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太大!俄乌战争俄军合成营丢人现眼,我军有2点明显优于俄军


在俄乌战场上,乌军的第二次战略大反攻已经进行了40多天,尽管代价不小、战果不大,但乌军仍能保持着攻势,比起战争之初乌军的困境已是天壤之别。再看俄军,把最初的“闪击战”打成了“保卫战”,这个反转之大,已经不容易找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了。

俄军为什么拉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队编制不合理是反思的重点之一。战前,俄军组建了很多营级战斗群,简称BTG,我们可以称之为合成营。这些合成营在实战中表现的很糟糕,究其原因,合成营的人员编制、武器配置是基于非常理想化的前提,需要满足相当多的条件,否则,合成营就无法完成预想的任务。要求战场条件有利于我、战争模式有利于我、战争规模有利于我;要求空中优势在我、信息化优势在我、火力优势在我、装备性能优势在我;要求我军士气高昂、敌军士气低落;要求民心向我,等等等等,这些条件有几条不满足,合成营就要遇到大麻烦。

俄军合成营暴露的最明显问题是步兵不足,一个合成营的步兵不足300人,这就导致三个问题:

一是在实施城镇攻坚战、巷战时兵力不足。只要是乌军决心坚守的城市,俄军就很难拿下来。例如,马里乌波尔之战,为了攻克这个城市,俄军投入了四万多人打了82天;其中,乌东民兵、车臣民兵约两万人,这相当于近100合成营的步兵!这一仗凸显了攻城之难,即便是在外人看来,也是感到绝望。

二是在治安战时兵力不足。最初俄军闪击基辅,在战略、战役上都没有问题,换谁上这都是最佳的进攻方案。但是,前面攻城攻不下来,后方运输补给线长时间处于敌对环境中,这问题就来了。不说乌正规军,有数据显示,乌志 愿者(游击队)就有2.5万人,俄军两万多人需要守卫多条一、二百公里的补给线,肯定是捉襟见肘。当时有大量故障军车被俄军遗弃,表明了俄军士兵对脱单极为恐惧。

三是在防御作战时无法构建连绵的防线。俄军在防御时,大部队据守城镇,分散的兵力在外围设立警戒阵地,这样的布阵就给了乌军快速穿插的机会。乌军第一次战略反攻就是采取这样的打法,比较轻松的收复了赫尔松、伊久姆等城市。

俄军合成营另外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坦克太少,下辖一个坦克连,装备10辆坦克。这个数字很令人吃惊,但是,很多数据来源均显示这个结果;相比之下,中国、美国类似的合成营编制都是下辖2个坦克连、20多辆坦克。坦克少、坦克配置分散造成的后果就是突击力量不足,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无法形成有力度的冲击。乌军第一次战略反攻时,因快速穿插形成了很多狭长突出部,形状似香蕉、黄瓜,还有网友以不好的词汇来形容。面对这样的战场态势,按照曼施坦因的机动防御战法,应该实施反冲击以封闭突破口,包围、消灭突入之敌;至于中国的网友,对诱敌深入的战法更不陌生;可惜这俄军,却被乌军左一个穿插、右一个穿插,搞得战线崩溃。

俄军合成营隐含的一个问题,感觉是信息化能力弱。俄军BTG虽然步兵少、坦克少,但是炮兵多,下辖一个大口径加榴炮连、一个火箭炮连。俄军的炮兵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令乌军印象深刻,但是,也存在对一线步兵支援不利的问题。乌军另外一个作战套路,可以称为拔点作战,针对俄军在野外孤立的、由战斗小组守卫的警戒阵地、前哨阵地,乌军以步兵战车搭乘一、两个班的兵力,在坦克、火炮的支援下快速攻击,既消灭俄军有生力量,也蚕食俄军防御体系。乌军这样的打法经常得逞,究其原因,一是俄军无法及时掌握乌军的动向,二是一线步兵在关键时刻呼叫不到后方的火力支援。乌军第二次战略大反攻,其穿插受阻于俄军大量布设的地雷,就更多采用拔点战术,一点点啃食俄军防区。

还有一个问题,不仅仅是俄军,估计是各国军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反无人机能力有缺陷。俄军合成营下辖一到两个防空连,看起来野战防空能力很强,实际上伴随防空能力还是有不足,在无人机、巡飞弹充斥的战场上,无法为编制内的其他作战单位提供实时的对空掩护。有俄军士兵在无人机的攻击下伤重自杀,甚至俄军士兵对着无人机举手投降,这样的画面,无一不是对现役防空兵器、防空理念的控诉。

俄军存在的问题在实战中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攻不动、守不住”,这是网友给出的最准确评价。好在俄军也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的做出调整。在近期的战报中,俄军更多的出现了团一级编制;空降兵被更多的投入战场,实际是作为精锐步兵来使用;在乌军反攻巴赫穆特时,俄军在侧翼发动牵制性的进攻。些许的改变就在战场取得了直接的效果,乌军急于在北约峰会之前“打出个样子”,但第二次战略大反攻迟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俄乌冲突已经打了500天,其间,俄军的表现可谓是亮点不多、反面教材不少。尽管如此,俄军毕竟是在经受着实战考验,对照俄军的表现进行自省,还是很有价值的。如果面对相同的战争,我们的合成营能否比俄军BTG表现出色呢?

在野战条件下,我军的合成营肯定优于俄军,因为我们有两点非常明显的优势:

一个是理念优势。新制胜机理的最基本要求是“信息主导、火力主战”,再加上“联合作战”、“体系支撑”,等等等等,合成营只是体系的一员,与俄军合成营的定位有很大的不同。我军合成营相比俄军有三个特点,一是步兵多,大概多50%;二是坦克多,多了一倍;三是炮兵弱,是俄军的一半。这些特点表明我们的合成营更强调突击能力,火力打击体系则有军旅营三级共同构建。合成营炮兵连打击距离不超过20公里,合成旅炮兵营打击距离在30公里左右,集团军炮兵旅的打击范围从40公里到150公里,这样有层级的火力配置,表明我们更强调整体作战。这样的编制,在野战中的表现肯定比俄军强,坦克、火炮的集中使用是二战至今的基本制胜要求。

另一个优势是装备优势。无论是现役装备,还是航展上琳琅满目的各型外销装备,性能普遍强于俄军;尤其是信息化、机动性,是俄军装备无法比拟的。

合成营

有传说中国的合成营在演习中击败了俄军的团级部队,这个事情从逻辑上是讲得通的,一个合成营可以呼叫的上级火力支援可能几倍于自身火力,打垮一个团当然不是问题。

说到巷战,俄军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的难题,这个无法回避。我军战史上虽不乏攻克大城市的战例,但当时的对手普遍存在斗志不坚的问题,10万守军被俘8万,这样的战例对现实缺乏指导意义。自车臣战争以来的历次巷战战例表明,只要守方誓死坚守,攻方就一定要付出沉重代价。俄军攻城靠车臣民兵、瓦格纳雇佣兵,还有203毫米自行榴弹炮、240毫米迫击炮,从2022年2月打到同年8月,就已经伤亡巨大、无力推进了。俄军的教训给我们很及时的警示,为了打巷战,我们还是要增加编制内的特战步兵数量,还要有大威力的拆楼炮,否则,一旦受阻于顽敌据守的坚城之下就麻烦了。

可以说,俄军合成营的战斗力已经见顶,我们合成营的战斗力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只要我们在观摩俄乌战争的同时寻找自己的不足加以弥补,就可以使我军合成营的战力倍增。目前一个有利的因素是,各型新研制装备我们大把大把的有,就看作战理念能否紧跟实战的需要而升级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俄军   我军   车臣   战争   巷战   无人机   丢人现眼   作战   炮兵   步兵   兵力   火力   坦克   优势   装备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