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毛选才知道,“以弱胜强”都是骗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惟乔的第100篇原创文章

最近读毛选,又有一些感悟,分享给大家。

从小我们就听说过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著名战役,对其中的以弱胜强津津乐道。

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都是表象。

赤壁之战,曹操败了,但并没有伤到北方政权的根基,几十年后,北方靠着强大的资源优势,平推蜀吴。纵使诸葛亮多有才能,也干不过魏国。

官渡之战,袁绍虽然败了,但河北四州仍然在,人口、钱粮优势都在,如果不是袁绍死得早导致内斗,哪有曹操的机会。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这篇中,教员告诉我们,“弱军对于强军作战的再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拣弱的打。然而当敌人开始进攻时,我我们往往不知敌之分进各军何部最强,何部次强,何部最弱,何部次弱,需要一个侦察的过程”

《井冈山的斗争》一文说,“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是战略的说法,是对整个战争整个敌我对比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确实是如此。不是对战役和战术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决不应如此。无论在反攻或进攻,我们总是集结大力打敌一部

虽然当时的红军力量很弱,但打仗绝对不是靠一腔热血去挑战强者,而是从强中找弱,集结力量,在局部战场形成绝对优势。创造一个以强对弱的环境,顺利打败对手。

其实在后来的战争中,我们都擅长使用这套方法。

用优势兵力,将敌人包围起来,阻断退路,然后再派一部分军队去阻击敌人的援军。围起来的敌人就一点点消灭,如果敌人很顽强,就不要硬碰硬,而是围着饿他,断了粮草后自然就成了弱者。

后来,我们通过不断积累,发展军队,拿下东北这个在当时工业最强的地方,逐渐增强自身的力量,完成了强弱的转换,取得最终的胜利。

强者都是亡于内部。内斗分化了自身的力量,被敌人逐个击破。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说,“军阀间的分裂和战争,削弱了白色政权的统治势力。因此,小地方红色政权得以乘时产生出来。但军阀之间的战争不是每天不停的。每当一省或几省之间的白色政权有一个暂时稳定的时候,那一省的统治阶级或几省的统治阶级必然联合起来用尽力量来消灭这个红色政权。”

国民党内部并不团结,他们互相牵制,才会落败。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也是如此,不同派系的人相互观望,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意真正出力。

研究这些战争对于我们有什么用呢?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战争。

当然有用,以弱胜强并不只是战争,还是社会的基本法则

富二代飞扬跋扈,还有富不过三代,风水轮流转等等,都在向人们传输一个观点,穷人也能以弱胜强,实现逆袭。

这都不对。

别人三代的积累,凭什么比不过你一代人的努力。

强者恒强才是大概率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以弱胜强   军阀   政权   强者   战役   敌人   红色   优势   力量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