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度春荒“吃大户”,农会借粮邵家湖-正说沂南地方史(十)

所谓”吃大户”,是说在旧社会时,遇着荒年,饥民团结在一起到地主富豪家吃饭或夺取粮食。想想也是哈!在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光的情况下,是寻求生存还是坐待死亡?一个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就要寻找出路。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只有奋起抗争,去夺取土豪劣绅家里的“臭酒肉”以果腹,才能生存下去。应该说,这是旧社会里的贫苦农民为了生存而采取的一种自发的斗争形式,也属山穷水尽之时的逼上梁山之举吧。

据历史书籍记载:1928年,彼时的山东雨泽愆期,多地暴雨成灾,百姓所种庄稼颗粒无收,而且到秋天继而飞蝗过境,再起蝗灾之祸,导致夏禾苗枯槁颗粒不收者居多,当地百姓皆大饥。当时的山东约有1000万灾民啼饥号寒,甚至连当地的草根都被吃光,有的百姓只好食破毡和棉花等物品充饥为食,甚至很多无得力救济而饿死街头。可谓是哀嚎不断人烟断绝,因此造成了大量百姓出逃,当时很多山东饥民都移往满洲,其具体数量都已达百万以上,可谓是浩浩荡荡灾民百万闯关东。

而地处沂蒙山区的沂水县,也没能躲过这个天灾人祸。整个县境内先是多年未有的大旱,继而是阴雨连绵,形成涝灾;接着蝗虫泛滥成灾,成群的蚂蚱飞起来遮天蔽日,声如狂风闷雷,所到之处草谷皆光。官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社会上盗匪横行,绑架勒索,无恶不作。多灾并至,造成了1929年严重的春荒。老百姓吃糠咽菜,逃荒要饭,卖儿卖女,生活不堪言状。

为此,中共沂水县委决定组织农会向地主土豪借粮,以度过这青黄不接的春荒。

邵家湖村街道

党组织发动的这次借粮运动,表面上说春借秋还,实际上只借不还。农民协会势力大的地方,都顺利地完成了借粮任务。

县委书记朱寿年的家乡一带也搞这项工作。汶河两岸的朱家里庄、孙隆、傅旺庄、邵家湖、宅科子、大安子庄等村庄都成立了农民协会;并且这些村农民协会的领导人都是共产党员,如孙隆的戴子兆,傅旺庄的傅清源,邵家湖的邵进堂,宅科子的郭文宗,大安子庄的王玉高等等。上述各村农民协会的负责人,为了让同命相连的众乡亲能够活下去,他们共同研究决定去邵家湖刘姓地主的存粮处借粮。

邵家湖是刘家城子大地主刘维周的佃户庄子。刘维周在邵家湖有八顷地,配有两个掌柜的给他打理典种收租事宜,在这里存粮很多。刘家城子距邵家湖二十余里地,他那里没有农民协会组织,不知农民协会的章程、规矩和威力。别的地方的有粮户,大都或多或少地借给农民协会若干钱粮,唯独刘家城子村的大地主刘维周无动于衷,洋洋不睬。朱寿年郭文宗等决定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1929年5月8日,朱寿年郭文宗集合起周围几个村的农会会员三四百人,扛着红缨枪,推着小车,队伍排得整整齐齐,甚是威武雄壮,气势冲天,浩浩荡荡地开往邵家湖村。

看看天快晌午了,刘维周还是没有露面。而是派他的小老婆坐着二把车子,带着十几个手持钢枪的家丁护卫,从刘家成子来到邵家湖。

刘家小老婆来到后,气势汹汹,任凭农会会员们怎么解释,一再说明春借秋还,但这位刘家当家人就是不答应,坚决不借粮。双方队伍都站在刘维周看家护院的一座炮楼前,一方志在必得,打定主意务必把对方气焰打掉,人粮一并拿下,便强忍怒火,一再说明来意;一方自恃有炮楼,有钢枪,有家丁,有恃无恐,任你说得唾沫星子乱飞,就是两个字:不借。局面一时僵持不下。

双方对峙中。这时,一农会会员不巧碰响了刘家炮楼上的一颗土炸弹。大家吃惊不小,双方都怀疑是对方先下了手。刘家十几个家丁也紧张起来,要有所动作,大有举枪欲开之势。在这紧急关头,与朱寿年郭文宗站在靠前位置的几个人是朱家里庄的几位身怀武功的青年村民田茂盛、朱振蓝等,他们平时在村里参加大刀会、蓝旗会等民间团体,农闲时操练武艺,强身健体。这几个身怀绝技的练武人一看不好,不等朱寿年吩咐,立马一个箭步蹿上前去,施展出几个武术动作,三下五除二,没等刘维周家丁反应过来,便迅速夺下他们手里的枪支,瞬间把十来个家丁的枪全下了。粮食未借得到手,也只能就此作罢。

第二天,为了扩大影响,大造借粮声势,打击部分地主、富农的嚣张气焰,朱寿年、郭文宗等又把四百多会员组织起来,扛着从刘家缴获来的枪支,从宅科子村出发,步行三十多里,举行了声势浩太的示威游行。游行队伍最后从铜井、叶落沟返回,整整活动了一整天。

刘维周失掉钢枪,非常着急,拜托国民党依汶区区长王子宸从中调处,说还他钢枪,他借粮食给农会。不料王子宸还未来得及调处,县委书记朱寿年以及其他十几人就于5月12日被沂水国民党县政府逮捕了。距离发生借粮事件的日子才仅仅四天时间。

朱寿年等人被捕后,刘维周到沂水县政府告状,说朱寿年带头抢粮。这位地主的“落井下石”,可真把朱寿年害苦了。砸下的这块“石头”,成了判决朱寿年五等有期徒刑11个月、剥夺公权五年的依据。1930年12月,判决朱寿年的主文是“扰乱社会秩序,打伤刘振祥(刘维周的家丁,说在借粮时被农会会员打伤);以后更成了朱寿年仕途上的绊脚石,导致他一生路途坎坷命运多舛……24岁就担任共产党组织的县委书记,直到1981年8月15日,才经中共沂南县委决定恢复党籍,享受县团级待遇。而时光,已经过去了整整52年……

朱寿年是沂水县(沂南县)一位不可多得的政治公众人才,当年在沂水县威震四方,有着极强的领导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他不啻影响了当时全县的政治环境,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县域内的政治格局;而且在西南乡一带以至沂水县域内,他的言行真可以说能激发广大民众的热情以致高涨,从而去从事、完成某项活动和任务。这在他以后的几次组织建立抗日武装中、在他几个不同的抗日工作岗位上,都得到了完美体现……只是他虽然生逢时长逢时,但遇人没能够“逢时”——反倒成了他一生的一个梗,不能不令人感叹一句悲夫哀哉矣……

在这以后的岁月里,朱寿年还有很多出色表现,容在下慢慢细说,在此不再赘述。

借粮事件的同年冬天,邵家湖被土匪攻破,粮食财物被洗劫一空,守在那里亲属和管家也被抓走。为富不仁的刘维周终究弄了个人财两空,也失去了一个积德做善事的机会。后来刘维周知道了共产党和农会的影响,后悔而又恐惧,朱寿年出狱之前就举家南迁,不知所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春荒   农会   沂水县   沂南   沂水   农民协会   炮楼   城子   钢枪   家丁   地主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