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中国封禁了千年的山,从唐朝下禁令:进入者,斩立决

在中国的历代王朝之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经常会出台一些禁令。

而这些禁令,出于不同的目的往往会花样繁多,有些地方甚至被划成了禁区,不许寻常百姓擅自进入,比如清朝时期的东北,作为龙兴之地是不允许汉人进入的。

当然在历史上诸如此类的禁区比比皆是,它们有的是龙脉所在,有的是皇家园林,有的是国家经济命脉,总之这些地方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守卫森严、闲人莫入。

在我国江西省上饶市也有这样的一个地方被列为了禁区。

但是它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是,此地自唐代被禁之后一直延续到清末,历代王朝封禁、从未开解,这就不同一般了。

这个地方到底隐藏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以至于历代皇家都对他避之不及呢?让我们走近“铜钹山”,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黄巢兵败,初设禁地

让我们回到1200年多前,曾经灿烂辉煌的大唐王朝在经过“安史之乱”后,迅速的由盛转衰,皇权旁落、地方割据势力相互攻伐,搞得民生凋零,饿殍满地。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此时的中华大地上,王仙芝、黄巢、朱温等人揭竿而起,把如火如荼的唐末农民起义推向了历史的高潮。

这其中犹以黄巢的起义大军最为犀利,他一度攻入长安、席卷大唐半壁江山,果真有“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通天气势。

公元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黄巢的结义兄弟王仙芝被黄梅所斩,黄巢也成了这支起义军的最高指挥官,随后它便开始了席卷江南的大迂回作战。

正是在这次的千里奔袭当中,他攻占了当时被称为信州的上饶。

到达信州之后,黄巢决定原地休整,准备以此为跳板再向浙东挺进。

有一天黄巢带领着他的弟兄们在附近勘察地形,忽然碰到临县的官府正在这里强抢民女,怒火中烧的黄巢便命随行把这些无辜的百姓解救了下来。

其中一位猎户的女儿就把他们引到了自己的家。

猎户的家就安在附近一座大山之中,当黄巢等人来到山前一看,但见此山形如铜钹、高耸入云,扼守东南,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猎户跟他说这座山就是就是有着“东南第一峰”之称的铜钹山。

进入了铜钹山,黄巢才发现这座山不仅地势险要,而且物产非常分丰富,林中的飞禽走兽数不胜数,高山流水用之不竭,天然是一处休养生息、厉兵秣马的好去处。

于是黄巢当即决定在此驻扎,好好的休整些日子再挥师东进。

依靠着天赐的铜钹山,黄巢的起义军很快就恢复了元气,并且在这段时间里还招募了很多周围的猎户、农夫。

他们都是因为受不了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地方武装的强取豪夺,才慕名来投靠起义军的,一时间黄巢大军名声大噪,军威严整。

一年后,黄巢的大军开拔准备东略浙江、福建,留在铜钹山的乡亲们担心遭到清算也都隐匿了自己的行踪,没过多久黄巢所建立的“大齐”就烟消云散了。

中和四年,黄巢也被其外甥林言所杀,命丧黄泉。

作为反贼的大本营,铜钹山当然为当时的朝廷所痛恨,于是圣旨传下将铜钹山列为禁区,闲杂人等不得在此逗留,凡有进入者斩立决。

原先的那些猎户也都被迫迁出,有的与黄巢脱不了干系的还被就地正法,以儆效尤,一代名山就此进入了千年的封禁时代。

封山禁令,沿袭至明

也许是黄巢起义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过于深远,所以以后的历代皇权都延续了对铜钹山的封禁令,统治阶级非常害怕有人会利用铜钹山的险要环境以及丰富的物产来犯上作乱。

特别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封建礼教思想,使他们不敢对这座拥有“造反”传统的山峰打开封禁。

历史有时会有惊人的相似,500多年后,又一位江西人挑动大明帝国的神经,这就是明朝正统、景泰年间爆发在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境内的“铲平王”邓茂七农民大起义。

无独有偶,身为江西人的邓茂七显然是很熟悉黄巢占据铜钹山的这段历史,于是他也选定了铜钹山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短短数月的时间他就把起义军发展到超过10万人,看来统治阶级的担心还是不无道理的。

随后邓茂七凭借积蓄已久的巨大能量迅速扩张,不久后他就控制了石城、瑞金、海宁、泉州等多个州县,点点星火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惊慌失措的大明朝廷,急调闽、浙、赣三省官兵,甚至连蒙古的骑兵都用上了,南北分兵两路以钳形攻势合击邓茂七。

过于分散的起义军不能集中力量寡不敌众,终于在坚持了2年之后被官军消灭殆尽了,邓茂七也被俘遭到杀害。

这场明朝中、前期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却更增加了统治者对铜钹山地区的警惕。

这以后的明朝政府颁布法令,将铜钹山的封禁令扩大到永丰、铅山以及福建建宁等多个山区,大量人口被迫迁出,这也为后期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埋下了伏笔。

位于武夷山脉的铜钹山方圆千里,林业资源丰富,彼时更是发现了大量的地下矿藏,一时间很多富商巨贾都要求朝廷开山解禁,但朝廷一想到当年的矿工起义,便毫不留情的加以拒绝,位于三省交界的铜钹山地区更加的难以翻身。

时间来到1645年,随着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大明的半壁江山葬送在了另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手里。

此时偏安江南一隅的南明小朝廷动才起了铜钹山的主义,弘光帝朱由崧派遣太监李国辅前往该地区考察,以便利用山中的资源增强实力,试图中兴帝国。

当时的兵部给事中吴适得知后立即上书表示反对:“铜钹山、即封禁山…反贼邓茂七藉以为巢…奉旨照旧封禁…”

这一席话虽然没有打消弘光皇帝开封禁山的想法,但随即清朝大军的挺进就让这一计划无疾而终了。

强弩之末,开山解封

清朝以后,中华大地上的禁区就更多了。

东北、台湾、新疆都被划定为了的禁区,满人特有民族分离政策无形当中更扩大了封禁的范围,而铜钹山一带的封禁令也被清政府毫无悬念的延续了下来。

康熙朝的时候,皇帝的一纸“削藩令”引发了历时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拥兵自重的吴三桂势如破竹,不到5年的光景就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此时的江西也已是朝不保夕,朝廷此时便无暇顾及什么封禁不封禁了。

而很多的流民也借此机会躲进了山区避难,一时间大山里多了很多的窝棚和烟火气。

随着三藩的平叛,大清稳住了立国的基石,但好景不长西北噶尔丹叛乱、东南收复台湾,战事不断,铜钹山的封禁令也是名存实亡。

康、雍、乾三代是清朝最为辉煌的时代,人口数量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尤其江南地区向来富庶、人口众多。

然而多年的开发让当地的土地资源渐渐耗尽,人多地少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当地官员急待解决的问题。

于是便有官员上书朝廷请求开禁,但清政府仍然对历代的农民起义和三藩之乱耿耿于怀,不肯开放禁令,不久后更是颁布了“永行封禁”的法令。

这可让江南地区的人民和当地官员都苦不堪言。

看着大片的荒地不能开垦,一望无际的林木不能采伐,多少流民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而禁令的实施又需要当地府衙派人驻守,早已焦头烂额的官员哪里还有兵勇可派,也没有财力去维持长久的封禁。

这种受累不讨好的封禁,注定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在此后的嘉、道、咸三代,政府的禁令都是敷衍了事,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流离失所的广大民众开始涌入禁区,当地政府为了稳定局面不出乱子,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不久后洪秀全的太平军就占领了南京。

而此时的江西大部分地区都已在太平天国的控制之下,“封禁令”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禁区内的人民可以公开的生活、耕作。

但好景不长,十三年后太平天国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随后的清朝政府展开了疯狂的报复,铜钹山继续被划为封禁区。

官军对区内的居民又一次实行了驱离,大片的耕地被毁坏,大量的房舍被拆除,这一行为也激起广大人民的愤慨,抗议之声此起彼伏。

经历了太平天国之乱的清王朝已成强弩之末,早已失去了控制局面的能力,同时政府也意识到,僵化的封禁是不会起到警示作用的,相反只会激起民变、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于是终于在同治时期对铜钹山地区实行解禁,此时离唐朝开始禁山已经过去了一千年。

在随后的日子里,大量人口进入铜钹山地区,他们或从事农业,或伐木狩猎,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清朝政府也为这些居民登记造册,正式的编入了上饶、广丰两县。

革命火种,照亮前行

红军时期,这里依旧凭借着险要的地形成为了革命根据地,就在军潭水库的东岸有一座绝壁岩高水深,当地人叫这里“七岩”,就在这里发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

1932年,为了建立闽北根据地,赣东北苏区组建了闽北红军独立团,由谢春钱为团长率领部队挺进福建,大部队走后这里就只留下了一个排的兵力驻守。

当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出动了500多人的兵力,乘虚而入准备突袭广丰县苏区政府所在地高阳,此时30多名留守的红军战士刚刚出完早操,正准备回营房吃早饭的时候,突然与敌人不期而遇。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遭遇战,也是一场阻击战,战士们打的非常顽强,他们依托有利地形,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终因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弹尽粮绝。

经过一昼夜的激战,仅剩的21名红军战士被迫退到了七岩之上,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战士们没有被吓倒,没有了子弹,他们就和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最后抱着敌人一起滚下了悬崖峭壁,山谷里回荡着“红军万岁”的口号,经久不息。

在这次战斗中,除了3名战士跳崖后挂在树枝上生还以外,其余2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而从七岩上跳崖牺牲的就有18人。

解放后,当时还叫做广丰县的人民政府在当地修建了烈士陵园和英雄纪念碑,以纪念当年的革命烈士英勇抗击敌人、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并把烈士们纵身跃下的七岩正是命名为“红军岩”,现在这座红军岩依然屹立在铜钹山区。

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铜钹山,你就会发现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到处可见千年的古树,名贵的红豆杉成群结队的矗立在半山腰,密林深处时有云豹、黑熊等珍惜野生动物的出现,视野所及一片鸟语花香、奇峰幽壑,让人流连忘返。

会当凌绝顶之时,把连绵不绝的武夷山脉尽收眼底,远处徜徉的白鹤自由的飞翔,有道是:“道人不识梅花意,日暮深山听鸟呼”,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在想,我们是否要感谢这长达千年的封山呢?

正是绵延数代的封禁,让这片美丽的山林得以免受人类的破坏,为我们留下了这一方世外桃源,各种植被、动物、矿藏、水源得以完美的留存,这是人类与大自然另类版的一次合作,却撞出了惊人的美感。

今天的铜钹山早已不见往日的硝烟,曾经的“封禁山”也以化身为4A级风景区,美丽的铜钹山正张开双臂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为他们讲述古老沧桑的过去,为他们描绘绚丽多彩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禁令   猎户   太平天国   起义军   农民起义   民间传说   朝廷   清朝   唐朝   红军   禁区   中国   千年   黄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