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十,一事无成,那就看看左宗棠和曾国藩

人活着,就得解决问题。

很多问题,躲不过去,也抛不给别人,只能自己来拾掇。

比如,曾国藩在1852年得到新皇咸丰皇帝的认可任吏部左侍郎,并担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这一年他41岁,人生顺风顺水,在京城做官已经12年,攀升到二品大员,顶上还有很多大人物保举。

去江西的途中,收到消息,自己的娘亲过世,曾国藩只能停下自己的事业,回家奔丧丁忧。

也正是这个时候,太平军开始发展,并且短短时间已经席卷多地,通过宗教宣传得到了很多底层农民的认可支援,势力发展很快。

明眼人都知道,靠着腐烂的绿营根本解决不了太平军,基本属于一触即溃。

左宗棠这一年40岁,还是一个平头百姓,隐居在山沟沟里当湘农,也就是这个时候,左宗棠迎来了人生转机,由于江开源举荐、郭嵩焘劝说,左宗棠接受了张亮基的招募,成为府中幕僚。

在这个阶段,两个人都是40岁的年纪,一个功成名就,一个埋没世间,但是都走到了人生的风水岭上。

曾国藩被举荐担任团练大臣,在湖南组织兵力抗击太平军,曾国藩做了12年的文官,对于带兵打仗的事情,从来都是纸上得来,根本没有干过实务,而且自己已经是一身名声,身后是诸多关联亲友,一旦失手,大好形势,很可能就此烟消云散。

曾国藩想要出山,但是又怕失败。

在曾国藩犹豫的半年多里,左宗棠全身心投入到幕僚的工作中,辅佐张亮基守卫长沙,没有精兵、没有良将、没有粮饷,说白了,啥都没有,全靠自己筹措。

左宗棠展现出了强大的脑力以及铁血手腕,一面逼迫富户大商往外掏钱,一面逼迫士兵奋勇向前,谁不服从,就干谁。

好死不死,长沙保护战中左宗棠指挥的红衣大炮轰中了太平军西王萧朝贵,把太平军的锋芒狠狠地挫败,杨秀清、石达开知道不能投入过多成本血拼长沙,转而放弃长沙,北上巧夺岳州。

左宗棠一战成名,没有进士功名的仕途天花板已经开始出现裂缝。

而曾国藩也在犹豫、权衡中,逐渐看清了形势,决定出山组织团练。

晚清的人均寿命50岁上下、官员保养得当会多活个10年,说实话,60岁的生命长度,40岁的时候,人生发生大转向,对很多人来说都很痛苦,但是这恰恰就是人生,往往就是这个时间点上,会发生剧变。

咱们国家现在的平均寿命男性74岁左右,比180年前,多了20多年,你说40岁算不算年富力强呢?

机会来临的时候,往往就是模模糊糊,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只有不确定性、风险大的事情,才能有更大的回报,不然靠线性的发展路径,一辈子基本就是完蛋。

思虑权衡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想要免除风险、消除不确定性,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回报就是生于不确定性和风险之中。

左宗棠跟曾国藩在40岁,人生转向的时候,绝对不可能知道自己一定能必胜,绝对不可能知道自己一定能封侯拜相,也绝对没有掌握一整盘的方法论去应对后续所有的问题。

做一定的准备是必要的,但是永远也没有准备充分的那一天。

拥抱不确定性,先干起来再说,似乎才是40岁更应该有的人生态度,而不是躺平,不是犹豫再三。

少思考,多行动,减少内耗,接受必然出问题的现实,谁会知道十年后到底如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西王   太平军   团练   幕僚   长沙   江西   不确定性   犹豫   风险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