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词人李清照

文|喜闻Talk

编辑|喜闻Talk


李清照在文坛上的成就颇丰。在当时,她的诗、文、论均卓尔卓越,而她一生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当属她的词作。

其词创作已臻化境,自成一格。她不追求花哨的辞藻,却提炼出了具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运用线描的手法,来表达对周遭事物的敏锐感觉,擅长刻画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出生神宗熙宁九年,是北宋著名的读书人,才华横溢,与廖正一、李禧、董荣齐名,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而李清照之母王氏,则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女子。

李清照从小就在书香门第长大,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所以李清照对文学、历史、琴棋书画,都有很深的造诣,就连骑马、打猎,一个读书人不会拥有的知识、才华和游戏技巧。她样样精通,并且培养出了一种活泼、大胆、张扬的性格。

李清照的个性发展也与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她把童年的大半时光都花在了历城这座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城市上。五、六岁时,其父李格非入京为官,其妻便随父迁往东京汴梁。

生活在繁华的都城,在开明的士族中,她的心性得到了极大的磨练,她的眼界和知识以及心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她既有国秀的沉稳,也有文人的潇洒,更有女子的清丽脱俗,她的出现,给北宋词坛带来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比如《点终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是李清照十六岁时所作,上面画的是一个少女,一个人站在花园里,吹着秋风,额头上满是汗水,薄薄的衣衫被汗水打湿。下一幅画,是她突然遇到了客人,仓皇而逃,但她还是好奇地想要看看是谁。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一句,把这位姑娘俏皮俏皮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写了出来。

《浣溪沙·国情》亦是李清照青春年少时的写照,表达了她勇敢的追求与对爱情的憧憬:

“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盏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青春年少的美丽少女对爱情的微妙心理,它将一位少女的天真可爱的形象描绘了出来,在男权思想约束下的封建时代,这一点就显得特别的炽烈大胆,充满了勃勃生机。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美满的婚姻生活

李清照这辈子,就像是被上帝眷顾了一样。她年轻的时候,父母开明,对她宠爱有加,即使是在“理学”大盛的年代,她的性格也没有被压制,她的婚事,在封建时代,是一种让人艳羡的典范。

赵明诚是个文武百官之家的人,对诗词歌赋很有研究,和李清照在一起,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两人结婚后,志趣相投,琴瑟和鸣,不仅是文学上的挚友,而且对书法、书画、美酒等方面的爱好也是相得益彰。

这种相濡以沫的幸福生活,使女词人更多了几分潇洒和天真,她的词作也更多了几分豪迈,直白地抒发着美好的爱情,比如《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描绘的是赵李新婚燕尔,相依为命的日常生活。这位女诗人买了一朵带着露水的鲜花,等待着云开,用一种撒娇的语气,让郎君判断她是人美还是花娇,将李清照这个时代女子难得的豪迈与自信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也是诗人在闲暇时所写的一句闲话,表现了她对花儿的怜悯之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一首短短的诗,三十三个字,但却是弯弯曲曲,层层叠叠。词人因为宿醉,所以起得很晚,因为昨晚下着大雨,风很大,他怕花会枯萎,所以才会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他不相信“卷帘人”的话,所以他又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样的转折,让他的感情变得更加丰富,也更能体现出李清照结婚后的平静和诗意。

人比黄花瘦:两地相思的伤感

李清照与赵明诚曾一度幸福美满,然而,这种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一次北宋时期最大的政治风暴,将赵李二人卷进了漩涡之中。

王安石在宋徽宗崇宁元年进行改革时,由于苏轼对其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而他本人也因此陷入了“乌台诗案”,但李格非并没有因此而对其进行打击。

李清照被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想要借助丈夫的势力来救自己的父亲。而赵家,则在一旁冷眼看着。李清照从小就有一颗坚强的心,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归故里,从汴京返回故乡章丘明水。

此时,李清照尚处于喜气洋洋之中,却又为突然降临的政治巨变与离别之情所困扰,她创作了一批哀婉凄婉的词,既有“伤春悲秋”、“思夫怀远”的浓烈离别之情,又有深深的人生忧虑,尤以《醉花阴》为最。崇宁二年,正值重九,李清照写了一首诗,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词作中,李清照独坐、独睡、独饮的孤独人生境况被描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特别是在"人比黄花瘦"一句中,更是以"黄花"为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凄凉之情。

枕上诗书闲处好:凄苦晚年的精神寄托

李清照的人生可以用大起大落来形容,她年轻的时候,锦衣王食,无忧无虑,到了中年,她就陷入了亡国灭种的境地,颠沛流离,无家可归,她的人生,就是这样的落魄,这样的落寞,这样的孤独,这样的悲剧,让人叹为观止。

宋靖康二年,金兵南侵,将北宋灭亡,这一段历史被称为“靖康之难”。这一年,李清照已经44岁。在战争期间,奉命北上的赵明诚在半路上突然暴毙,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李清照跟着官府逃难到了江南,这些年来收集的书画几乎都丢了个精光。李清照孤身一人,流落江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正巧地方军中稽查司张汝舟对她甜言蜜语,百般讨好。李清照,已经尝到了爱情的甜头。

她很清楚,一段美满的婚姻,对她来说有多重要,她愿意冒天下之大不睫。哪怕被天下人鄙视,被故人唾弃,也在所不惜。她要为自己再争取一段美好的姻缘。

但谁也没想到,竟然选错了人,昔日不到的爱情,就这样以一场官司告终,李清照本就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的心,更是被狠狠地折磨着。

山河破碎,背井离乡,孤苦无依的现实境遇,使李清照的词风发生了变化,她的词少了早期的那种神采飞扬,妩媚清新,更少了那种“悲春悲秋”,“思夫怀远”的轻愁淡恨,多了一种沉重的悲怆,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动荡年代中群体的悲苦与个体的悲哀。赵幽月在《孤雁儿》这首歌中诉道: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 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 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从一个豪放的女诗人,到了现在,哪怕是小风疏雨,也能让她动容。让她哭了。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把她孤身一人、形影相吊、孤苦无依的生活状况描绘了出来。

李清照的晚年。经常会让人沉浸在过去的美好记忆与现在的悲惨生活之间的反差中。

因此,他的心灵变得更加的孤寂,他的情绪变得更加的混乱,他的词的风格也变得更加的悲凉。绍兴五年春末,李清照孤苦无依,孤寂无依,遂作《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 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到她五十三岁,江南一游,虽已有十余年,却也有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亲人离别之痛,岁月流逝之痛。所有的悲伤,都像是一道道影子,一扫而过,就像是一块块巨石,这双溪爆蝠舟,怎么可能承载得了?

《声声慢》可以说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是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花间词》抒发了女性诗人的人生悲苦,人生颠沛流离,家破人亡的愤懑,还有对时代变迁的惊鸿一瞥和孤独的愤懑。它不仅反映了李清照的艰难生活,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国家的艰难困苦。

李清照生性特立独行,在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的宋朝,面对“女子弄文诚可罪”的重压,勇敢地向传统发起了挑战,用心写词。

最终,她在这片荆棘丛生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一朵绚烂的文艺花朵,给中国文明留下了一份丰富的精神财富,同时,她的自立和坚韧,也为其他妇女的生命,树立了一个绚烂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李清照.漱玉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怀远   开明   黄花   人间天上   孤苦无依   词人   颠沛流离   江南   巾帼   北宋   人生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