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弄权的极致-“指鹿为马”,一文读懂强秦亡朝之路后世可鉴

“指鹿为马”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后人根据此典故提炼出“指鹿为马”这个成语。

原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成语故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担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的宦官赵高,不愿让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继承皇位,而想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当皇帝。便和胡亥串通一气,并且威胁丞相李斯,对于秦始皇的死讯严守机密,秘不发丧,并伪造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然后,才宣布秦始皇已经死去,由太子胡亥继承皇帝,称为秦二世。


指鹿为马

赵高为胡亥立了大功,被封为郎中令,成为秦二世最亲近的高官,但他的职位仍在丞相李斯之下,于是又设计害死李斯,当了丞相。虽然至此,赵高并不满足,而是打算篡位自己当皇帝。他又担心文武百官不服,于是想一个花招,先做一次实验。

一天,赵高趁群臣朝拜秦二世时,让人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千里马,我特意敬献给陛下。”

秦二世左看右看,这明明是一只鹿,赵高怎么说是马呢?便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这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没有理会胡亥的话,一本正经地厉声问左右的大臣们:“你们说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

大臣们有的惧怕赵高的权势,不敢做声;有的为了讨好赵高,就阿奉承地说;“丞相说得对,这肯定是马,前些年我还养过这样的马呢!”也有的大臣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直言不讳地说:“是鹿,不是马!”

赵高认为说实话的人,是不甘心屈从他的指挥的,就给他们强加上种种罪名或被赶出朝廷,或被杀害。

成语寓意

一个朝代的衰败总是从思想混乱开始的。“指鹿为马”这则成语真实地说明,秦朝无法挽救地走向灭亡。当然,能够扫除六国的秦朝走向灭亡也还有个过程。一些人因为惧怕权势就不敢说真话,颠倒是非。这样的做法是令人不耻的,也是应该鄙视的行为,应该引以为戒。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历史的长河如滚滚长江之水东逝!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令人扼腕、怅然嗟叹的故事,两千多年前秦朝奸佞之臣赵高主导的“指鹿为马”故事,至今还广为流传,针砭着时弊,警示着后人。

历史回顾

强盛的秦朝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多民族国家,建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统一了文字;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兴修灵渠,开发南疆,扩大了国家的版图。秦朝开创者嬴政始皇帝这些成就功盖千秋,后世难有比肩,不愧“千古一帝”。

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不老,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的生活,征敛无度,赋税奇重。秦始皇好大喜功、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的奢欲,在首都附近建造阿房宫、修骊山墓。严刑峻法,民怨沸腾,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座。钳制思想,焚书坑儒,为了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实行了严厉的统治,颁布禁书令,大量焚毁书籍,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多人。

秦朝统治之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相关。秦国原是一游牧民族,自立国之日起就不断的处于同敌人战斗之中,秦人耐苦战,就是这样环境造就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再到秦始皇,残酷的统治手段 :“夷三族”、“夷九族”,殉人多至上百这在其他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统治者的这种“酷烈”,也是同这样游牧战争的残酷经历相一致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也把秦国的残酷统治手段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他的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以及恣意享乐更加重了人民灾难。也正因此,把秦王朝的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至暗朝代,加速了大秦王朝灭亡之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秦始皇小儿子胡亥在宦官赵高的操弄下篡位继统,史称“秦二世”。

赵高为秦二世立了大功,受到了胡亥的信任、重用和提拔,渐渐的权倾朝野。然而,人的野心是没有止境的,在设计除掉当朝丞相李斯后,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有了更进一步的野心——篡权。“指鹿为马”正是把权利高度掌控的弄权之术和篡权的野心暴露无遗!

“一代不如一代”,胡亥和始皇帝相比较真是如此。赵高是胡亥的老师,长期教给胡亥一些洗脑的东西,这些洗脑的东西把胡亥洗糊涂了。胡亥不喜欢听真实消息,比如社会发生动乱和百姓造反,比如苛捐杂税猛于虎,比如官逼民反,以及所有的负面消息一律不准汇报,汇报重则杀头。所以秦二世时期没有丝毫的言论自由,所有的言路一律堵塞。当时社会流传的“亡秦者胡也”最终也成谶语了,亲小人远贤臣,致国家逐渐衰败。

秦二世的治国选材能力的不足,导致社会动荡,最终也为赵高所不容,被赵高令女婿阎乐逼死宫中。

胡亥死后,赵高又立公子婴为秦三世。而最终赵高则死于自己精心安排的秦三世公子婴手上。这真是因果循环啊!

秦王朝最终在秦三世手上灭亡。然而,祸根却早在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已经种下,横征暴敛、严苛治民、民不聊生、经济消退。到了秦二世时杀害贤能、阻断视听、栋梁倾颓、贤良隐退;再加上佞臣赵高专权窃国、弑君立王更让秦王朝威信扫地,秦人信仰和信心彻底崩溃。

到了秦朝末年,反秦义军四起,英雄辈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知人善任的刘邦;张良、萧何、韩信、范增、陈平……一众的谋臣武将的出现,大秦王朝的灭亡早已成为定局。

历史如鉴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大秦的灭亡似乎在述说着这样一个规律:任何王朝的灭亡都是从统治者的无比强盛到骄奢淫逸、“妖孽”四起、再到欺压百姓,民不聊生,最终揭竿而起,推翻暴政!

历史的脚步已走远,但是历史如同一面明镜,照耀古今。读史可以明智,可以让后来人汲取教训、少走弯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指鹿为马   秦国   秦王   史记   王朝   秦朝   群臣   丞相   后世   极致   成语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