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前,阿斗问了他一个问题,诸葛亮才明白他傻都是装的

在最近这两年的网络讨论中,给负面历史人物“翻案”的现象颇为火热。

无论是被很多人诟病的千古暴君杨广还是大明末代皇帝崇祯都因此收获了不少拥趸,很多人为他们摇旗呐喊。

实事求是的说,网上的大部分“翻案”都存在明显的矫枉过正。无论是杨广还是崇祯,历史对他们的评价都是比较客观的。当然,这些“翻案”中有一些是比较靠谱的,比如对刘禅的评价。

早些年,很多人喜欢把能力不足、态度不行的人比做扶不起的阿斗,仿佛刘禅是古代皇帝中最差的。

但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刘禅有着优秀的政治素养,对国家的治理也保持中上水准。只是他的能力被各种因素遮掩了,连诸葛亮都是临终前才意识到刘禅的不凡。

阿斗为何会被如此贬低

可以肯定的是,大众对三国时期人物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毕竟这本书和以它为基础拍摄的影视剧实在有太大的影响力,无形中奠定了大众对三国人物的第一印象。

这种印象是很难扭转的,因为史书是非常枯燥的,真正愿意耐心读完《三国志》的人其实非常有限。即便是古代读书人,对这种大部头史书也只是看个囫囵吞枣,最终还是会被小说和民间故事影响。

而刘禅显然就是这方面的受害者,无论是在民间的传说故事还是在《三国演义》中,他都是能力不足、智商欠奉的形象。

哪怕偶尔有人替他说话,也会瞬间被淹没,翻不起什么浪花。其实刘禅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不是没有道理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季汉的灭亡。

按理说,季汉只占据了益州一州之地,精锐力量又在夷陵之战中被刘备送了七七八八,输给魏国是必然的。然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后,通过对蜀地的完善治理,拥有了足够的资本。

不仅如此,丞相还通过强大的战术运用,逼得魏国左支右绌,最后只能靠强大的实力拖到诸葛亮魂归九天才缓过劲来。

正是因为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全情付出,让很多人对季汉的失败充满了惋惜之情。因此,向司马家投降的刘禅就注定要成的背锅侠,被骂是必然的。

其次,世人对刘禅能力的不认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刘备。

作为刘禅的父亲,他对自己的儿子等能力完全没有信心,在托孤的时候甚至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之”这样的话,足见刘备的失望。

受到刘备的影响,诸葛亮对刘禅这个年幼的天子也是不太认可的,所以才会出现他大权独揽的情况。

而刘禅又很有自知之明,从没有给诸葛亮拖后腿,因此就给人一种碌碌无为的既视感。

最后,大部分人总是习惯性把刘禅和曹操、刘备以及孙权这样的英主做对比,自然觉得他一无是处。但实际上,刘禅的治政能力在历代的帝王中处于中上级。

碌碌无为以及“扶不起”这样的评价实在有些过分低估刘禅了,其实诸葛亮在临去之前已经意识到刘禅强大的政治素养。

精准提问,展现政治素养

都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刘禅就是如此。他看着不起眼并非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治国理政的天赋点并没有点在最容易出成绩的对外作战上。

可惜的是,在三国这样的乱世,君主最需要的就是这方面的能力,这才是刘禅后世评价极低的根源。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诸葛亮心中对刘禅的认知和普罗大众也差不多,认为他“资质暗弱”,不可能成为一个贤明君主。正因如此,诸葛亮才会拼尽全力,想要在自己去世前搞定强大的魏国。

可惜的是,季汉和魏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实在是过于悬殊,加之魏国统帅司马懿深谙防守之道,没给诸葛亮翻盘的机会。因此,哪怕武侯天纵奇才,最终依然无法实现以弱胜强。

在最后一次北伐的过程中,诸葛亮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他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立马派人将消息传到成都。

收到消息之后,刘禅顿感五内俱焚、慌乱地六神无主,他是真心把诸葛亮视作父相的。过了好一会儿,刘禅才缓过神来,他一个人思考了很久,最终派心腹大臣李福前去探望。

到了五丈原之后,李福先是表达了刘禅的慰问,接着又询问诸葛亮有关丞相之位的继承人选问题。对于这一点,诸葛亮早就想清楚了,他先说了蒋琬这个名字,接着李福又询问蒋琬之后属意谁,丞相答道:费祎可以继之。

询问了所有国家大事之后,李福并没有离开,而是欲言又止。于是诸葛亮意识到,刘禅还有个关键的问题没问。他点头示意李福,鼓励后者继续询问

李福稍微酝酿了一下,接着便问道:“丞相百年之后,您的子孙后代应该如何安排?”

听到这个问题后,诸葛亮先是心头一惊,接着又感到欣慰。他吃惊的是,看似庸懦的刘禅居然会用这个问题来试探自己;而欣慰的是,刘禅的政治素养是没问题的,守护国家几十年是没问题的。

于是诸葛亮淡淡的回道:“若微臣的子孙侥幸还算成器,希望陛下能给他们赐官封侯,但不要让他们掌握实权”。

这个回答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向刘禅示弱,期待他可以多多照拂自己的子孙;另一方面诸葛亮也是表明,自己的后辈子弟对于权力没有任何想法,会永远忠于皇室。

刘禅收到诸葛亮的回答之后,果然就按照他吩咐的内容一一照办了。他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诸葛瞻,展现回护姿态;接着又将诸葛瞻封为武乡侯,这是一个拥有大量食邑却没有实权的爵位。

刘禅是否能力不足

说到这里,相信有不少人会提出质疑,单凭这一点就认为刘禅的治政能力出色,证据未免有些单薄了,并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事实上,真实历史上刘禅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就是他的执政时间,这一点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三国的二代中刘禅的在位时间最长,达到了恐怖的41年。要做到这一点是极难的,说明他对政权的掌控极为出色。

要知道,季汉可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铁板一块,其内部同样是存在多个利益集团以及复杂内斗的。刘禅能够平衡好不同势力的争斗,让他们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极其难得的。

其次,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看到五丈原诸葛宾天之后,就看不下去了。因此,在这些人的印象中,刘禅一直是个被人操控,无权无势的傀儡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刘禅前期会放权,是因为他全心全意信任诸葛亮,真的把对方当做了自己的相父。而诸葛亮离世之后,刘禅不动声色就将下放的权力收拢回来。

更难得是,在完成权力的收拢后,刘禅并没有成为独裁之君,而是依然全心全意信任蒋琬,将大部分治国职权交给对方。

无论是蒋琬还是费祎,他们在季汉的声望以及对朝堂的掌控都不能和诸葛亮相比。一方面是能力的差距,另一方面就是此时一部分权力已经被刘禅收回,自然无法做到权倾朝野。

不仅如此,诸葛亮北伐失败之后,季汉内部弥漫着严重的消极思潮,群臣对出兵魏国都存在极强的抵触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姜维依然能多次发动北伐,靠的就是刘禅的鼎力支持,否则他的提议早就被季汉的士大夫集团驳回了。

最后,刘禅还是华夏历史上难得的仁厚之君。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在季汉临近亡国之前,刘禅专门派人为诸葛亮立庙。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除他之外,再没有一个帝王亲自给臣子立庙。

不仅如此,刘禅还追谥了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和赵云,给了这些名将们最体面的身后名。因此,仅从对臣子的宽厚和信任这一点来看,刘禅就是历代帝王中最难得的。

结论

总的来说,通过临终前的一次试探,诸葛亮充分意识到刘禅出色的政治能力,也因此对季汉的未来有了一丝欣慰。而刘禅也确实遵循了诸葛亮的建议,全心全意重用了蒋琬和费祎二人。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刘禅都和痴傻以及所谓的昏君没有任何关系。但季汉和魏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实在是过于悬殊,失败其实是必然的;即便刘禅水平不错,面对这个异常棘手的难题终究是束手无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阿斗   魏国   崇祯   这一点   丞相   大众   素养   评价   能力   政治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