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喊着教育公平, 一边报研学游享受隐贵特权,某些家长没救了

#夏日生活打卡季#

痴迷名校研学游的家长,到底能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什么……

最近,《工人日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

说竟然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提供免预约参观清华北大的服务。大人小孩都得收费,清华一人300元,北大一人400元。

要知道,清华北大本身可是允许非本校师生家属参观的,而且还不用花一分钱。

但今年大家旅游热情高涨,想在官方小程序上抢到预约资格,差不多比考上清北还难。

所以,对于那些想赶紧趁暑假带孩子一睹名校风采,又总是预约不上的家长而言,这服务也算得上一解燃眉之急。即使收费不低,也得照样咬牙买单。

毕竟,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嘛!

有人猜测这服务说不定和黄牛票一样,就算价格炒上天了,也还是带你翻墙进去。

但也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这些火爆的“清北一日游”还真不是那样,绝对没那么明目张胆,简单粗暴。

如果像那篇文章里写的一样,在某鱼搜索“清华校园”。就能看到有些卖家表面上是代买校园周边的,却偏偏在文案末尾添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还可以一起逛校园哦,是的,就是你想要的那种”

这神秘的“那种”究竟是哪种呢?

虽然大多数卖家都把话说得极为含糊,像在跟懂行的人对暗号。但也有个别卖家比较高调,把好几百块钱的用途讲得明明白白。

这位卖家自称是清华的在校生,正在读大三。

只需给他249元,就能让清华学子领着你家孩子游览校园。除此以外,还能和清华学长们面对面地交流学习方法和成长心得。

如此日程安排,仿佛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清华学霸们的校友,看上去是相当吸引人。

要是觉得逛校园,吃食堂,在操场散步都太小儿科,不够新鲜也不够高端,那还有更厉害的。

一位卖家明码标价“1小时880元”,直接能进入清华实验室感受全国顶尖的科研水平。

这条件可真是叫人大开眼界!能让孩子直接和某个领域的大佬对话,想想就叫人激动呀。

可正因如此,事情开始变得不对劲。

清华大学在校园参观预约系统中,早已对外校参观者的活动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学生宿舍区、家属区和教学科研场所集中的区域都是非开放区域,参观者是不能够进入的。

这实验室又向来是各高校的科研重地,牵扯到学术成果的保密工作,怎么可能说带个人进来就带个人进来呢。

我们不知道这位卖家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门路,但他大概还是碍于被暴露的风险,始终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业务,只将自己的信息隐秘地留在了二手交易平台上。

同样的情况换到短视频平台上,这些看上去不太正式又有点擦边的服务就摇身一变,成了暑期热门游玩项目。

“清北一日研学”,随便一搜就是满屏的小广告。

各家机构的宣传视频可以说是争奇斗艳。

其中一张标题为“做一日清华在校生”的海报,更是毫不避讳地写着可以提供“隐贵专属特权”。

而这所谓的“隐贵专属特权”,就是参观目前暂停对外开放的清华科学博物馆。

这样的说法看似噱头十足,但实际上有些夸大其词。

首先,清华科学博物馆一直都开放参观。只是最近适逢全校放暑假,校内值班人员减少,正好要关闭一段时间。假如你等到8月份再来,不用跟着他们的研学团也能进馆。

其次,根据一位4月份刚刚参观过这个博物馆的网友介绍。清华科学博物馆的面积虽然不是特别大,但设立的展览很丰富,陈列的展品对普通成年人都有一定的鉴赏门槛。

那对这些参加研学的小朋友而言,是不是哪怕有1个小时的专业讲解也依旧会听得一头雾水,全程走马观花。

一直以来,“名校一日研学”都因为安排过于紧凑,形式远大于内容,而被部分家长放在了考虑之外。

你可能想不到,诟病这些一日游最多的,其实是他们的同行——那些搞多日研学游的。

这些人先是搬出“21天才能养成一个习惯”的道理,痛批一日游的研学时长太短,根本不够让孩子对考名校产生深刻的感受和认识。

然后,他们再“好心地”提醒家长,因为一日游活动曾引起过严重的秩序混乱,给校方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所以一日游都被暂停了。

这样的内幕,真不知打了多少同行的脸。

正当我想为他的正义言辞点个赞时,却发现这个账号之前也推过他们自己的一日游项目

看了这颠三倒四,自相矛盾的说法,大概率可以确定这些内容无非是在制造焦虑,而非客观地评价其他研学产品。

打开其他宣传清北多日研学游的账号,他们也在堂而皇之地拉踩一日游。

不过细看他们给出的行程安排,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清北校园以外的地方开展各种讲座。

而到了真正可以走进清北校园的时候,他们却表示“如无法进入,则改为参观清华艺术博物馆”

这和事前给家长承诺的沉浸式“游校园 听故事 长见识”可根本不一样啊!

果然,讨论一日游和多日游到底谁更像杀猪盘已经没有必要,二者完全就是半斤八两

作为旁观者,你可能已经隐约感到这些活动处处有坑,可还是有大批家长在评论区焦急地询问着入营细节。

此时,这些账号就缄口不言,不对报名的费用作任何说明,只是一再强调私信联系。

我们不能根据五颜六色的宣传图片和慷慨激昂的营销话术,来确定这些自媒体账号背后的机构(或者个人)到底有没有资质去组织研学团活动

而在研学活动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就有很多主流媒体提醒广大家长擦亮眼光,不要盲目跟风。

国家旅游局也在2016年12月19日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指出:研学活动要侧重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探究和学习。

反观现在绝大部分的名校研学活动,一味地用“专家讲座、高考状元讲座”堆起日程,更像是给孩子们“换了个教室上课”。

不仅如此,有关文件还严格规定,一次研学活动应该由主办方、承办方、供应方三方协同提供服务,有点各部门各司其职的意思。

但从大部分研学游的介绍来看,他们只是在强调会有来自名校的学霸全程陪伴,却很少提及是否有专业的人士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

比如,孩子在参加研学期间的交通、饮食、住宿是否有安全保障,这些必要的信息他们都没有主动提供。

更有一些主办方为了节省开支,直接聘用还在读旅游专业的大学生来带队。没有任何经验的他们,将会一个人管理10几个孩子的衣食住行。

看到这样的真实情况,谁还敢轻易把家里的小宝贝交到他们手上……

况且,如果机构真的和校方达成了合作,又怎么会有“当天有可能进不去校园”的风险呢?!

不可否认,一些机构在搞研学团这件事上有丰富的经验,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很成熟。

比如,这个售价为3880元5日清北精英夏令营,就因为有专业的产品说明和详细的权责安排获得了家长的信赖,目前已有超过50人预约。

但是再看课程内容就会发现,它的历史主题教育是攀登居庸关长城。

今年夏天,北京的气温常常不下40度。对小朋友而言,顶着这样的烈日爬长城,恐怕已经不再是磨练意志,而是在残害健康。

前两天,就有一名49岁的导游因热射病去世,令人十分惋惜。他当天带队参观的正是北京的颐和园,而那也恰好是个研学团

所以,一个好的研学团不仅要开展宏大的主题教育,更要考虑到孩子们自身的体能条件作出灵活的调整。

相信家长们给孩子报名校研学团,是想借名校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的考学目标。

但是,品质的教育一样重要

880元参观明令外人禁入的实验室也好,享受隐贵特权进入不开放的博物馆也罢,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扰乱了日常的校园秩序,违反了校方的规定。

还记得2018年的时候,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曾在网上发文。

说他们用来做研究的新品种玉米被当地的村民偷盗了。由于这些科研玉米关系到学生们能否毕业,所以他希望村民能理解并尽快归还。

出于对知识的向往,我们渴望着高等学府可以不设高墙,让任何人都可以尽情瞻仰。

村民们可能认为既然校园可以随便进,那校园里普普通通的玉米就可以随便摘,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有些家长认为,花钱免预约参观不就是“图个方便”,没什么大不了。却没想过这样的行为会给那里的师生带来什么影响。

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是应该先学会尊重校方和在校师生,学会不打扰别人,再考虑如何让孩子抢先体验到名校的书卷芬芳。

校方是应该加大力度好好管理,但如果不是一部分家长的跟风和盲从,让名校研学活动的热度越来愈高,这些靠擦边行为牟利的人也不会在一次次哄抬价格后,还能有市场,甚至赚了个盆满钵满。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看到有人在朋友圈晒孩子的研学游照片,有的家长就开始有紧迫感,很不得自己的孩子也能去海外研学、名校研学、野外研学,生怕被别人落下。

谁都没法说清,这些天价研学团是用什么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的。

是靠一场场声嘶力竭的演讲来打鸡血?

是靠一次次掌声雷动的发言来涨自信?

研学活动发的奖状很可能随着时间泛黄,但家长的陪伴和鼓励永远是孩子最珍贵的回忆和力量。专家讲授的经验很可能随着时间模糊,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是孩子追逐梦想的勇气和底气。

成为名校学子,和利用暑假好好休息好好放松,这两件事从来都不冲突。

人生只有一次,童年只有一次,何必让研学团变成心累和折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特权   家长   长城   参观者   清华   校方   名校   师生   账号   玉米   博物馆   公平   机构   孩子   校园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