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大贝勒、礼亲王、睿亲王、平西王、铁帽子王都有什么区别

清朝初期,有大名鼎鼎的“四大贝勒”,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但除了皇太极继位,多无善终。

多尔衮权倾天下之时,身份是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在满清权贵中一时无两;与多尔衮争霸之人是豪格,身份是和硕肃亲王。

吴三桂平定西南后,虽为汉臣,但受封为平西王,割据一方,成为康熙的心腹大患。

僧格林沁是大清的蒙古藩部,他始终鼎力支持大清,身份是世袭“铁帽子王”,在剿匪中丧生。

这些人的封号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高低区分?

一、努尔哈赤的四大贝勒

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创业之初,靠的都是女真同胞族人。为了激励族人浴血奋战,开启了宗室封爵制度。但当时的封爵还不成系统,努尔哈赤时,最尊贵的封爵是“大贝勒”。

努尔哈赤前半生中,主要成绩就是打败了女真族内最强大的对手:叶赫女真,然后成功统一了东北女真各部。接着,努尔哈赤通过强大的武力打败了蒙古察哈尔部,争取到了蒙古其他诸部支持,这其中最为忠心的就是“科尔沁部”,这个部族后来封王最多,这个下文还会说道。

女真统一后,努尔哈赤就开始建国,名为“后金”。这么多关键大战中,几乎都是族内权贵拼杀出来了,努尔哈赤在建国时册封了四个成绩最卓著的人,也就是“四大贝勒”,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

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都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阿敏是他的亲侄子。

这四大贝勒除了荣誉,还是后金国的实质高级管理者。(“(后金)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同期,清朝还完成了八旗制度。

后金的成立让大明朝如何能忍?明朝为了彻底消灭女真之患、准备毕其功于一役,于是发动了轰轰烈烈的“萨尔浒之战”!但是女真完胜,格局彻底变了。

女真土地越来越大、战利品越来越多,这功臣也就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内斗也越来越激烈了。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开始改革制度了!

二、皇太极的封爵等级:最高等级--和硕亲王

在皇太极手上,大清的蛋糕是越做越大,参与的功臣越来越多,崇德元年,皇太极就进一步完善了封爵制度、一共九等,且产生了亲王。

以上爵位在中后期还略有增加,但是前几位爵位都没有变化。而且,贯穿整个清朝最高等级的封爵就是“和硕亲王”,清王朝打下这么大江山,但封王还是比较谨慎的,不像太平天国。

就说这最大的“和硕亲王”肯定不止一个,于是在前面用爵号以便区分,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等等。代善是和硕礼亲王,多尔衮是和硕睿亲王,多铎是和硕豫亲王,豪格是和硕肃亲王......

从皇太极开始,封王条件就很苛刻。首先得看身份,然后看功劳。下面我列了一下皇太极对自己亲兄弟的册封,努尔哈赤一共16个儿子,只有4个封了亲王,情况如下:

当然帝王家家产大,这么多兄弟都没能封王,也侧面说明争夺太激烈。努尔哈赤的长子不是皇太极,而是褚英。褚英参加了大清早期了大战,可谓军功赫赫,但是为人残暴,将所有贵族都得罪完了。最终努尔哈赤亲自将其继承人权利剥夺。

网图:皇太极

另外,皇太极还册封了自己叔叔的儿子、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册封了自己的侄子、岳讬为和硕成亲王”。加上上面的四个亲王,一共六个。

代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岳讬,这六个是清初著名的“六大亲王”。


三、世袭罔替:清初八大铁帽子王

一个王朝的皇室繁衍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中原地大物博条件太优越了。汉朝时,汉武帝就头疼,王室占有的爵位、俸禄、封地太多了,于是发明了“推恩令”,后来历朝历代都认可了这种削减王室功臣爵位的做法。

成熟的方法简单粗暴,就是:长辈的爵位允许你世袭,但是如果没有其他功劳了,世袭的时候要一级一级的降爵,如果犯事了直接剥夺。

但有的人功劳太大了还得破格。清朝初年想了个办法,就是儿子继承都不降级,这就是“世袭罔替”,被人形象被称为“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是俗称,跟我们常说的铁饭碗有点类似)

清初第一批铁帽子王有六个亲王、两个郡王,分别是:

铁帽子王中有些人权力欲望还是很强,很多都参与到了清朝前期的皇位争夺,比如多铎、豪格在与多尔衮的斗争失败、命丢了,但铁帽子还在。顺治帝将其世袭罔替资格再给了他的子孙,让爵位再得以传承。

总之,“铁帽子王”的袭爵者即使死罪,也只是免了这个人的资格,“铁帽子”再换其他子孙继承,所以这个帽子是真的“铁”。

清朝末年,在风雨飘摇的局势中掌舵之人如:奕䜣、奕譞、奕劻这些人也都是铁帽子王,不过没多久清朝就灭亡了,铁帽子也没传多久。

整个清朝历史中,这么多亲王里面传承代数最多的是“和硕礼亲王”,第一位爵号得主是爱新觉罗·代善,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

网图:代善

三、异姓封王:汉臣四大藩王

上面说的九大爵位,那是为满清宗室的。清朝建国时,不仅依靠的是自己的八旗军,还有投降的明臣,友军越来越多。为了区分,专门给汉臣拟定了一套封爵,是这样的:

在皇太极时代,就开始给投降明臣封王,这是皇太极的一个重大策略,因为当时他们自己也认为仅仅靠八旗征服中原大地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策略管用,也因此降服了很多明朝的重臣。汉姓封(亲)王有四人,先后顺序是:

1、定南王孔有德:原明叛将,皇太极入关前投靠满清,原来封恭顺王;入关后,他还跟随豫亲王多铎镇压起义军,出征广西时改封定南王;孔有德被南明将领李定国打败自刎而死,只有一个女儿幸存,这个定南王也就没传下去了。但满清对待他女儿挺好,孝庄太后认其为女,封为“和硕格格”。

2、靖南王耿仲明:原毛文龙部将,皇太极入关前投靠满清,原来封怀顺王;入关后也参与平定起义军,征平广东后,改封靖南王。后来三藩之乱耿精忠参与响应。

3、平南王尚可喜:原毛文龙部将,皇太极入关前投靠满清,原来封智顺王,入关后也参与平定起义军,留镇广东,改封平南王。他的儿子尚之信参与了叛乱。

4、平西王吴三桂:多尔衮入关时投靠,镇云南封平西王;入关后也参与平定起义军,康熙年间为首发动三藩之乱,最终被剿灭。

5、义王孙可望:孙可望原是张献忠将领,一直是南明中流砥柱,后来与李定国闹掰,投靠了清朝,投降时封义王,但最终也不明不白的死去。

以上汉姓亲王都没有赐予世袭罔替,三藩之乱后也都没能传下去。三藩之乱对整个清朝影响很大,以致对清末力挽狂澜、拯救帝国的大重臣都没能封王,清末几个大臣的封爵是:

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攻陷了金陵,清朝震动,咸丰皇帝许诺:“能克复金陵者,封郡王”。曾国藩的湘军最终攻破金陵,但是宗室纷纷反对封王,最后改封了曾国藩一等毅勇侯。

如此扣扣搜搜,其实本质上还是对汉臣的不放心,不停地防范、压制汉臣。

四、异姓封王--藩部

清朝对其他族民的封王其实并不吝啬。

清朝初期,第一个与满清结为同盟的是蒙古科尔沁部,成为名副其实的建国同盟。清建国中期其他诸多各族藩部加入,满清册封了诸多藩部亲王,很多都是世袭罔替

科尔沁部是满清最早联盟,得以封王最多,科尔沁部封王世系有:

1、和硕土谢图亲王:忽必烈的弟弟哈巴图萨尔后裔,迁徙到科尔沁草原,建立了科尔沁部落。清建国前,科尔沁部首领(扎萨克)是奥巴,封土谢图汗。他的儿子巴达礼被封为和硕土谢图亲王,允许世袭罔替,成为蒙古科尔沁部第一个铁帽子王。

2、和硕达尔汉亲王

3、和硕卓哩克图亲王

4、博多勒噶台亲王:晚晴著名的僧格林沁就是这个亲王世系的,僧格林沁是博多勒噶台亲王第十一代传人,道光年间世袭的爵位。僧格林沁参与平定太平天国、捻军,功劳显著,最终战死军中,他的死在当时引起了整个清廷的震动。他的儿子、孙子继续世袭亲王爵位,直到清朝灭亡。

网图:僧格林沁

其他部族封王的,我查阅了《清史稿》,一一记录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贝勒   亲王   和硕   平西   努尔哈赤   女真   清朝   科尔沁   帽子   太极   爵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