泥之别!

在蜀汉后期的几个关键时刻,王平多次挺身而出,以其自身的沉着与胆略,屡次力挽狂澜,进而挽救了蜀汉的命运。

一、弃曹归刘。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这个宕渠就是张飞暴揍张郃的地方;王平是賨cóng民,这个賨就是少数民族的意思;也就是说,王平应该出身于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

王平从小就在外公家长大,曾改名为何平,长大成人后才改回王平。对于这一点,后面会有相关内容。


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地,巴西郡的朴胡(七姓夷族的首领)和杜濩(賨邑侯)归附了曹操,被迁徙至洛阳定居,而王平也被一同迁往洛阳,被任命为一个代理校尉,这个职务非常低廉。

当然了,王平作为被俘获迁徙的少数民族中的一枚青年,不可能被曹操直接发掘启用,而是默默无闻地吃了几年闲饭。

公元219年,汉中之战开打,夏侯渊猝然战死,曹操不得不亲自提兵来战刘备,他带上了当年归附的那帮賨民,于是王平就跟着部队出发了,论身份,大概就是某个炮灰班的班长。

曹操战败后,选择了放弃汉中、退守长安,而王平这帮賨民不可能优先撤离,绝对是殿后垫背的。就是在此期间,王平投靠了刘备,“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


至于王平为什么要投靠刘备呢?是战败被俘吗?与徐晃有关系吗?陈寿并没有任何交代!

笔者猜测,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吧:1.王平有思乡情结,在巴西一带很可能还有亲人;2.王平带兵攻打儿时的家乡,心情复杂;3.王平被曹操充当炮灰又充当弃子,心情郁闷;4.王平在曹魏不得志,还不如回归祖籍,加入家乡的新兴势力平台,说不定能够时来运转。

王平归顺刘备之后,被任命为牙门将。大家不要看不起这个牙门将,赵云在长坂坡(救回阿斗)之后才升任为牙门将,魏延在入川之战因为数战有功才升任为牙门将,所以说,对于身无寸功、只有归附之举的王平来说,刘备已经很抬举他了!

二、街亭之战。

在蜀汉集团,王平也沉寂了数年!王平并没有混日子,而是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

然而,王平是个文盲,别说写字了,连认识的字都不超过十个!但是,王平却喜欢让别人读史书给他听,“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知其大义”,然后还能评论得头头是道,如果想写什么随想笔记、划个重点什么的,就口头讲述、让别人代笔,“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读史可以明智,鉴史可以正举,王平在学习中得以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直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王平作为马谡的先锋,开始初露锋芒。

其实,街亭之战,与司马懿没有任何毛线关系,曹魏方面真正的带头大哥是张郃!


此战中,马谡的作死之举(“舍水上山”),王平的苦苦规劝(“平连规谏谡”),与演义基本相同。王平无奈,只能驻扎在附近的山坡处,以作掎角之势。

张郃一上来,也是围山、断水,等于把马谡绑了起来还掐着脖子!马谡丢下部众逃命去了(被斩的终极原因),士兵作鸟兽散,只有王平所率的一千余士兵岿然不动。王平命令士兵们在高处击鼓骂阵,摆出了恶斗的架势,张郃感觉王平胜券在握,怀疑有疑兵,就不敢乱动。“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正是王平的这个举动,让蜀军的损失最大限度地降到了做小,“徐徐收合诸营,率将士而还”。

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没有王平,蜀军肯定全军覆没了,估计马谡都要被生擒!


正是王平的这个表现,让诸葛亮对他刮目相看。街亭惨败后,马谡被斩首,诸将被责罚,唯有王平得到了嘉奖升迁,“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不仅加官进爵,还统领了无当飞军

三、无当飞军。

诸葛亮南征之后,利用当地蛮夷兵源,挑选青壮年、敢死之士,组建了一支精锐战队,就是无当飞军,这支由诸葛亮亲手打造的战队,第一任统帅正是王平!

白马义从,由公孙瓒亲自统领;虎豹骑,先后由曹纯、曹真、曹休等人统领(甚至曹操自己都想统领);陷阵营,由吕布麾下最善战的高顺统领;白毦兵,由刘备身边仅次于赵云的陈到统领。

以此来看,就可知王平在诸葛亮心中的地位了!这个位置,可是诸葛亮亲自挑选任命的!


街亭之战,对于蜀汉来说,是惨痛的损失;但对于王平的仕途来讲,未必不是良好的契机。

只要你是金子,就不怕被埋藏;只要你遇到了契机,就一定要迸发出光芒!

四、击退张郃。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王平再次与老对手张郃遭遇了!

这一次,张郃本来是曹魏的主帅,战斗欲望强烈,但是曹睿又派司马懿前来总督诸军(张郃、郭淮、费耀等人)。司马懿一来,就搞猥琐战术,憋在家里不出战,任凭蜀军各种咒骂,就是龟缩不出。张郃看不下去了,主动请求出战;司马懿不从,被张郃等人嘲笑为“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后来诸葛亮率军攻祁山,派王平镇守南围。司马懿得到曹睿督促进兵的指令后,终于决定开战,要与诸葛亮打正面,然后派张郃去进攻王平。

这一战,司马懿输惨了,被诸葛亮刷了一个“甲首三千”的逆天经验包!

这一战,斗志高昂的张郃取得了什么战绩呢?他去攻击王平,可惜颗粒无收、铩羽而归,“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其实,这个时期,蜀军中能够抗衡张郃的,基本是凤毛麟角了,而王平能够镇守南围、狙击强敌,足以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和高端能力!

五、击退魏延。

五丈原,诸葛亮病逝,杨仪主持军务,率军徐徐而退。魏延作为蜀军第一大将,与杨仪有旧仇,严重不服,他倍道兼程,赶到了杨仪前面,烧绝栈道,占据南谷口,派兵逆击杨仪。

这个时刻,关系到蜀军的生死存亡,王平又站了出来,“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

王平在阵前抵御魏延,并且大骂魏延的先登部曲,“公(亮)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的部曲自认为理亏,于是不战而散,王平得以将魏延击退。魏延向汉中逃去,在半道上被马岱追杀。

在演义中,指责魏延的武将叫做何平,还与魏延单挑(可惜不敌);在三国志中,这个人也叫作何平,“仪令何平在前御延”;其实,这个何平就是王平!


如果没有王平,魏延之乱真的不知道要如何收场!可以说,王平间接地挽救了蜀汉的命运。

六、兴势之战。

诸葛亮去世后,王平击魏延有功,被升为安汉将军,任汉中太守!这个位置,本来是魏延的。

王平在汉中镇守十年,先后升任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总督汉中诸军事!

公元244年,曹爽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向蜀汉猛开火力,亲自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而先头部队已经杀到了骆谷。

此时,汉中驻军不满三万,敌我悬殊,各位将领全都不战而惧、惊恐无措,整个蜀汉集团,几乎没有人敢于独当一面。这个时候,王平又站了出来,而且表现出了大将风度!


诸将建议,应该放弃汉中守备,撤回汉、乐二城固守,然后等待大将军费祎的援军,再杀个回马枪,就能将失地夺回来。平心而论,这个决策就是个逃跑主义!

王平极力反驳,他认为涪城距离汉中有上千里地,远水不解近渴,一旦魏军得到了汉中之地,必将是心腹大患,所谓守汉中则蜀中可立、失汉中则蜀中必亡!

王平给出了战术规划,“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而动,平率千人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

也就是说,王平不仅要当出头鸟(自临之),还要当定心丸(为后拒),这条计策,最终成了蜀汉抵抗曹爽的主心骨(计之上)!

后来的演变,正如王平的规划,在涪城诸军和费祎赶来之后,曹爽被击退,“魏军退还,如平本策”!

遥想当年,刘备在庆功宴上问魏延,给你个汉中太守,你会怎么干呢?魏延是刘备的心腹红人,当然可以大唱高调,“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然而,不得不说,魏延镇守汉中期间,曹魏根本没有对蜀汉发动过任何战争。反而是王平,在大敌当前的关头,力排众议、力挽狂澜,这个表现,似乎不比魏延差吧?

四年后,王平病逝。

结语:整体而言,王平的军事能力非常突出,甚至可以比肩曹魏五子中的张郃、徐晃等人,相比于爱说大话的魏延以及默默无闻的赵云,王平一点儿都不差!假设对蜀汉名将来一个大排名,如果没有刀劈夏侯渊的黄忠,如果没有招降刘璋的马超,如果没有牛气冲天的魏延,那么王平的军事能力和战绩功劳,绝对可以再往前排一排,大概仅次于诸葛亮、关羽、张飞、姜维等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蜀汉   太守   汉中   街亭   顶梁柱   巴西   默默无闻   名将   演义   夏侯   将军   结局   王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