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厨厕长者屋过时?香港政府应急市民所急交安老院营运更恰当

文︱姚洁凝

香港申诉专员公署于2023年7月13日,就有关房屋署(房署)“长者住屋”及“改建一人单位”的安排作出主动调查,报告发现房署在1980年代,为年满60岁或以上的长者,推出共用厨房及或浴室设施的院舍式“长者住屋”,按单位的设计分为一型、二型及三型三个类别,而“改建一人单位”则是因应当时社会对一人公屋单位的需求而设。然而,共用厨房及浴室的单位不受欢迎公屋申请者欢迎,过去5年,每年均有过千名公屋申请者在获编配“长者住屋”后,拒绝接受相关编配。2021/22年度没参加“特快公屋编配计划”但获配“长者住屋”的申请者中,有97%拒绝接受。经过近20年,房署仍未全部收回,已停止编配的一型设计“长者住屋”单位及“改建一人单位”,截至今年三月底,有约六成空置。

房署称已尽力把空置“长者住屋”尽量租出,是官僚主义的借口,“长者住屋”的案例,只属香港公共政策的冰山一角,公营街市空置率高亦是另一个为人所诟病的例子。“官僚主义”是人类社会普遍的现象,房署作为公营机构,对“长者住屋”高空置率问题多年来视而不见,过去亦只作形式上交代,房署指需待同一单位内所有租户迁出后才能将单位还原为一般公屋单位,是被动刻板去应付问题,完全脱离群众和现实。房署指已向住户提供更多吸引其调迁的诱因,以腾空单位改装为其他有独立厨厕的公屋,这政策并没有实施目标,相关官员亦无须问责。政策多年来未因时制宜而作出相应调节,引致出现公共资源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和浪费。

根据房屋署有关“长者住屋”的网页显示,房署指“院舍式住所的需求逐渐缩减”,这并非事实。实情是,香港轮候资助安老宿位人数已超过2万人,平均需要等3.6年才能入住津助及合约院舍。为何房署的网页可以提出这样毫无常识的论调呢?问题始于“官僚主义”造成各部门各自为政,政府执行政策的官员只看树叶,不见森林。房署隶属于房屋局,而并非劳工及福利局。房署只看见眼前有公屋乏人问津,没有做好调查研究问题的根本成因,只归咎于政策过时,却没有看见香港人口老化问题严重,65岁以上长者有近150万人,其中约6万人须居于院舍。政务司司长管劳工及福利局,财政司司长管房屋局,申诉专员公署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六司十五局真没有一个局,能解决“长者住屋”空置高的问题吗?

申诉专员公署指出问题后,有社区组织人士建议,把“长者住屋”改装成过渡性房屋,是香港社会现时过度泛化房屋问题,没有全盘社会福利政策之过。有立法会议员提出,放宽非长者入住资格,甚至考虑改为青年宿舍,这些建议均没有考虑到,香港整体人口正急剧老化的社会问题。如果有特首政策组、官员或立法会议员,能从宏观角度去分析香港社会问题,就应建议把院舍式“长者住屋”,交予本港有安老院舍营运牌照的慈善团体,或非政府机构营运,提供更多津助及合约或安老院舍予有需要的长者,以解现时严重缺乏安老院舍宿位的燃眉之急。

根据《安老院条例》规定,安老院任何部分所处的高度,离地面不得超过24米,原因是在火警或其他紧急事故发生时,可以缩短拯救或疏散行动不便住客的所需时间。现时房署的院舍式“长者住屋”,就是按此法例而建成的。既然香港现时安老院舍宿位需求甚为殷切,欠两万个宿位,房署1,099个空置的“长者住屋”,以及余下5,096个类近单位,就更应交由正规的安老院营运,以解决长者宿位严重不足的问题。特首若能协调此事,在申诉专员点出问题后,由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司长加以协调,必定能真正急市民所急,真正以结果为目标,为其施政大力加分。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长者   专员公署   官僚主义   特首   申请者   社会问题   司长   香港   现时   恰当   官员   香港政府   市民   需求   单位   政策   房屋   住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