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善晋美行游影记(73)-榆次常家庄园(二)

走进宽阔的“城门”,首先看到的是常氏宗祠。原来这里是常家用于祭祀祖先的祠堂。祠堂,又称家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敬祖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早在西周时期制定礼乐,一些豪门贵族就开始修建宗祠家庙,之后两千多年仍是绵延兴盛。

常氏宗祠始建时间已无从考证,到清末光绪年间,常氏后裔中的常万圮和常万达则分别建立了自己这一支系的祠堂,车辋村的人称之为“南祠堂”和“北祠堂”。因历史原因,包括南祠堂在内的南常部分已毁损殆尽、无法恢复,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北祠堂”。

常氏祠堂又称家庙,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是中国传统敬祖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常氏宗祠门前的影壁呈八字形,制成于清光绪六年 ( 1880年 ) 。它的中间由240个书写迥异 的篆书 “寿” 字组成 。按中国六十甲子传 统 ,取谐音 “寿二百四十止” ,祈愿主人安康长寿。因为240恰好是60 的4倍 ,所以又有祈愿家族人丁兴旺、四世同堂 、代代长寿的含义。

祠堂第一进为石围栏外院,此院安装有浑厚质朴的雕柱头围栏 , 增加了祠堂的庄重感。临街可以看到盘踞的石狮 、高耸的旗杆和气势 不凡的七开间高台歇山式门楼 ,门楼正中高悬有 “常氏宗祠” 牌匾。

常氏宗祠门前竖有两根旗杆 ,这两根旗杆是家族荣誉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下 ,只有家族中有人取得囚 品以上官位 的,才有资格竖立这样的旗杆 。否则 ,任你家财万贯也是不允许的。据记载 ,常家从兴到衰的整个过程中 ,出现过四品以上的官员就达46位之多,还包括5位从二品的爵位 。因此 常家的祠堂前就理所 当 然地竖立起了这样的旗杆 。旗杆高三丈三尺 、约11米,由石础 、抱柱石 、插杆石 、旗杆和斗五部分组成。

常氏祠堂气势恢宏,宅深院大,有着四门四进,步步登高之寓意。门厅正七开间,顶部饰五脊六兽,加上石栏、旗杆、戏楼、正厅、偏厢、献厅、回廊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对称美观、结构完整的建筑群。再加上匾额楹联、挂落彩绘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绝非一般家族所能企及。

宗祠左边悬挂的是清代山西巡抚 曾国茎所赠 “艺舟悠济” 匾额 ,右边同样为山西巡抚赵尔宾在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 )奉朝廷旨意赠给常氏世德堂和世和堂的 “乐善好施” 匾额 ,表彰常氏捐款赈灾中协助朝廷作出的贡献。

常家祠堂,整个院落呈长方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庭院宽敞,错落有序,占地近八亩,单就二院戏楼前空地近200平方米,可容纳近千人同时看戏赏乐。

这座祠堂修建历时四年,不算用地和装饰,耗银计二万余两,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我们可以作个比较,据记载,光绪年间四两银子便是一家普通农户的全年开支,即修建这座祠堂的花费相当于六、七千农户全年的生活费用。

穿过大门过厅便进入宗祠前院 。回头南望,在巍峨的大门背后是一座建筑精巧的卷棚顶过厅戏台。当年常家鼎盛时期,每到年终,分散在各地的上百家商号的掌柜都要回来交账,族中长辈会在宗祠请戏班唱戏 ,一是为了告慰祖宗家业兴旺 ,二是为了酬谢各号掌柜一年来的辛苦。

院落里种植的槐树和松柏,取其"槐荫子孙、万代长青"之意。西面的龙槐,虽然树干不算粗壮,却是光绪八年(1882年)北祠堂落成时,由常氏十二世常恰从俄罗斯带回所植,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常氏宗祠整个建筑遵从儒礼,南北中轴,东西对称,三门四进,雄浑壮阔,庄严肃穆,是中国北方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设施最完备、规格非常高的祠堂建筑群。

义关风雅,此匾是山西巡抚曾国荃因世和堂(北常总称)世代以儒教传家,为褒奖其家族在经济、文化上对山西省做出的贡献,经奏请朝廷后赠予常家的。

风雅--风:国风;雅:大雅、小雅。均为诗经中的名篇。这里泛指以诗经为代表的古文化,又指儒雅之气。大意为:常氏家族在经济、文化上为山西地方上所做的众多贡献和义举,都是由于其世代以儒学传家、德义双馨所致。联:双蜚雕鹗云霄志,累叶缥缃忠孝经。清代郭书写。蜚,意同飞;雕,鹗,皆为善飞翔的大鸟。累叶,即累世、历代的意思;缥,淡青色的丝织物;缃,浅黄色的帛,古代一般用淡青色与浅黄色的丝帛做书套。大意为:子孙能有雕鹗凌云的志向,是因为有了历代相传的忠孝经典书籍。

二门匾额:光前裕后,清代常立屏书写。意思是:要时刻遵从常氏崇尚品德、勤奋创业的传统,让先辈在九泉之下感到安慰与荣耀,并为后人作出表率和楷模。

联:胜地临涂水源之远流之长绵延支派,华宗聚辋川霜以栖露以惕感触春秋。

清代温晋昌撰,常立屏书写。胜地,名胜之地;涂水,横贯榆次境内潇河的古称谓;华宗,华贵的大宗族。

大意是:常氏选择了这片临近古涂水的胜地,历经数百年,像涂水一样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现今已经成为当地的巨族大户了。

作为旺族的常氏家族生存在车辋这块沃土上,要时刻提醒家族每位成员,不能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警惕被富贵荣耀冲昏了头脑,而违背了先辈的遗愿;无论做人和做事,都要时刻铭记春秋礼乐的大义。

常家庄园的建筑有众多的砖、木、石雕和挂落、彩绘作品,这些形成了常家庄园建筑的一大特色--"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请看祠堂二门,通天挂落上是精美的双层镂空木雕,雕刻非常娴熟,错落有致,此图案为"松鹤长青、延年益寿"之意。松为百木之长,长青不老;鹤称"百羽之宗";相传服松脂可延寿成仙,成仙后又能羽化为鹤;两者合而为一,则寓意吉祥长寿。所以便有了"千岁之鹤依千年之松"的说法。西侧为寿桃,取其长寿之意。东侧为葡萄,取"多子多孙、绵延不断"之意,还有取经商一本万利的意思。

祠堂二门厅匾:商山采芝,清同治十一年,车辋乡里七十余人联名为常氏十二世常龄所立的功德匾。常龄,字锡九,精通医术,常为乡里看病,而从来不收医资。人称其为"一柱香先生"。此匾正是以秦末汉初时的隐士高人"商山四皓"来赞颂常龄有高尚品德。

跨过二门的门槛,前面就是祠堂的正院。在二门里侧,三间门道由隔扇遮挡。在平时,中间门道的隔扇是紧闭的,其用意如同仪门的格局,即在平时,人们只能从两边进入正院。只有在大年初二、冬至节等全族进行祭祖仪式时,或者在举行婚丧典礼、生子添丁等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能开启。

门楣上的彩绘画。

花窗

精致的砖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光绪   长寿   宗祠   匾额   旗杆   祠堂   山西   清代   家族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