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朱棣如此偏爱朱瞻基?

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

为了巩固朱瞻基的地位,朱棣也是煞费苦心。

朱瞻基9岁,以储君的礼仪出阁读书,向天下人展示,虽然还没有正式册封,但他就是未来的皇帝。

朱瞻基12岁,朱棣出征,让朱瞻基留守北京,处理国事,并派重臣夏原吉辅佐他,让他树立威望。

朱瞻基13岁,立为皇太孙,这么一来,就算朱高炽登基之后不喜欢他,也没有理由废黜朱棣选定的储君。

还有一个很少有人提到的细节,进一步说明了朱棣对朱瞻基的偏爱和看重。

永乐十八年,朱棣不顾群臣的反对,迁都北京。第二年,紫禁城最重要的三大殿就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这下子,反对迁都的大臣就跳了出来,说这是上天的示警,朱棣应该把都城迁回南京。

朱棣一怒之下,杀死和惩罚了一大批人。但是有一个叫做邹缉的官员,最早跳出来反对定都北京,也嚷嚷得最响亮,可他非但没有被惩罚,还很快就升了官。

原因很简单:他是皇太孙朱瞻基的人。

可见,即便是在讨论迁都这样的大事上,怒火攻心的朱棣也没忘了给朱瞻基立威,帮他培养势力。

《明史》:帝于是发怒,谓言事者谤讪,下诏严禁之,犯者不赦……惟缉与主事高公望、庶吉士杨复得无罪。是年冬,缉进右庶子兼侍讲。

那么,朱棣为什么这么偏爱朱瞻基呢?他有4个儿子、23个孙子,却唯独对朱瞻基这么好。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情感上的因素,也有政治上的考量。接下来,我将从4个方面,向大家说明朱棣偏爱朱瞻基的理由。

1、朱瞻基的出生很传奇

1499年,是朱元璋去世之后的第二年。这一年的朱棣,已经快被逼到了绝路。

朱允炆一登基,就开始着手削藩。几个势力大的藩王,都先后被朱允炆贬为庶人。就连朱棣的3个儿子,都在南京做人质。

为了自保,朱棣甚至要装疯卖傻,骗过监视他的人。

有一天,朱棣突然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朱元璋送给他一个大圭,对他说,把这个传给子孙,大明会永远昌盛。

大圭,是古代皇帝手里拿着的玉质手板。

第二天,朱瞻基就出生了。朱棣看到这个孩子,乐得合不拢嘴:满面的英气,正好符合我的梦啊!

《明史》: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朱瞻基的出生,伴随着这么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梦,给了朱棣一剂强心剂,坚定了他起兵反抗的决心。就在这一年的7月,他正式起兵靖难,向皇位发起了进攻,4年后成功登上了皇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棣偏爱朱瞻基,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2、朱瞻基的性格像朱棣

朱棣是一代雄主,雄才大略,杀伐果断。

但是他的4个儿子,其中3个长大成人,却没有一个是真正像他的。

大儿子朱高炽,性格懦弱,是个连马都骑不了的大胖子。

二儿子朱高煦,看起来很像朱棣,打仗也勇猛,但做不成大事,把想要夺嫡都写在了脸上。

三儿子朱高燧,被捧在手心宠坏了的小儿子,文不成武不就,偏偏野心还不小。

再看看朱瞻基,很小的时候就“智识益广、襟度益弘”,文韬武略,一个都不落下。

文能治理天下,武能征战沙场。

而且,他和朱棣一样,支持建都北京,支持郑和下西洋。要知道,朱棣为了这两件事,不知道挨了文官多少骂。

这才是朱棣的好孙子啊!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图,左边是朱棣,右边是朱瞻基。这爷孙俩长得实在太像了,都是黑皮肤,大脸盘子,长胡须。

长得像,性格像,朱瞻基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小号的朱棣,朱棣能不喜欢他吗?

3、朱瞻基的能力很出众

朱棣为了培养朱瞻基,付出了很多心血。

为了让朱瞻基感受民生之多艰,朱棣带着他去参观农家生活,还给他写了一本《务本训》用来学习。

12岁就留在在北京处理国事,而朱棣本人远征漠北,太子也远在南京,培养他独当一面的能力。

让兵部尚书在民间选了一批和朱瞻基差不多年纪、有勇有谋的少年,组成“幼军”,训练他的军事能力。

带着朱瞻基亲征漠北,白天跟着军队行军打造,晚上在帐篷里补文化课,让他感受真实的战场。

朱瞻基也没有辜负朱棣的精心培养,能力非常出众,在群臣中的威望也很高。

不仅能做一个合格的储君,还能保护自己的父亲,让父亲免受来自两个叔叔的打击。

朱棣对这个孙子非常满意,经常对朱高炽说:这是以后的太平天子啊!

《明史》:每语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

事实证明,朱瞻基也的确没有辜负朱棣的期待。他登基之后,御驾亲征,轻而易举地平息了朱高煦叛乱的问题。还解决了困扰明朝几十年的藩王问题,让藩王从此再也不能威胁皇帝的统治了。

明朝此后200年的运行框架,就是在他手里确定下来的。他设计了一套完善的制度,皇帝、内阁、司礼监三足鼎立,让明朝摆脱对皇帝个人能力的依赖。因此,哪怕明朝奇葩皇帝辈出,也能延续276年。

在他的治理之下,明朝的国力蒸蒸日上,迎来了黄金时代,史称“仁宣之治”。

4、朱瞻基的身份很特殊

无论是朱瞻基的出生,性格,还是能力,都让朱棣对他偏爱无比,在他身上倾注了深厚的感情。

但是,这些并不是朱棣偏爱朱瞻基的全部原因。朱棣看重朱瞻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是朱棣的嫡长孙,是明朝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明朝传到朱棣这一代,每一次换皇帝都会出乱子。

朱元璋在大明开国当天亲立的太子是朱标,但是朱标却英年早逝。于是朱元璋只能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的继位,伴随着很大的争议。因为按照历史上的惯例,太子早逝,皇帝会立其他的儿子为皇太子,而不是立孙子为皇太孙。

而且朱允炆年纪还小,能力不足,也驾驭不住那些彪悍的藩王和大臣。才过了4年,就在朱棣的造反之下,丢掉了皇位。

朱棣的皇位不是正常得来的,所以他也会担心,他的皇位能不能正常地延续下去。毕竟有唐朝这个前车之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犹如打开潘多拉魔盒,后面唐朝的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争议和杀戮。

偏偏朱棣又不喜欢他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嫡长子朱高炽,而喜欢二儿子朱高煦。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明朝的稳定,他应该立嫡长子朱高炽做太子,为后人做一个好榜样。但是出于私心,他又更想立二儿子朱高煦。

这时候,朱瞻基的逐渐成长,给了他新的安慰:虽然对儿子不满意,但是对孙子满意啊!

朱瞻基是嫡长孙,他将来继承皇位,是名正言顺的。这给了朱棣莫大的安慰。

可以想象,如果朱瞻基还是同样传奇的出生方式,同样的性格像朱棣,同样的能力出众,但是不是嫡长孙,不是皇位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那么,朱棣哪怕为了明朝着想,也不会这么放任自己,偏宠朱瞻基的。他一定会克制住自己的喜爱。

朱瞻基作为朱棣嫡长孙的特殊身份,让朱棣可以偏爱得有恃无恐。

果然,虽然朱棣造反起了个很不好的头,但是他的皇位顺利地传给了嫡长子,又传给了嫡长孙,稳住了局面,后来明朝的皇位传承再也没乱过。

即便经历过土木堡之变这样的剧变,也能严格地遵守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这和朱瞻基坚定了朱棣按照继承法、正常传位给嫡长子的决心是分不开的。

写在最后

明朝276年,16个皇帝,近20个储君,能做到集嫡、长、贤、爱于一身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另一个是朱棣的太孙朱瞻基。

朱允炆是嫡长孙,朱元璋也很喜欢他,但是他能力不足。

朱高炽是嫡长子,能力也很强,但是朱棣不喜欢他。

朱厚照是嫡长子,也是明孝宗心尖上的独生子,却也是能力不足。

朱文奎和朱慈烺分别遭遇靖难和亡国,没有展现能力的机会。

朱祁镇更不用说了。

其他的储君都不是嫡子。

朱棣偏爱朱瞻基,从各个角度看,都是理所当然的。朱瞻基也没有辜负朱棣的偏爱,一手缔造了“仁宣之治”的辉煌。

可惜,朱瞻基没有机会像朱棣培养他一样,培养自己的继承人朱祁镇。他去世的时候,朱祁镇只有9岁,甚至还没来得及出阁读书。

在他去世之前,已经着手为朱祁镇组建幼军,就像朱棣当年对待他一样。可以看出来,他是打算效仿朱棣,精心培养自己的继承人的。

他的过早去世,让朱祁镇失去了被精心教导的机会。最终,明朝的辉煌也毁在了朱祁镇手里。

实在是让人叹息。1399年3月,朱瞻基出生,此时朱棣还是燕王。1402年靖难之役完成,如愿登上大统。在后来立太子的问题上发生了纠结,按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大儿子朱高炽是朱元璋封的燕王世子,理所当然立为太子,可是朱高炽形象肥胖,走路有些跛,处事软弱,朱棣不喜欢。反观二儿子朱高煦,形象英武,做事风格很像自己,且在靖难之役中东挡西杀,战功显赫。这对朱棣成了个难题:一个不喜欢,却合传统,且群臣支持;一个很欣赏,但不符世俗,群臣反对。这个想法一直在拉锯,僵持不下。这时,大学士解缙仅一句话便打破了这种平衡,终致朱棣决心下,于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皇位接班人,这句话是“好圣孙”,指的即是朱瞻基,此时他才5岁,足以看出朱棣对他的喜欢,已把他作为未来储君,朱高炽是沾了儿子的光。

那么是什么原因朱棣偏爱孙子呢?

首先,朱瞻基的出生的神秘色彩,1399年3月,朱瞻基出生,此前朱棣一梦,梦见太祖执一大圭给他,圭上八字: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古大圭是权利象征,这时手下报告朱瞻基降生,朱棣遂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认为是天赐这个孙子,所以朱瞻基出生即获朱棣喜欢。

第二,1399年8月,靖难之役爆发,促使朱棣决心战争的,也和这个梦有关。经过三年的角逐,建文帝被拉下马,朱棣上位,孙子出生后即争夺皇位并成功,更加增添了对孙子的喜欢。

第三,朱瞻基和朱棣长得很像,大黑胖子,一股英武之气,(有图为证,前是朱棣,后是朱瞻基)这也是朱棣喜欢的原因。

第四,朱瞻基确实聪明过人,在识字、骑马、射箭过于常人,且有独到见解,以致在他5岁时,朱棣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历史证明,朱棣的决策是正确的,朱瞻基在废后立后(废胡善祥立孙若微)及斗蟋蟀为后世所诟外,整体上推动明朝发展,他和父亲开创了仁宣之治,而他父亲反在位十个月,他在位十年。在仁宣之治中重要性一看便知。


明朝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比朱瞻基更幸运了,他从小就被祖父明成祖朱棣喜欢,被当做第三代继承人培养,他的父亲朱高炽也沾了他的光,坐上了皇帝宝座。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镇守在北平,是当时最重要的塞王之一,他在建文元年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之子朱允炆的江山,前后花费了近四年时间。

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朱允炆削藩的时候,朱棣其实很犹豫要不要造反,因为他的实力太弱了,能够控制的兵力只有八百人,根本无法跟朝廷大军对抗。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坚定了朱棣造反的决心,这件事就是朱瞻基的出生。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允炆继位为帝,他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策划下,实施了猛烈地削藩政策,先后有多位藩王失去封国。

建文元年二月,朱允炆开始对朱棣下手了,他下令诸王不得节制文武官员,并任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对朱棣的燕王府进行监视。

因为朱允炆的一系列措施,原本掌握三卫共计一万多将士的朱棣,那时候能够控制的就只有朱能、张玉等人率领的八百多亲卫了,形势对他极为不利,他一直在是否造反这件事上犹豫不决。


可以说,朱允炆是铁了心要除掉朱棣的,尤其是齐泰、黄子澄等人也极力支持他,认为朱棣的威胁最大,朱允炆的信心就更充足了。

朱棣知道朱允炆的想法,但依然碍于自身实力有限,不敢轻举妄动,这时候姚广孝极力劝他造反,他便对姚广孝说,百姓如果不支持我,该怎么办?

姚广孝却说,我只知道天道,上天注定你要造反,还会当上皇帝,我不管什么民心。

朱棣听了姚广孝的话,依然没有下定决心造反,而就在他烦不胜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觉的时候做了个梦,梦见了父亲朱元璋,朱元璋将一个代表皇权的大圭交给他,并对他语重心长地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梦醒之后,朱棣记忆犹新,正当他思索朱元璋是何用意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说大儿子朱高炽的媳妇张氏生了个儿子,他很高兴自己有了嫡长孙,便跑去看,发现孙子长得跟自己很像,眉间还透露着英气。

朱棣觉得自己刚做了个梦,孙子就出生了,难道是朱元璋在暗示他,这个孙子未来可以当皇帝,那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当皇帝呢?


想到这里,朱棣感到非常兴奋,由此坚定了造反的想法,他觉得这个孙子非常吉祥,来得正是时候,便为其取名为瞻基,并对身边人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可以说,朱瞻基的到来,给了朱棣强大的动力,而且他后来确实造反成功了,因此他对朱瞻基有着天然好感。

朱瞻基出生后不久,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艰苦艰苦角逐,朱棣最终夺取南京,坐上了皇帝宝座。

既然当了皇帝,朱棣自然是要立继承人的,但他并不喜欢大儿子朱高炽,因为朱高炽体型肥胖,走路都走不稳,而且在军事方面没什么才华,跟他一点都不像。

朱棣喜欢的二儿子朱高煦和三儿子朱高燧,这两人跟随他南征北战,在军事方面的才华很突出,尤其是朱高煦,朱棣觉得这个儿子跟自己最像,他很想立朱高煦为太子。

不仅如此,由于朱高煦是武将的代表,因此靖难之役的功臣们认为,只有朱高煦成为太子,对自己最有利,于是纷纷上书朱棣,建议立朱高煦为太子。


但是,兵部尚书金忠和朝臣解缙、黄淮、尹昌隆等人则认为,应该立嫡立长,才是维护国家安稳的最佳办法。

朱棣开始犹豫了,永乐二年的一天,朱棣将翰林学士解缙召来商议立储问题,解缙说朱高炽仁孝,天下归心,朱棣不为所动。

正当解缙不知说什么才好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朱棣最疼爱的嫡长孙朱瞻基,便大声对朱棣说,“好圣孙!

解缙所说的好圣孙,指的当然是朱瞻基了,他刚说出这三个字,朱棣就完全明白了他的用意,如果想让朱瞻基成为皇帝,那就必须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棣跟解缙相视而笑,由此打定主意立朱高炽为太子,那时候朱瞻基不过五岁,朱棣就认定他为第三代继承人了,可见他对朱棣有多么喜欢。

事实上,朱瞻基出生之后,朱棣对他的关照比其他孙子都多,时常将其带在身边,他作为朱棣的第一个孙子,可谓占尽先机。


不过,朱棣虽然疼爱朱瞻基,但依然不喜欢朱高炽,而是更加偏爱朱高煦,再加上朱高煦和朱高燧合谋陷害朱高炽,致使朱高炽的形象受损,太子之位也非常不稳固。

这就让朱棣陷入到两难境地,他在想是继续让朱高炽当太子,从而确保朱瞻基当第三代继承人,还是让朱高煦当太子,从而确保第二代继承人符合自己的心意呢?

就在朱棣犹豫不决的时候,朱高煦开始频繁出错了,他为人嚣张跋扈,为非作歹,陷害解缙、黄淮等人致死,后来又在封地干了很多违法之事,甚至将自己比作唐太宗,私自招募精锐士卒三千,僭越使用天子依仗。

凡此种种,让朱棣开始觉得朱高煦或许不太适合当皇帝,自己太过溺爱这个儿子了,让他有些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了。

于是,在永乐九年的时候,朱棣就将十二岁的朱瞻基立为皇太孙,加冠礼,并对朱瞻基越发宠爱,朱高炽的地位也因此越发稳固。


也就是说,由于朱高煦不争气,让朱棣主家对他感到失望,导致朱棣不得不转而将宠爱都放在朱瞻基身上,也开始改变对朱高炽的看法。

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之后,朱棣开始着重培养这个孙子,他时常带着朱瞻基外出征战,而朱瞻基的表现,也让朱棣感到惊喜。

史书记载,朱瞻基聪慧异常,从小就喜爱读书,对朱棣也很孝顺,用了九年朱棣北伐蒙古的时候,第一次带朱瞻基出征,朱瞻基一方面在军中坚持文化学习,另一方面又时常跟随朱棣到前线观战,所对战争的一些见解跟朱棣很相似,让朱棣感到十分惊喜。

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代朱瞻基出征蒙古,这一年朱瞻基十五岁,被朱棣任命为小将领,负责外出侦查敌情。

彼时,朱瞻基因为长期在军中历练,所以弓马娴熟,再加上他年轻力壮,一腔报国热血,跟朱棣年轻时候非常像,朱棣越看越喜欢他。


有一次,朱瞻基带着一队人马外出侦查敌情,途中遇到了一小股蒙古骑兵,他便率军追赶,不料在九龙口遭遇敌人埋伏,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毫不畏惧。

但是,朱瞻基终究寡不敌众,逐渐落于下风,值此危机时刻,朱棣派去的援军及时赶到了,将他给解救出来了。

虽然朱瞻基没有取胜,但朱棣很欣赏他的勇气,觉得他充满生机,跟自己年轻时候虽徐达北伐时的表现一模一样,很有天子气象,于是越发喜爱朱瞻基。

后来,朱棣为了保护朱瞻基,就不怎么让他带兵外出了,而是为他安排了一位名叫胡广的大儒当老师,在军营中学习儒家文化。

朱瞻基前两天还在跟敌人厮杀,转眼间就静下心来学习,而且领悟力很高,朱棣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这个孙子心理素质很好,便对身边人说,“此他日太平天子也”,将朱瞻基称之为未来的太平太子,言外之意是说朱瞻基必定能让天下太平,而后来朱瞻基确实做到了。


经过朱棣的数年相处,朱瞻基逐渐成长为一位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之人,让朱棣感到十分满意,但让朱棣感到更惊喜的事情,还在后面。

永乐十三年,朱高煦被朱棣感到封地生活,但因为他行为不轨,又被朱棣改封到乐安州就藩,但他依然不思悔改,在乐安州招兵买马,谋划造反事宜。

朱高炽多次写信规劝朱高煦,但朱高煦根本不听,但朱高煦也没有将此事告诉朱棣。

不仅如此,朱高炽每次入京,都在想办法陷害朱高炽,他还派遣大量奸细在北京城中四处活动,而作为皇太孙的朱瞻基,则多次保护朱高炽的安全。

有个小故事比较有趣,可以看出朱瞻基是怎么样一个人。

有一次,朱高煦回到北京,朱棣便让三个儿子去祭拜孝陵,朱瞻基随行。

众人来到孝陵,朱高炽因为体型肥胖,还有足疾,需要人搀扶,但在上台阶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差点没栽个跟头。

朱高煦见状,便耻笑着说,“前人失跌,后人知警”,朱瞻基听了很不高兴,就对朱高煦说,“更有后人知警也”。


这事啥意思呢?

按照朝廷礼仪,在祭拜皇陵的时候,朱高炽走在最前面,朱高煦其次,朱瞻基作为晚辈,自然在最后面。

朱高煦见朱高炽摔了一跤,说了一句话,意思是朱高炽要是摔倒了,他作为站在后面的人,可就要顶上去了,透露出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

朱瞻基回了一句,是在告诉朱高煦,朱高煦是可以顶上去,但别忘记他还在朱高煦后面,言外之意是他作为皇太孙,还轮不到朱高煦。

当时,朱高煦回头看了一眼朱瞻基,见朱瞻基的表情透露出杀气,顿时大惊失色,连忙给朱高炽赔礼道歉。

事实上,朱高煦之所以会害怕朱瞻基,是因为他知道朱棣对朱瞻基十分疼爱,给了朱瞻基很多特权,让朱瞻基的权势得到极大加强,再加上朱瞻基有勇有谋,多次在于他的对抗中占得先机,因此让他感到畏惧。


由于在保护朱高炽这件事上处理得当,也没有激起两个叔叔的反抗,并在明面上对两个叔叔很恭敬,这让朱棣感到非常满意,认为朱瞻基不但像自己,还可以处理好与叔叔们的关系,不至于祸起萧墙,因此越发宠爱他。

事实上,到朱棣晚年,他虽然不再想要更换太子了,也知道两个小儿子不安分,但他还是希望三个儿子能和平相处,毕竟他们都是自己最爱的妻子徐皇后所生,朱瞻基能够遵从他的心意,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这是说到徐皇后,其实她作为朱瞻基的祖母,对朱棣偏爱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徐皇后是徐达的女儿,十四岁的时候嫁给朱棣,生下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她不但是朱棣的贤内助,还是朱棣登上皇位的功臣,她跟朱棣的感情非常好,是朱棣一生最爱之人。

当初,朱高炽还很小的时候,朱棣就不喜欢他,而是偏爱两个小儿子,徐皇后就经常劝导他,他在徐皇后的影响下,将朱高炽立为燕王世子。

在徐皇后心中,立嫡立长是必须遵守的原则,所以他极力支持朱高炽,对两个小儿子则经常训斥,让他们不要有非分之想,她的观点对朱棣的影响很大,也是朱棣坚定让朱高炽作为继承人的重要因素。


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将自己的梦告诉徐皇后,徐皇后也感到很惊奇,对这个孩子另眼相看,后来朱棣让她担任起抚养朱瞻基的责任,她将朱瞻基照顾得很好,朱瞻基从小在她身边长大,祖孙感情非常和谐。

在徐皇后的影响下,朱棣对朱瞻基自然格外疼爱了,再加上朱瞻基是嫡长孙,因此徐皇后很支持立朱瞻基为皇太孙,将其当做未来的皇帝培养,从小就对朱瞻基严格要求。

朱瞻基称帝后回忆与徐皇后相处的日子,说徐皇后“抚育朕躬,慈爱备至”,可见徐皇后对他确实很好。

所以,因为徐皇后对朱瞻基的感情很深,造成朱棣对朱瞻基也格外疼爱,这是朱棣对徐皇后感情的一种表达,尤其在徐皇后去世之后,朱棣甚至没有再立皇后,而是将更多的情感,投入到朱瞻基身上。

总之,因为朱瞻基出生的正是时候,又是嫡长孙,得到徐皇后的疼爱,再加上朱瞻基本人也很争气,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跟朱棣年轻时候很像,还能够维护家庭和谐,因此朱棣就更加偏爱他了。


朱棣晚年,对朱高炽依然不那么喜爱,而是将所有希望放在朱瞻基身上,他认为这样可以确保三代圣君,为此做了很多安排来确保朱瞻基的地位,而朱瞻基的表现一如既往的好,朱棣为此感到十分欣慰。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伐办事回朝的路上,病逝于榆木川,遗诏让朱高炽继位,朱瞻基怀着悲痛地心情亲自前往迎接他的棺椁。

朱高炽继位后,立马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子,但他在位仅仅十个月就去世了,朱瞻基躲过朱高煦的暗算,从南京赶回北京继位,不久后朱高煦起兵造反,朱瞻基兵不血刃地平定叛乱,之后他文治武功,将仁宣之治推上巅峰。

可以说,朱棣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朱瞻基确实是一位优秀的皇帝,只不过他没想到儿子朱高煦终究水是个祸害,祸起萧墙的事情也没能避免,朱高煦最终被朱瞻基用“瓦罐焖鸡”的方式处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长孙   明朝   孙子   皇位   继承人   太子   皇后   皇帝   儿子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