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人中,多少人能活到80岁?活到多少岁算长寿,越长寿越好?

前不久李大爷76岁的老伴去世了,让即将过80岁大寿的他一下子陷入悲伤的情绪中,整天睹物思人,嘴里还时不时的念叨着老伴的名字。即使是在80岁生日的当天,李大爷脸上也没有露出笑容,反而在唱生日歌时一下子就大哭起来,完全没有了以往过生日时的气氛。

李大爷活到了80岁,在很多人眼中已经可以算作长寿之人,但因为妻子的离世而没有感到快乐,这不禁让我们的心中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有的人能活过80岁大寿,而有的人活不过,甚至还英年早逝?活到多少岁才算长寿,它真的能带给我们快乐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期望中老年人尤其是快到80岁的老年人能活得通透

一、活到80岁很难吗?一万人中多少人可以活到?

根据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消息,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7.93岁2021年的为78.2岁,可见随着医疗技术以及生活水平等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将会越来越长。而按照《“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显示,在2035年之前要将居民预期寿命提高到80岁以上

从近几年的预期寿命增长趋势来看,2035年实现预期寿命突破80岁是一件必然的事情,甚至还有很大的概率能提前几年完成这一目标。另外按照现有的数据,大概有5~6成的人能活到预期寿命以上,如果这个数据一直保持不变,当预期寿命突破80岁时,1万人中大概有5~6千人能活到80岁以上

因此从数据上看,活到80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我们要明确一点,数据是死的,而生活是真实的。数据不能反映从出生到80岁这个过程中人们所遇到的“寿命阻碍”,例如肿瘤、器官衰竭等疾病阻碍,车祸、洪水等意外阻碍。

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寿命阻碍”,例如战争等人为阻碍。有的人克服了这些阻碍活过了80岁,可现实生活中活过80岁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是带着疾病、身体残缺活着的呢?所以说从总体角度来看,活到80岁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我们不禁思考,如果真的能活到了80岁,这是否意味着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且在之后的岁月里,幸福程度会越来越高呢?

二、活得越久真的就越幸福吗?这些问题被多少人忽略了

在古代如果活过70岁便可以算作长寿之人,而到了现代,长寿又有了新的定义——活过人均预期寿命的人,便可以算作长寿之人。从最近几年的预期寿命来看,长寿之人的最低下限为80岁,估计再过几十年,这个最低下限的数值可能会上升到85岁或者90岁

另外,追求长寿是刻在骨子里的事情,在中老年人生日的当天恭祝他长命百岁,肯定会使寿星喜笑颜开,但这背后是否意味着获得长寿便是快乐的、幸福的?

答案是不一定。不少人觉得寿命越长幸福指数越高,是因为他们其实忽略了很多的问题,那就是幸福的产生除了与寿命有关外,更多的是来自于身体的健康以及亲人朋友的陪伴等。

① 身体健康的问题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将近有一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虽然糖尿病、高血脂症的发病率没有那么高,但是也相去不远。如果这些疾病不加以控制,老年人可能会因此发生脑出血、糖尿病病足、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不适。

为了防止这些疾病并发瘫痪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老年人需要每天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或者降糖药物,同时红烧肉、甜品以及腊肉等影响病情稳定的食物,平时也要进行限制。除了影响饮食之外,许多疾病也会对老年患者的起居作息、行动等造成严重干扰,其中较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等脑组织的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这些疾病会导致老年人的睡眠深度变浅,晚上特别容易被惊醒,也会使老年人的入睡变得困难,进而让整体睡眠的质量以及时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缩短。另一方面,老年人好发的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等疾病,还会影响他们的行动能力,给日常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

② 亲人朋友的陪伴问题

人类的幸福除了来自于身体健康外,更多的是来自于情感的寄托。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能有倾诉的对象,每天去公园下棋或者锻炼也不是孤单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一家人能其乐融融的在一起,这样自身的情感有了港湾,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内心积极向上。

如果周围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长此以往老年人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问题,会迫使他们经常出现心情低落、思维活动减退以及持续的担忧等不适。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是进行以前感兴趣的活动,也不会从中感受到快乐,此时幸福又从何而来?

总之对于人们来说,活得越久并不意味着越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身边有亲朋好友陪伴的情况下,活得久会更有意义。但是就单纯从人们的内心出发,肯定是期望自己以及父母长命百岁

那么,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寿命呢?有一个你绝对想不到。

三、影响寿命的因素中,教育也在其中?

小到自身例如是否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大到社会因素例如医疗水平等,都可能会影响到寿命的长短。但是最近《Nature human behaviour》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社会经济相关因素中的受教育水平和寿命的长短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

也就是说,受教育水平的程度越高,寿命也会越长

研究指出,受教育程度可通过具体的预防或者治疗措施等形式干预寿命,进而使得寿命得以延长。一般受教育的程度每次增加4年,自我寿命有30%到59%的几率得到增加,而父母的寿命则有很大可能延长3.23年

除了接受教育之外,研究在最后也呼吁我们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寿命干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了饮食、运动以及心理调控等。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显示,脑梗、心肌梗塞以及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威胁人体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每年因这些慢性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占据了总死亡人数的86.6%

而导致这些慢性疾病的因素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占比达到了惊人的60%。因此,积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寿命的延长有帮助。

对此,有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一个结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人们的寿命平均延长10年以上。为了延长寿命,饮食方式可以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进行执行:

食物结构要求多样化的同时以谷类为主,每天摄入的盐巴、糖分以及脂肪等需尽可能的少,绿豆、苹果以及香蕉等豆类水果可适当增加摄入量,为了保证营养,必要的鱼肉、瘦肉等也需要适当摄入。

而对于运动,建议每周的运动总时间在150分钟~300分钟之间,运动强度优先选择中等强度体力的运动,例如跑步。假如中老年人的身体不能适应中等强度体力的锻炼,可改为轻度的,例如散步,但是相应的锻炼时间应该有所延长。

除了饮食、运动外,戒烟限酒以及心理调控等措施也是不能缺少的,临床大量数据表明长期吸烟喝酒会增加高血压、肺癌、胃癌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所以积极戒烟限酒对寿命延长很有帮助。

例如英国一项研究表明:越早戒烟寿命也会越长,在40岁时戒烟寿命可延长9年,在50岁时能延长6年,而在60岁时才戒烟,寿命只能延长3年。除了戒烟限酒外,心理调控对寿命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调控得当,寿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延长,相反则会缩短

比如心理严重失衡的人群寿命会减少7~24年,如果人群为中老年人,寿命减少得更严重。

因此,建议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需要积极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多和子女、朋友沟通,积极培养兴趣爱好,不要整天呆在家里。

总结

以目前的预期寿命来看,活到80岁以上便可以被称为长寿之人,悠久的寿命一直被人们所追求,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其实也不难,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尽早戒烟限酒,同时注意饮食健康,不要经常吃高盐食物、高脂食物,另外,每周按计划完成运动、注意心理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通过这些手段,寿命可能会得到延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也同时能获得快乐,在身体健康以及身边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悠久的寿命才会更有意义,我们也能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储冰峰. 如何活到一百岁[C]//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第十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5:20.

[2]杨菊贤.人人可以选择健康长寿 老年人生活方式与健康长寿[J].科学生活,2008(12):86.

[3]王瑞良.活到110岁的长寿“秘方”[J].华东科技管理,1994(10):3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长寿   可能会   中老年人   生活方式   老年人   人中   寿命   事情   疾病   幸福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