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齐国,为何就不战而降了?安逸消磨了斗志

齐国是战国时期最繁华的国家也拥有着最富庶的人民,齐国还是七国的文化中心,有着七国最大的学宫——稷下学宫。为何战国时期这样一个经济文化中心的国家,最终也没能逃脱覆灭的魔爪呢?

齐国的强盛源于姜氏和后来田氏代姜的田氏,但最终的覆灭也是田氏一手造成的,齐国成于经济文化也败于经济文化。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二人之争便是齐国强大的导火索,齐国的强大离不开公子小白的一个决定,但齐国的悲惨之路也是源于公子小白的一个决定。

公子小白指的就是历史上的齐桓公,在春秋时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王位之后,公子小白成为了统治者。

公子小白上位后最恨的就是管仲,因为在他和公子纠争夺王位之时管仲曾一箭差点将他射死。鲍叔牙为了齐国的强大曾经向公子小白举荐过管仲,然而公子小白却始终无法忘记那一箭之仇。鲍叔牙苦口婆心的规劝公子小白,说管仲的才华是空前未有的,他也是因为辅佐公子纠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这恰恰也表明了管仲的忠诚之心,如果能够任用他,将来他一定会忠心地辅佐大王。

公子小白考虑之后放下仇恨听从鲍叔牙之言让管仲为相,而管仲也不负众望,在朝堂上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使得齐国日益强大了起来。公子小白的这种用贤不避敌,使得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也使他成为了名震四方的一代霸主齐桓公。

公元前672年齐国日益强大,而在偏远之地的陈国内部发生了战乱,陈国公子陈完为了活命逃到了齐国求齐桓公收留。齐桓公见陈完一表人才且满腹经纶便将陈完封为工正掌管百工。

齐桓公的这一决定也给后来齐国姜氏的灭亡埋下了种子。陈人善谋,陈完在位期间尽心尽齐国人都为之叹服,在陈完死去之后陈氏改为田氏,田乞做了齐国大夫,这也正是田氏崛起的开端。

齐国往后几百年里都是处于一种经济繁盛、人民安康、学术交流自由百家争鸣的盛景。可是这种安康与繁盛让齐人逐渐沉溺其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也在最后映照在了齐国人的身上。生活在享受之中的齐国人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几乎都变得贪生怕死,人人都在想着自己的美好生活,不愿意舍生忘死。

齐国的这种景象一直持续到齐国最后一代君主齐废王田建,在面临秦国攻打之时齐国是战是降可想而知。但造成齐国这一切的原因都摆脱不掉发生在齐国的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田氏代齐。那么田氏代齐为何给先前一穷二白的齐国,直接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事件在春秋战国历史上又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1.田氏代齐

公元前489年,齐国大夫田乞宴请所有齐国大夫商量齐国两位公子谁继任王位一事,田乞所拥立的是齐公子阳生,而大夫鲍牧说先王遗愿并没有托付让阳生继任王位,可是面对田乞的势力鲍牧最终无奈只能迎合他们拥立齐公子阳生继任王位。

拥立阳生继位齐国国君只是田乞的第一步棋,在阳生继位后田乞自立为相邦,拥有了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也为他的野心打下了基础。

田乞想要完全控制齐国阻挡在他面前的还有齐国的姜氏贵族和与他政治见解不同的齐国大夫。田乞为了合理的解决掉这些人并且不被齐王发现什么端倪,于是他决定牺牲他的弟弟田书。

田乞用田氏一族的命运来恳求他的弟弟,田乞说:吴国强大、齐国弱小,若是让齐国攻打吴国齐国必败,而齐国攻打吴国之时齐国的大夫和贵族都要跟随作战,这样一来在齐国战败之时你带领他们一起战死沙场,这样田氏在朝中便再也没有对手了。

田乞的一番谋划可谓天衣无缝,可是代价却是牺牲他的弟弟田书,流淌在田氏一族血液里的正是陈氏一族的谋算血液,田书在面临田氏一族命运之时也选择了为田氏一族的大业而牺牲。

田乞在鼓动齐王后,齐国果真出兵攻打了吴国。齐国与吴国交战之时不出田乞所料,兵力薄弱的齐国根本不是吴国的对手,在贵族大夫们想要逃跑之时,田书便蛊惑他们为齐国奋力死战逃跑者杀无赦。最后艾陵大败的齐国,贵族大夫不是战死就是被吴国俘虏。自此以后田乞在朝堂之上再无对手,这也为他们田氏一族最后能顺利取代姜氏统领齐国埋下了基础。

田氏一族的谋划的头脑也正是源于陈完所在的陈国,而《道德经》的创作者老子也是出自陈国,所以源头的人文精神也是奠基田氏代齐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元前391年,田和将齐国最后一代姜氏君主齐康公姜贷放逐出了齐国流放到了一个海岛之上,然后自立为齐王。历经八代286年的奋斗田氏终于得到了齐国,齐国落入田氏手中后齐国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田氏代齐给齐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田乞为了消灭政党让齐国攻打吴国无疑是以卵击石,让大夫和贵族都死在战场这在很大一方面使得齐国军事实力的政治人才极度受损和流失,可是这样一来的好处也是防止了齐国因为政治不同而发生的内乱,避免了给其他国家趁虚而入的机会。

随着田氏代齐的开始虽然国家政治大局已定,但是国内还有不少百姓都不认可田氏做国君。在齐国的这个危急关头齐国出现了一位稳定齐国局面并且带领齐国走向强大的君主,齐威王的出现也正式解开了齐国在田氏带领下的序幕。


2.齐威王的影响

"一鸣惊人"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本意是指林中的有一只鸟,平时并没有飞起过,也没有鸣叫过,然而一当它振翅而飞之时,一飞冲天;当它张嘴鸣叫之时,却是一鸣惊人。也代指那些日常里没有什么特殊表现的人,一下子就做出了惊人的事迹来。

公元前355年,齐威王田因齐即位了,而流传后世千年的成语一鸣惊人。在最初时就是来形容他的,战国时期的历史上齐威王就是如此。齐威王在即位之初,因为齐国内外交困、暗涛涌动,在加奸佞之臣当道齐威王权力受限,所以整日沉迷于酒色古玩之中,国家大事都被他一并交给了卿大夫们处理。在很长的时间里,朝廷是散乱无纪,各路诸侯也是乘着齐国的荒于治理而侵扰不断,齐国可谓是危在旦夕了。

齐国群臣不敢进言触犯齐威王之反而都是恭迎附和,这时淳于髡看不下去了齐国一国之君如此姿态的样子,于是就问齐威王说:那林中树上有一怪鸟,它三年不飞、三年不鸣,这是何原因啊?齐威王看出了淳于髡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于是就答道:此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那么必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淳于髡听后甚至齐威王在韬光养晦培养势力,于是便开始处处帮助齐威王。不久之后齐威王召集了齐国各地的官员来到朝堂之上觐见,在经过自己暗地的考察之后,齐威王烹杀所有的贪官污吏和造谣重伤忠臣能将的奸佞小人,同时重赏了所有为齐国尽心尽力的忠臣智士。

齐威王此举从此震慑齐国境内所有大小官员,各个地方的官员无不克己守礼,勤勤恳恳的工作。而齐威王作为陈国后人谋略也是流淌在他血液里的宝贵东西,齐国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齐国的变法由齐威王自己主导。

齐威王在位变法期间,他为了匡救国家曾采取过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史载,威王任用邹忌为相邦的同时,还起用了田忌为大将,任用才华横溢的孙膑为军师,并且广揽人才,安抚百姓。并且特别注意赏罚有功之人必赏,有过之人必罚。

齐国的百姓们听到这些事情以后,都大为震惊。从此以后,人人都不再以文过饰非为荣,而是努力地为国尽忠,在很长时间里,齐国都团结一心。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曾有记载: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国通过自己的强大对其他国家造成了“不战而胜”的局面,也正是齐威王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齐国在田氏代齐之初的贫弱景象,才使得齐国由一个备受其他国家欺凌经济匮乏的情况发展到了一个军事实力强盛,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盛况。

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如果满足于现状那么必定会走向没落和衰退,齐国的开端是“生于忧患”那么齐国会不会因此走向“死于安乐”呢?

3.丧失斗志的齐国

齐国在经历了齐威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处于一种强盛富饶的状况下,这也为齐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公元前319年,始于齐恒公的稷下学宫在齐宣王田辟疆时期一度兴盛,在稷下学宫里学术自由,百家可以争鸣,六国之士闻风而来。齐宣王和颜斶(chu)的故事也由此而来。

齐宣王听说颜斶是有才之士于是唤他上前来,颜斶却说到:大王请上前来。这在王权独尊的时代无疑是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的言语,可是齐宣王胸襟宽广走到颜斶面前问道:为何让我上前来啊?颜斶答道:我身为士人如若上前那便是趋炎附势之徒,而大王身为君主若是上前来,那便是礼贤下士。齐宣王听后深觉有理,于是拜颜斶为师,并大兴学宫。

齐国也因为稷下学宫使得齐国文化在七国之中举世无双,一度成为了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再加上齐国的的强盛和繁荣的经济发展使得齐人享乐奢靡之风达到了极致,齐国人为了享乐玩耍还发明了蹴鞠、斗鸡等等一系列的玩乐方式,并且当时七国最大的妓院也在齐国供齐国王室贵族享乐。

齐国这种不能居安思危的现状也必定会给齐国带来灾难。公元前294年齐湣王看到了这一点,认为齐国必须做出改变否者必定会被其他国家所吞并。但是齐国贵族们已经沉溺于这种享乐安康的生活中无法自拔了,于是齐湣王为了实现自己强大齐国一统诸国的宏远开始从贵族下手,剥夺他们的兵权收回他们的财富,这对于齐国贵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衅。

齐湣王的行为也引来了齐国贵族田甲的极度不满,于是就导致了“田甲劫王”这一历史事件的出现,但是凭田甲一人之力想要对付齐湣王无疑是螳臂当车,在田甲被杀后,齐湣王剩下的最后一个心患就是孟尝君田文。

齐湣王当时听信在七国之中流传的谣言,“天下人只知孟尝君田文不知齐湣王”,这让齐湣王想借助田甲劫王一事来牵连田文,可是田文有幸他的门客跑到齐湣王殿前用自杀的方式向齐湣王宣告田甲劫王与田文无关,这虽然让齐湣王迫于压力没对田文动手,但是田文也深知他在齐国是绝对待不下去了于是便找机会离开了齐国。

田文走后齐湣王的魔爪又伸向了稷下学宫,说他们这些士人空谈妄议、徒耗钱财、无益于社稷,于是解散了稷下学宫将不是齐国人的学士全部驱逐出了齐国,这也使得齐国的文化中心之称不攻自破。

齐湣王为了实现自己一统六国的幻想,便处处学习秦国,在田甲被杀之时就曾讽刺过他难不成要学秦国吗?齐湣王当时说:就算我仿照秦国又如何?可是齐湣王错就错在让齐国走秦国的路那是注定不行的,因为秦人在战场上可谓视死如归,而享乐成性的齐人并不愿意拼死战斗。

秦昭襄王给齐湣王来信之时想让他一起称帝,这更加激起了齐湣王的野心。于是齐湣王听从燕国间人苏秦之计举全国之兵攻打宋国,这也给燕昭王带来了机会,乐毅率领军队一举攻破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逼得齐湣王不得不逃到莒城避难,这也让齐湣王彻底失去了称霸六国的野心,到最后齐湣王落得个被齐国相邦抽筋悬梁而死的悲惨结局。

齐湣王的儿子田法章看到父亲惨死的这一幕为了活命他逃到了民间给别人做了一个仆人。当齐国局势恢复之后田单在民间找到了太子田法章,将他迎了回去做了齐王,田法章还将他在民间认识的一个女人封做了君王后。

公元前259年,田法章去世后他的儿子齐废王田建继任了齐国国君,君王后便成了君太后自此垂帘听政大小事务皆由君太后掌管。

长平之战时赵国和秦国两军对峙粮食不足,前来找齐国借粮,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齐国早已经没有一战诸国的野心了而是对外早已经听从于秦国,君太后果断拒绝了赵国借粮的请求,而是让齐国不修兵力、偏安于东方与世不争。

被齐湣王关闭的稷下学宫也再次被开启,但此次开启后的稷下学宫再也没有了当年百家争鸣的景象,而是在君太后的指使下,开始了求仙问道。

公元前221年秦秦国扫平了其他五国最后一个就轮到齐国了,齐国当时对燕国的进攻都不作抵抗当面对虎狼之秦时更是直接选择了投降。齐国虽然在历史上也有过重大战争的胜利,那是因为齐国在攻打宋国之时完全是处于碾压之势,而齐国在马陵能重创魏国军队也是因为孙膑的谋略。齐人习惯了在齐国的繁荣之下享受,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失去了那种敢于直面生死的勇气,而是想着怎样苟活下来来享受自己的生活,所以齐国之亡 最终亡于齐人。

4.总结

齐国走向灭亡的道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明明是一个繁荣富饶之地、明明是一个经济文化中心、明明是一个东方大国,却以最不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命运。

战国时期八百多年后的的唐朝在贞观之治时也一度成为了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安康幸福,直至今日也有很多人对盛唐充满了憧憬;明朝时当经济文化汇聚在一起时,也迎来了万邦来朝的永乐盛世。那么为什么同为经济文化汇聚之地而唐朝因此兴盛,明朝因此强大而齐国却因此灭亡呢?

如果将三者放在一起讲可能会有很多人有很多意见,甚至会有人说三者不可以放到一起讲,当然从客观上来说,唐朝和明朝都是朝代,而齐国是处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特殊时期里的国家。虽然这三者无法放在一起准确定义,但是齐国也曾因为身处经济文化中心之中而富强一时,引得燕、赵、韩、魏来朝,但这也是短暂的。

因为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的情况所以当看到一个国家强大时,其他国家都会想办法将其瓦解,而齐国人在经历了苦难之后向繁盛安乐转型之后就再也难以改变了,就像现在所将的一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如俭难”,齐国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这个说法。

这也就是齐国在面临战争时不愿舍身忘死的原因,放着可以安稳快活的日子,谁都不想去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齐国也经常以逃跑被别的诸国耻笑。齐国生活在享乐的世界也对金钱有了极大的追求。就从齐国末代君主时齐国的相邦来说,秦国多次以重金贿赂他,他也在秦国兵临城下之时劝齐王投降,可他不知道的是没有保障的财富再多也不属于自己。

反观唐朝和明朝他们所处的几乎是统一的国情之下,这样也就使得他们的经济和文化会不断发展,而不会向战国时期的齐国一样被其他国家觊觎和自己国人萎靡颓废。

最富饶的齐国,同时也是七国文化的中心,拥有着七国最大的稷下学宫,最终被覆灭的结局居然是不战而降,是安逸消磨了他们的斗志,悲也!

作者:靖水三寸 校对/编辑:绘雾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

《东周列国志》、《战国史》、《邹忌讽齐王纳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齐国   齐人   管仲   秦国   吴国   公元前   文化中心   斗志   安逸   大夫   公子   贵族   强大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