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被活剐处死,贴身侍卫发一毒誓,至今18代后人已执行393年

引言:

在1630年夏天的北京,非常炎热,众人纷纷避暑,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北京西市的刑场却异常的热闹。

此时的刑场上跪着一个披头散发的男人,这个男人正是明末的著名将领——袁崇焕。

即使在押入刑场的袁崇焕的依然目光如炬,丝毫不畏惧死亡的来临。

在刑场上袁崇焕被处以极刑,活生生的被刽子手在自己的皮肉上刮了3543刀一直到身上已经没有完整的肉,只剩一颗头颅。在刑场上的百姓掏钱买袁崇焕刮下的肉生吃配着烧酒一起。

最终袁崇焕背负冤屈,含冤而终。

在行刑完之后的夜晚,袁崇焕的头颅不翼而飞!

袁崇焕的贴身侍卫发毒誓,毒誓一直延续到今年已经执行十八代392年。

到底是谁将袁崇焕的头颅偷走?这位贴身侍卫又是谁?发的到底是什么毒誓?

袁崇焕的死因

明末著名武将袁崇焕生于广东是明末的抗清名将,爱国的将领。

在大明王朝的后期,国家政治腐败,皇帝生性多疑,国家军队实力衰退,北方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向明朝宣战。

明朝曾派出军队在边关迎战,但是当时的军队松松垮垮,其战斗素质早已不能和之前相比。

在努尔哈赤的攻打下1622年,大明王朝的十三万军兵落荒而逃,努尔哈赤成功将明朝四十多座的城池收入囊中,边关情况非常危急。

袁崇焕见边关情况危急,提出要自带兵戎前往边关镇守。

但当时的袁崇焕也仅仅只有一万多的兵力,和努尔哈赤的兵力相差甚远,根本不可能击退努尔哈赤。

袁崇焕为了让士兵和宁城的百姓看到自己的决心,将自己的家眷全部接到宁城,决心与宁城共存亡。

到达宁远以来,袁崇焕在与敌方兵力悬殊和后方无援的情况下,凭着一己之力打败了努尔哈赤的20多万大军,成功取得了“宁远大捷”。

袁崇焕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了当时边关岌岌可危的情况。自此崇祯皇帝对袁崇焕也是非常信任,在几年间从小小的官员连升数级,成为当时迅速崛起的一颗明亮的星。

1629年“己巳之变”导致袁崇焕从一颗受人敬仰的星,瞬间落败到遭受到万人唾弃。

短短几年时间发生如此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袁崇焕的性格导致和崇祯帝的生性多疑。

袁崇焕有勇有谋就是人际关系太差:袁崇焕在边关进行考察之后,回京上奏皇帝:“我只要一万的兵力,便可以镇守山海关”。

袁崇焕作为一名文人却喜欢在战场上杀敌,袁崇焕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在“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中大获全胜。即使军功显赫,但袁崇焕的人际关系非常不好,他和自己的上级官员和搭档都闹得很僵,袁崇焕认为是别人嫉妒自己才导致与官员和搭档关系走上僵持。

因为人际关系没能处理好,导致后来袁崇焕再被小人诬陷的时候,朝中大臣纷纷附议,没人替袁崇焕说话。

袁崇焕还有一个大忌就是“越权擅断”

袁崇焕在当监军的时候,擅自斩杀了一名朝廷中的一品大员。在袁崇焕当监军时因为越权杀死一名校官,被上级知道后严厉指责,但袁崇焕不以为然,在没有经过崇祯皇帝的许可下就斩杀具有战功卓著的军统帅毛文龙,并说毛文龙“专制一方”。

毛文龙作为朝廷一品官都敢擅自斩杀,还有什么是袁崇焕不敢的,皇帝已经开始对袁崇焕起了疑心,在之后袁崇焕被诬陷,崇祯帝即使知道袁崇焕的功绩也还是选择将他斩杀。

在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皇帝已经对他一忍再忍有所怀疑,但袁崇焕又一次触犯大忌。袁崇焕在努尔哈赤死后,擅自派人前往吊唁,那可是敌人,袁崇焕都没有上奏禀告朝廷就擅自做主,不管前往吊唁敌人的目的是什么原因,这都让朝中重臣和皇帝对他有了疑心。

在1629年秋,皇太极为了避开和袁崇焕交战,选择带领几万清军从蒙古绕路,直逼北京,袁崇焕早就料到皇太极的阴谋诡计,提前就和皇帝打好招呼,但当时皇帝昏庸根本不把袁崇焕的提醒放在心上,最终清军直逼北京的德胜门,

袁崇焕最终冒着杀头的风险回京作战,在历经八小时的大战之后,终于打败皇太极,保住北京。

被打败的皇太极并没有退缩,一直需找机会出手,最终得到太监“杨春”和“王成德”被活捉,立马想到用“反间计”诬陷袁崇焕与皇太极已经达成协议,只要袁崇焕配合他们,皇太极就能攻下北京。

皇太极这一招的确彻底动摇了皇帝对袁崇焕的信任。

在袁崇焕被关押期间大明内部的阉党余孽纷纷落井下石,一起往袁崇焕的身上泼脏水,崇祯在1629年冬天被关押入狱。

在关押的半年内,袁崇焕一直宁死不屈,从没说过一句违心的话,袁崇焕坚硬的态度和奸人的耳旁风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他的身上,崇祯帝决定判处袁崇焕活剐

即使到了邢台上,袁崇焕也不害怕,认为自己行的端做的正,问心无愧。

最终袁崇焕含冤而死,身边最忠诚姓佘的的义士,不忍心看到主子蒙难,在夜晚偷偷盗取袁崇焕的头颅,将他的头颅安葬在自家院中。

明朝被推翻,佘义士去世,袁崇焕都没有得到平反。直到一百五十年之后,乾隆才帮袁崇焕洗清冤屈,将真相告知天下。

佘义士临终发誓世代守墓

佘义士将袁崇焕的头颅带到家中,从此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独居在家中小院,在临终之前,发三条毒誓,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

第一条:佘家人世世代代都要为袁崇焕将军守墓

佘义士还称自己在死后要将自己埋在将军墓地旁边,永远的效忠袁崇焕将军。

第二条:佘家人后代永远不能做官。

虽不能做官但是必须要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明事理,知史事。

第三条:永远不能南下回到广东故里。

事实证明,佘家人真的做到了,他们守袁崇焕的墓地已经将近快四百年。

但是佘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只能是家中男丁守墓,但是直到第十七代守墓人也是男性,因为遇到一些挫折导致他违背了誓言,离开此处。

但自己的堂妹佘幼芝留下守墓,一守就是一辈子

在守墓的这段时间内受到了很多挫折,但是佘幼芝都没有选择放弃。

佘幼芝的儿子焦平为了能够继续守墓改名“佘焦平”,当时不幸的是在一场意外中焦平去世,佘幼芝夫妻双方在晚年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在2020年的八月十二日,佘幼芝离世,自此佘年十八代人在袁崇焕墓前守了三百九十三年。

结语:

在佘幼芝生前有人问:“袁崇焕与你家非亲非故,为什么愿意为他守墓这么长时间?”

佘幼芝回答:“袁崇焕讲的是一种忠义,而佘家讲的是一种仁义,我们之所为守着墓园并不单单为了家族信念感,只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知道,并且传承国粹,传承我们的忠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宁城   努尔哈赤   宁远   崇祯   太极   义士   边关   刑场   侍卫   头颅   贴身   后人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