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性生活,就是打麻将!揭露中国2000多个县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文稿|Bob

编辑|以宁

前言

“白天打麻将,晚上睡婆娘”就是小县城人每天的生活,尽管这句话有些片面,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生活在2000多个小县城的人们,每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单调。

似乎就是白天打打牌、下下棋,晚上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尽管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然而生活在小县城的人总是羡慕大城市人。城市人每天却又嘴上喊着想要逃离城市,回到家乡。

那么大城市与小县城的生活差异究竟怎样,又该如何选择呢?

居民收入与就业机会的差异

“城市容载不下灵魂,家乡承载不了梦想”这句话是很多年轻人心里对一线城市与小县城生活的真实写照。小县城与一线城市相比,就业的机会少了很多,收入也普遍偏低。

很多小县城都没有什么支柱产业,大部分是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每月的普遍薪资基本都在2500-3000元左右。许多年轻人都因过低的收入。

满足不了个人的物质需求而前往大城市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大城市有很多的企业,行业种类多,选择的机会也多。

收入自然比在小县城要高出不少,怀揣着梦想、很多人前往了一线城市发展。沉浸在996的工作模式下,疯狂内卷只为能在大城市扎根。

不过很多人的收入都被大城市的高物价,以及高额的房租所剥削,真正一个月到手的工资其实也不多。不过就算下来得收入低,很多人依旧不愿意离开大城市。

一方面是不服输,相信只要自己够努力,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因为机会多,选择余地大,一份工作干的不顺心,就可以随时去跳槽。

另一方面就是来自家庭的原因了,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只要去了大城市就会有出息,待在小县城一辈子都没什么前途,因此很多人虽然在大城市生活的很苦。

为了父母所谓的面子也依旧在坚持。更有一些年轻人来大城市,只是为了躲避家长的唠叨。如果在小县城工作,到了年纪就要考虑结婚生子,买房买车。

哪怕自己没有这个想法,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会为你操心,逢年过节的日子是很多年轻人的噩梦,总有亲戚会提到婚姻,工作,收入等让年轻人不开心的话题。

而来到大城市工作生活,一年可能回家也就几次,因此眼不见心不烦,听不到父母和亲戚的唠叨,很多人都觉得轻松一点。

在小县城没有什么好工作,最吃香的就是体制内的工作,如老师、公务员等。这些工作是比较稳定,但是竞争却非常激烈,很多人挤破脑袋去考公,最终也没能如愿。

就算进了体制内,工资普遍也不高,只是五险一金以及单位的福利好一些。面对一眼就能看到尽头的人生,一些年轻人会感觉到无趣。

一些从大城市回到小县城的人,也会因为生活节奏的不同,而不习惯小县城的生活。在大城市,每天都要早早的出门挤公交或是挤地铁,而小县城活动范围都很小。

基本一辆电瓶车就可以满足每天的出勤需求,在一线城市,同事们每天都是脚步匆匆,身边的人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在这种氛围下。

自己也就没办法躺平,每天都想着工作,相对比较上进。而回到县城后,生活节奏明显变慢,身边的人都没有那种拼劲,每天的生活都是很悠闲。

因为生活消费成本不高,大家并不用拼命去完成业绩,每天摸摸鱼也就过去了。只是因为习惯了大城市的那种快节奏生活,回到县城的悠闲散漫让很多年轻人接受不了。

感觉像是在虚度光阴。很多人哪怕忍受不了大城市的紧张,也依旧不愿意回到小县城,网上有一句话说的很形象“卷又卷不过,躺又躺不平”。

因为每个人的身后,并不止是自己,有自己的父母,结婚的还有自己的家庭孩子,这些人的期望都让年轻人在小县城看不到希望,靠着那微薄的工资实在难以养家糊口。

种种原因下,导致了小县城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留在这里的大多都是老人以及留守儿童。对于老人而言,每天喝喝茶,下下棋打打麻将,就是一天的生活了。

基础医疗条件不同

吸引很多人去大城市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医疗问题了。在一线城市,这里有最专业的医院,最权威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

医疗条件相对小县城可谓是好的太多,很多人来大城市为的就是家里人或者自己生病后,可以第一时间接受到最好的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也越来越长,人老了后很多年轻时没有暴露出来的病情都会显现出来。很多小县城的医院并不具备治疗大病的条件。

医生的水平相对大城市里的医生也差很多,经常花了很多钱也看不好病,最后无奈还是要去大城市治疗,对于子女来说,在父母生病的时候。

能把父母送去最专业的医院接受最好的治疗,也是一份孝心的体现。虽然很多人说,现在小县城的医疗条件也在提升,对优秀的人才引进的鼓励政策越来越多。

以后肯定条件会越来越好。不过事实真是如此吗?确实基础的医疗设备,只要政府或者医院有资金就可以引进,然而优秀的医护人员以及那些各个科室的权威医生却很难引进。

因为小县城对他们的吸引不够,一方是工资的原因,这些优秀的人才在大城市的收入基本都是小县城的几倍往上,既然都是赚钱,很多人自然会选择高工资留在城市。

第二方面,就是基础生活设施上小县城远不及大城市丰富多彩,在大城市里人们下班后的休闲娱乐方式有很多,而在小县城营业最晚的通常都是麻将馆与按摩店、洗脚店等。

毕竟很多人赚钱更多的是为了享受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财富的积累。

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于很多已经结婚生子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大城市也是为了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在一线城市的教师资源相较小县城的老师,水平上肯定是不同的。

另外在大城市,孩子可以接受到很多学校之外的培养,比如播音、主持、绘画、音乐等特长的培养。而在小县城,很多孩子放学后,除了写作业就是看电视了。

因为他们没有条件就培养自己的兴趣,身边的同学放学后都是这样,没有什么内卷的问题。但是在大城市就不同了,在那些学校中每一位同学似乎都变成了上紧发条的机器。

不仅要学习当下的课程,很多人在校外就开始学习高年级的课程,有些甚至在中学或者高中,就已经开始学习大学的课程。

同学们每天聊的话题可能都是一些高数或者是竞赛类的题目,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你没有努力学习,可能连和同学聊天的话题都找不到。

因此很多孩子都会主动去学习,甚至是逼着自己去学习,只是为了能与同学聊到一起,没有代沟。如果你想进入某所重点的中学,可能不仅仅要看个人的成绩,还要看你的特长。

以及有没有在一些赛事上获得过奖项。这也就逼着孩子想要上一所好的学校,就必须全面发展自己,不仅要学习成绩优异,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要均衡发展。

在这种环境中日复一日,大城市的孩子与小县城孩子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很多人为了自己的下一代能有出息,不得不努力在大城市扎根,因为他们相信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能在大城市扎根,买下一套学区房,给自己的孩子争取到一个上好学校的机会。

很多人宁愿在大城市住在地下室,住在老小区中,也不愿意回到小县城住进新房。

娱乐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生活的便利性

在大城市中生活的很多人,看中的就是大城市中娱乐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生活中的便利。虽然交通拥挤,但是只要你需要的东西,都可以在大城市中找到。

在大城市,你下班之后可以去图书馆看书,提升自己;可以去游泳馆游泳,不仅放松一天身心的疲惫还能锻炼身体;你可以在周末约上三两好友一起去看演唱会。

你可以带上自己的孩子去博物馆,丰富自己与孩子们的见闻;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还可以找专门的插花老师以及茶艺老师来教导等等。

只要你想,你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提升自己,因为资源实在是太多了。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服务,你可以进行享受,能让你的业余时间变得丰富多彩。

而在小县城中,每天工作结束,你顶多就是约上三两好友,去吃顿烧烤喝个啤酒,或者去洗澡按摩。就像是前段时间的淄博烧烤,就是小县城的生活,因为物价低,民风淳朴而出圈。

很多人对淄博的评价就是吃货的天堂。在大城市的娱乐项目比起小县城,看起来会更高级以及更有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于很多积极向上的年轻人而言,吃吃喝喝并不是消遣,他们认为能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对自己日后的工作与人生有帮助的休闲活动,才是最好的放松方式。

大城市的娱乐生活给了年轻人无限的可能,同样对老年人也有吸引力。在小县城中的老人,每天的生活可能就是吃饭,下棋,打麻将。

而在大城市中,老年人有更多的娱乐项目,他们可以去打高尔夫,可以组织一些喜欢跳舞的人一起跳跳广场舞,可以享受到天南地北的小吃美食。

只要你愿意,你总可以在各种各样的老年社团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生活上的便利与丰富,也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与充实。

哪一种生活更好呢?

那么大城市与小县城哪一种生活方式更好呢?每个人可能都有不一样的看法,不过只要能明白自己内心最想要的是什么,你就能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想要为自己拼一个明天,你可以前往大城市,在那里的企业更多,商机更多,更利于你的发展;如果你厌倦了同事之间的内卷,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以及每天高强度的生活,只想每天养养鸟,浇浇花,悠闲惬意的享受时光并且不显得另类,那么小县城可以满足你。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管是选择在大城市中努力,还是小县城中的悠闲,都不应该被他人所指责。因为生活是自己的,只要自己过的开心过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为自己心中留下遗憾,才是关键。

结语

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选择,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一些东西,就必定会放弃一些。选择了平凡,就不必去与他人做对比,徒增内心的焦虑。

如果你选择了奋斗,就不要沉迷在放松与休闲上面,多去做一些让自己能力提升的事情。看清自己的内心,不做自己后悔的事情,坦然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生活中的乐趣,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下下棋   大城   生活方式   不为人知   性生活   中国   县城   大城市   麻将   年轻人   工资   父母   条件   收入   医生   原因   方式   孩子   城市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