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贴身侍卫发一毒誓,至今18代后人已执行393年

炎热的夏日,北京城犹如一座火炉,高温令人喘不过气,一个披头散发的男人被押上了刑场。

这个男人就是袁崇焕,他的衣衫褴褛,脸上满是愁容,似乎在述说着他那曲折而坎坷的人生。

“你有什么要说的吗?”一个官员问道,声音充满了威严。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半世成就、功名一场空,将军虽死,但不惧无将,忠魂镇辽东!”

在他凌迟被杀后,袁崇焕的贴身侍卫指天为盟,这个誓言是如此的庄严,如此的坚定,以至于十八代人坚持着393年。

袁崇焕为什么要被凌迟,他的贴身侍卫又立下了怎样的毒誓?为什么至今会有18代后人执行393年?

抗击外敌,成为中流砥柱

在古代,功名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袁崇焕也不例外。

袁崇焕在35岁那年才成功考中进士,这标志着他拥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晚熟的开始并没有阻止他追求卓越和杰出的事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发现他的内心深处对于保家卫国的渴望与日俱增。他的志向引领着他走上了军旅之路。

每当有军事讨论的时候,袁崇焕总是积极参与其中。他善于倾听战士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与武将们一起探讨作战策略。

袁崇焕的成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通过实践来证明他的军事才能。在军事行动中,他总是以身作则,勇往直前,为士兵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袁崇焕不但骁勇善战,而且精通兵法。他擅长分析敌人的弱点、盲点,然后根据自己的长处来制订自己的战略、策略。

在北方金军威胁四方,朝廷正需要一位英勇之士镇守山海关,而袁崇焕隐隐觉得机会降临。

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前往山海关的旅途,目的是察探当地的地理环境,为守关制定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第二天一早,袁崇焕匆匆回朝上书,详细陈述了他的观察和计划。

他向朝廷坚定地表示,只要他得到足够的兵马,他将竭尽全力守卫山海关,无论敌军如何强大。他相信自己的才智与军事能力足以让他单枪匹马面对敌军,保卫国家的安全。

朝廷在袁崇焕的坚定表态下,被深深地打动着。他们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袁崇焕所需的兵马,并向他保证会提供必要的物资和后勤支持。

在山海关战役中,他要求将士团结一致,坚守阵地。他与将士们日夜兼程,奋勇杀敌,顽强抵抗了金人的进攻。

经过数月的艰苦守关,袁崇焕凭借着他超凡的智谋和英勇的战斗,成功地守住了山海关,为国家的安宁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他带领军队先后获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胜利。然而,命运的转折,却让他遭遇了宦官魏忠贤的排挤,不得不辞去官职回到了故乡。

后来,明思宗朱由检登上皇位,他重新重用了袁崇焕。崇祯二年,清军由皇太极率领大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地进攻,而袁崇焕却成为了守卫天下第一关的中流砥柱。

一代名将,却以冤死收场

北风呼啸而至,寒雪纷飞之时,皇太极率领蒙古铁骑绕道而来,铺天盖地般地宣告了对京城的威胁。

在这危难之际,袁崇焕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迅速调动了军队,紧急抵御敌军。面对蒙古铁骑的强大攻势,他决定采取一个冒险而聪明的策略——绕过蒙古敌军,争取时间并争取战机。

三天三夜地艰难行军,袁崇焕带领的队伍终于抵达了皇太极攻击的目标地——天子居住之所。

袁崇焕率领的部队以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战术,将蒙古军队击退,成功地为京城解围。

皇太极气急败坏,决定动用重金搜集情报,收买大明朝廷内外的人马,用以散布有关袁崇焕通敌的谣言。

他明白,这个计划需要无微不至地策划和巧妙地执行,才能将袁崇焕置于死地。

在朝内,皇太极着手安排亲信官员,深入朝廷的各个阶层,暗中宣扬袁崇焕背叛的消息。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个消息传递给有影响力的大臣和官员,挑动他们对袁崇焕的怀疑之情。

同时,他们也深入民间,培植耳目,将这个谣言散播到最普通的百姓中间,让人们心生疑窦,对袁崇焕的忠诚产生动摇。

动荡的时代,谣言的传播成为了百姓心头的阴云,即便是高官显贵也难以幸免。

袁崇焕原本是朝廷的重臣,但却遭到了流言的侵袭。人们纷纷认定他是一个通敌叛国的小人,这个评价在民间广泛传播开来。

当他陷入流言蜚语的旋涡之中时,他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没有人敢站出来给他撑腰,也没有人敢替他说话。

1629年袁崇焕遭到了崇祯皇帝的逮捕和关押。当袁崇焕被抓捕并投进牢狱时,受尽了种种折磨和煎熬,但他始终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态度。

他对看押的士兵说:“我宁愿被处死,也不会背叛我的信念和良心。”这话被传到了崇祯皇帝耳朵里导致崇祯皇帝震怒,判处袁崇焕凌迟处死。

袁崇焕面对这些诬蔑和谣言时,他选择了沉默,年仅四十七岁的他被活活割了三千多刀,当时的百姓也被奸人所蒙蔽,以为袁崇焕是卖国贼,纷纷掏钱来买他身上割下来的肉,令人不忍直视。

世代坚守,令人心生敬佩

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默默无闻地付出着,忠诚地守护着一段永恒的记忆。

佘义士,袁崇焕的贴身侍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冒着生命危险,将袁崇焕的首级收敛起来,小心翼翼地带回了他自己家的院中。

他没有选择官方安排的地方,而是希望袁崇焕能够得到一个安静幽深的安息之地。佘义士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在家园中为袁崇焕修建了一座庄严肃穆的墓碑。

从此以后,佘义士便成了袁崇焕的保护神。他为袁崇焕守墓,寸步不离。

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日,佘义士都坚定地守候在那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忠诚的定义。

岁月荏苒,时光流转。佘义士渐渐老去,但他的心依然坚定如初。

佘义士躺在床榻上,微弱的呼吸透露出他生命的临近尽头。“孩子们,听我说。”佘义士的声音轻得如同微风,但却充满了坚定和悲伤。

“佘家之人,从今日起,不许入朝做官,不许归乡。世世代代镇守京城,为袁崇焕之墓。这是我们佘家的职责,也是我对你们唯一的期望。”佘义士在死前发出这样的毒誓。

孩子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明白,这并非只是一份家族的传承,更是一份对历史和忠诚的承诺。

佘义士的目光温柔地落在孩子们的身上,轻声说道:“孩子,你们将继承我的血脉,也将继承我的使命。你们要将我葬在将军身旁,和他一同长眠,并且永远守护着他,这是我最后的愿望。”

佘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要求那位守墓之人必须是男丁,在佘家第十七代守墓人的位置上,原本屹立的是佘幼芝的堂哥。

十年动荡的岁月降临后,袁墓遭受了一定程度地损坏,而作为守墓人的堂哥也无法幸免于难。

面对这样的折磨,他与家人最终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搬离这片曾经流淌着家族记忆的土地。

佘幼芝心中深深地明白,决不能放弃这份坚守,她决定接过这个重担,将袁崇焕之墓守护下去。

岁月不饶人,佘幼芝年岁已高,但她心中的责任却依旧坚定。在她生命的尽头,她将自己的使命交付给了孩子们。佘幼芝的儿子接替了她的责任,继续守护着家族的使命。

佘义士的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一直将袁崇焕的坟墓看作是他们家族的圣地,继承了先人的衣钵。

他们用坚定的信仰和家族的血脉维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尊严,就这样一直坚持了第18代,总计393年。

佘姓家族的故事就像一首永恒的诗歌,在历史长河中奏响。他们的守护之旅,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反而越发坚实和动人。

393年的奋斗和坚守,不仅仅是佘姓家族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崇祯   山海关   太极   蒙古   京城   义士   侍卫   敌军   朝廷   贴身   后人   坚定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