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不给诸葛亮?这才是刘备高明之处

提起三国,刘备必定是无人不知不人不晓,众所周知,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凭借身边的能人巧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刘备本人则时常被视为是没有太多实力,只是知人善用才有了那些地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刘备本人还是有其高明之处的,身边人之所以愿意为他效汗马功劳,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皇室正统,也因为他的为人处事。

说起刘备身边的得力干将,最出名的几位非关羽、张飞、赵子龙与诸葛亮莫属。这几位对刘备的忠心天地可鉴,他们甘愿为了刘备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而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则是深谋远虑,凭借聪明才智为刘备打下江山,甚至在临死之际还在谋划着如何保全刘备的基业。如此忠臣良士,自是没有辜负刘备当初三顾茅庐,甘愿放下身段去请他出山。

要说平日里,刘备对诸葛亮可谓是信任至极,自从诸葛亮放下躬耕生活来到刘备这里为他出谋划策后,刘备对他就没有过丝毫怠慢。

可以说对于诸葛亮的建议,刘备是言听计从。这当然可以理解,毕竟在认识诸葛亮之前,关羽张飞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一直承担着保护刘备的责任。但在谋略方面,刘备则缺少这么一个人。

所以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就与他共商大计,相谈甚欢,并同榻而睡。那时就连关羽张飞都想不明白,为何刘备一夕之间就找到了这么个好帮手,对其推心置腹、全盘相信。

按道理来说,刘备最终是要把权利交给诸葛亮的,可就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兵权托付给了李严。但实际上这一点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一、维持稳定

刘备的一生是辉煌灿烂的,虽然身为汉室后裔,然而刘备生于乱世,父亲又早早离开了人世,所以刘备幼时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

那时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作为一个弱女子,对于生活的打击也是无可奈何,所以刘备很小的时候就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做起了编织草鞋售卖的生意,过着算是穷困潦倒的日子。

然而刘备本人却并不安于现状,对于生活的磨炼,他不会被打倒,他素有豪情壮志,想出人头地、一雪前耻。

其实别看刘备表面文文弱弱,他却是实打实的文武双全,否则他又怎么会在黄巾起义时勇敢报名,并且还立下不朽战功?因为黄巾起义,刘关张三人有幸结识,自此以后,兄弟三人亡命天涯,刘备的基业也开始一步步建立。

之所以会去请诸葛亮,是因为刘备认为自己身边缺乏一个人才,由于诸葛亮的名声素来很大,再加上徐庶对刘备的大力推荐,所以刘备下定决心要将诸葛亮招来大家也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请了三次才请到的天才,可想而知刘备会对他有多重视。

所以到了刘备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他就叫来了赵云、诸葛亮与李严三人,将权力的分配与他们交代清楚之后才放心离开。相比之下,诸葛亮和赵云必然更受刘备的重视,可刘备却不按常理出牌,把兵权交给了李严,而诸葛亮的任务则是继续像往常一样主持内务。

刘备之所以选择这样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充分考虑了当时的政权状况。

虽然蜀汉是一个集体,但当时它却是处于一个较为分散的状态的。刘备自然作为统领,但蜀汉集团之下却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这就像我们如今所说的公司,一个公司下属好几个部门一样。

这几个部门算是井水不犯河水,但为了内部稳定,刘备则需要不断通过利益关系来进行维持。

其实对于刘备来说,虽然他是名义上的主导,但其实其他派系对于他并没有太多忌惮如果有利益冲突,刘备很有可能会遭到其他人的反抗,所以对于刘备来说,处理好内部关系就成了当务之急。

而李严对于刘备来说更像是一个外人,因为他并不属于刘备所带领的这一“部门”,也就是所说的“东州派”。其他部门刘备都已经成功搞定,内部自然有诸葛亮尽心尽力,而东州派这边刘备则需要安定一番,所以李严就成了刘备的得力人选。

刘备将兵权交给李严,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维持内部稳定,只要大家关系和谐,就不用担心会挑起内部争端,刘备也可以安心了。

二、看中李严才干

那么既然是将兵权交给了李严,就不得不提起李严这个人物。李严是何许人也呢?他是刘备这边的重臣毋庸置疑,不过实际上他是几经辗转才投入刘备阵营的。

李严的父亲就曾是官员,而李严自少时起就颇具才干,所以就去了刘表那里担任职务,而后转投刘璋,最终则归入刘备这边。

对于李严,刘备还是颇为信任的,因为李严有一桩功劳让刘备深感欣慰,那就是他曾协助刘备平定益州。

不过此时刘备也只是对李严比较赏识,并未给予他高位,直到后来曹刘汉中之战,李严以出色的军事才能立下功劳后,刘备才意识到李严对于蜀汉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自此之后,李严更立战功,也渐渐开始也身居高位,成为了刘备身边的得力助手。

但李严为人处事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圆滑,他本人性子较为孤高,与他人仿佛总是隔着一些距离。

正因如此,刘备本人也很是明白,李严这个人可以重用,但因为猜不透他的脾性,刘备也不得不担心自己走后李严会不会对权力大小有所微词。

再加上李严本人的军事能力本就卓然超群,所以刘备不用担心他会在军事上出现失误。

不过虽然李严为人比较孤傲,可这并不影响他的势力。李严在军中威望很高,除了因为他才华过人,还因为他的父亲在蜀汉的地位颇高,深受敬仰,所以众人对于李严也比较尊重。

刘备选择把兵权给他,实际上就是在抚慰军心,告诉大家自己不会亏待任何一位为他效劳过的忠贞之士。

刘备同时也是机智的,虽然他名义上把兵权都给了李严,但实际上与“口头承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李严看似拥有了蜀汉的大权,但刘备却没有让他住在自己本该掌管的蜀地,而是让他把守显要之境,一旦有敌情就能易如反掌的进行防御。所以刘备此举既得到了李严的忠心,又把真正的权力集中在了他无限信任的诸葛亮手中,实在可谓是妙哉妙哉。

如此一来,刘备同时还解决了如何抵挡外部来袭的难题,所以说他的做法实在是高明。

三、对诸葛亮的考虑

当然,刘备选择把兵权交给李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防止外部会对诸葛亮不满。

毕竟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乃是刘备身边的红人,刘备在世时对他格外信任,所以如若刘备大张旗鼓的将所有权力都集中于诸葛亮一人身上,难保其他人不会对此感到不满。所以为了大局考虑,刘备必须要选择权力制衡原则,维持绝对的公平。

在刘备心里,诸葛亮早已处于不可取代的地位,诸葛亮本人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即便刘备不说,诸葛亮应该也能明白刘备的良苦用心。刘备不将兵权给诸葛亮,当然不是因为诸葛亮能力不足,而是为了大局才做下的艰难决定。

其实要说刘备对于诸葛亮,倒也不是完全放心的。他固然知道诸葛亮对自己一片忠心,但他不敢确定自己走后诸葛亮会不会尽全力对待儿子刘禅。所以他这种做法同时也是对诸葛亮的一种考验,希望诸葛亮可以像以往一样尽心。而这次的托孤,其实也是对诸葛亮暗戳戳的提醒。

做完这个决定后,刘备不久后就驾鹤西去了。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他走后,蜀汉内部的确维持了平静的状态。

至于说后来李严因为懈怠工作而被诸葛亮贬为平民,诸葛亮与李严之间有着种种爱恨情仇,那都是后话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刘备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有效避免了李严有可能对蜀汉构成的威胁。

结语

总而言之,刘备这个一代明主之所以在临走之前选择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是诸葛亮,主要是出于对内部纠纷的调节、权利制衡、提示警醒、包括对于李严军事才能的信任等等的考虑。总之,刘备的这一决定非常明智,他全方位考虑了事情的进展,此举实属高明。

不过对于刘备的这一决定,世人还是有所微词的,有人认为刘备的这个做法并不合理,但从整体上看,这样的举动的确化解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省去了很多矛盾纠纷,也实现了他的目的。凡事皆有利弊,但只要能的到最大化收获就已经是好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兵权   蜀汉   黄巾起义   目的   忠心   权力   做法   地位   身边   部门   高明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