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中原大乱,曹操仍能轻松碾压北方异族,不愧是一代枭雄

三国时期,从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之后的大约100年的时间里,中原群雄并起、战乱不断。

按照常理,这种时期处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往往会兴兵南下,给中原王朝造成很大威胁。

秦朝末期,匈奴就趁天下大乱的时机南下,收回了之前被蒙恬所夺的河套地区。

西晋末年,同样是匈奴趁“八王之乱”,直接出兵灭掉了西晋,开启了血腥的“五胡乱华”。

五代十国时期,契丹族则南下夺取了幽云十六州。

但是三国时期是个特例,当时中原都打成了一锅粥,但是北方的异族却始终没有南下侵扰中原。

即便是处于北方的曹操经历过赤壁之战这样的大败,匈奴人仍然不敢轻举妄动。

要知道,一百年后统一北方的前秦天王符坚,经历过淝水之败后,直接导致亡国。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问题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三国时期,中原各部的实力实在是太强了!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是一个能人辈出的时代。

有很多的名臣良将一直被后人铭记,无论是战场下的运筹帷幄,还是战场上的征战杀伐,都令人惊心动魄。

但是这些被后人广为传颂的事迹,几乎全部是在中原各部势力相互征战时发生的,对外族作战的事迹很少被人提及。

同样,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将,也没有多少出征异族的战绩。

其实这是因为当时中原各部对外族作战统统都是碾压,几乎用不着什么名将,也发生不了什么可以称道的大战役。

当时在中原的北方,主要有南匈奴、乌桓、羌胡等少数民族国家。

但是这些游牧民族,在中原各股势力的轮番打击下,根本没有任何兴风作浪的空间。

一、南匈奴

由于汉朝长期对匈奴作战,打的匈奴部落不断的向西迁徙,最终在中原的北方,只剩下相对弱小南匈奴。

到了三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边境上,匈奴已经不是规模最大的游牧民族。

东汉末年,脱离了东汉政府控制的南匈奴经常出兵进攻司隶、冀州和兖州地区,深入中原腹地劫掠。

202年,南匈奴单于呼厨泉与袁绍联合共同对抗曹操,被曹操击败后,南匈奴直接被曹操接管。

南匈奴归附后,曹操将匈奴单于呼厨泉扣押在邺城,委派右贤王去卑监国,自此匈奴已经名存实亡。

为了便于对匈奴的管理,曹操将内迁的南匈奴分化为五部:以居住在太原故兹氏县的1万余户为左部;

以居住在祁县的6千余户为右部;

以居住在蒲子县的3千余落居南部;

以居住在新兴的4千余户为北部;

以居住在太陵县的6千余户为中部。

每部虽然仍由本部落的贵族进行统帅,但是曹操在每部都派遣汉人担任司马,对匈奴进行严格监督。

南匈奴归附之后,为曹操控制的北方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曹操让匈奴人不再放牧,而且改为农耕,从而使土地不再荒芜,保证了农业生产。

而且曹操还大量征用匈奴人参军,以用来与中原各方势力以及北方鲜卑人作战。

二、乌桓

乌桓又被称为乌丸,和鲜卑族同属东胡人。

秦朝末年,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分别退至乌桓山和鲜卑山。

长期下来就分为两个民族,一支叫乌桓族,一支叫鲜卑族。

东汉末年,乌桓摆脱了东汉王朝的节制,并联合袁绍击败了控制中国东北境的公孙瓒,并与袁绍进行了联姻。

袁绍被曹操击败后,乌桓接收了袁绍的残存势力。

乌桓首领蹋顿多次袭击曹操势力的边境,劫走幽州百姓十万户。

207年,曹操为了彻底清除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乌桓这一北方边境的心腹大患,亲率郭嘉、牵招、张辽、徐晃、曹纯等远征乌桓。

当曹操率前锋骑兵行军至白狼山(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境内)时,突然遭遇蹋顿、袁尚、袁熙率领的二十万骑兵的袭击。

面对数量占绝对优势的乌桓骑兵,曹操手下大将张辽力劝曹操趁乌桓阵型未稳,快速进攻。

曹操采纳了张辽的建议,随后张辽率三千精骑杀入乌桓阵中。

一番激战之后,乌桓被全线击溃,就连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也被当场斩杀,二十多万乌桓军队缴械投降。

曹操随后将幽州、并州各郡乌桓共万余户徙居中原。挑选精壮人员编入自己军中。

218年,乌桓联合鲜卑反叛,曹操派曹彰、田豫平叛并轻松击败叛军,乌桓实力再次被严重削弱。

残留在故地的乌桓,因属地不久被鲜卑所占,均与鲜卑融合。

而内徙的乌桓人,则渐渐被汉人同化。

乌桓这个国家和民族,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鲜卑

鲜卑族在三国时期正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实力非常弱。

在三国前期各路军阀混战的阶段,鲜卑各部落被中原军阀公孙瓒压制的死死的。

公孙瓒是东汉贵族出身,被东汉朝廷派到辽东的一个属国当长史。

在那里,他多次带兵与鲜卑人发生过战斗,多次杀的鲜卑军队丢盔卸甲,最后公孙瓒被朝廷封为都亭侯,成为了镇守辽东的封疆大吏。

在辽东,公孙瓒组建了一支名叫“白马义从”的轻骑兵,这支军队全部骑乘白马,“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白马义从”一直是鲜卑族的噩梦,公孙瓒也一度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诸侯。

后期,虽然公孙瓒被袁绍击败,但是鲜卑族的日子也没有好过多少。

曹操大破乌桓之后,把鲜卑各部都吓傻了。

他们深知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他们开始主动与曹操交好。

鲜卑部族首领步度根与轲比能都开始向朝廷进贡。

曹操死后,魏文帝曹丕还将轲比能封为附义王。

到了后期,轲比能的实力越来越强,拥有十余万骑,开始为害魏国边境。

而且轲比能还打算继续整个鲜卑部落,建立鲜卑族政权。

于是深感威胁的魏国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将其刺杀。

刚刚有所起色的鲜卑政权立刻崩溃,再次陷入混战。直到五胡十六国期间,鲜卑部才真正崛起。

四、羌族

羌族位于中原政权的西方。

早在东汉时期,羌人就闹得很凶,东汉为了平定羌人耗费了巨大的物力财力。

但是羌族始终没有形成多大气候,因为他们始终没有出现过一个能统一所有部落的首领。

按照《后汉书》记载,羌人部落大大小小有150多个,单是凉州附近规模庞大的羌族部落就有十多个,其中还有亲汉人的部落。

所以在三国时期,羌族始终不足为患。

三国初期,羌族人被马腾所压制。马腾是蜀国五虎上将马超的父亲。

他的祖辈就是东汉大名鼎鼎的“伏波将军”马援,他的母亲是羌族人,所有他有一半的羌族血统。

马腾于汉灵帝末参军,由于身长力大,性格宽和,待人诚恳而因功升至军司马。

他先后投靠韩遂、董卓、曹操,但他的势力范围始终在凉州一带,在维护凉州一带安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国志》中这样评价马腾“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士进贤,矜救民命”。

到了三国鼎立时期,与羌族部落有接触的魏、蜀两国对羌族部落采取了不同的对待方式。

曹魏是坚持对羌族实施打击。

建安十九年,马超、韩遂等人率领羌、氐人组成的数十万联军反叛,围困城池,截断道路。

曹操当即命夏侯渊率军出击,夏侯渊采取“抛弃辎重,大胆突击”的战术,孤军奇袭,转斗千里,“虎步关右,所向无前。”

一举击破韩遂、宋建、马超、氐王等反叛势力。

此后羌人对夏侯渊一直是服服体贴。

但是蜀国则一直想把羌族拉为盟友。

诸葛亮北伐时,曾派人去联络一些羌人部落,打算与羌族结为同盟,一同对抗曹魏。

所以说,本国时期,羌人只不过是各个割据势力的雇佣兵或者是盟友而已。

那么,在那个名将层出不穷的三国时期,是谁在北境镇守中原呢?

主要有四个人。

一、曹彰

曹彰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生的第二个儿子。

和曹操的其它儿子不同,曹彰不太喜欢文学,反而武艺过人,因为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被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曹彰先后平定了乌桓的叛乱,又降服了鲜卑首领轲比能的几万大军,在镇守曹魏北方边境的过程中屡立战功。曹丕即位后,曹彰封为任城王。

二、阎柔。

阎柔自少在乌桓、鲜卑为俘虏,后来被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推举为乌桓司马,曾经大败公孙瓒将领邹丹,斩杀邹丹等四千余人。

后来阎柔归附了曹操。在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阎柔跟随出征三郡乌丸,并在白狼山之战中,受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张辽的指挥,击破乌桓。

因为在镇守曹魏北方上的作用和贡献,曹操待其如子,曹丕也将其视若兄弟。

阎柔一直负责镇守北方,统帅幽州兵马。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后,拜阎柔为度辽将军。

三、田豫。

田豫曾经跟随公孙瓒在辽东对付鲜卑,公孙瓒败亡后,田豫归附曹操。

田豫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

和曹彰、阎柔等人一样,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乌桓臣氐反叛,田豫率军大破乌桓,随后又挥兵前进,击败前来支援乌桓的鲜卑军队。

乌丸王骨进对官府不恭敬,田豫仅率领百余人到了骨进的部落,将骨进斩首。

田豫做并州刺史后。境外胡人闻知他的威名,相继来朝贡献。

四、牵招。

东汉末年,牵招归附于冀州牧袁绍,袁绍死后,他又追随袁绍之子袁尚。在曹操平定袁绍势力后,又归降曹操。

曹丕即位后,拜牵招持节护鲜卑校尉,驻扎昌平。

牵招担任雁门太守、护鲜卑校尉期间,他采取分化鲜卑各部的方式防止外族做大。

鲜卑首领步度根、泄归泥等与轲比能有矛盾,率三万多户百姓请求归附。牵招下令还击轲比能,杀死了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

轲比能与乌丸归义侯王同、王寄等结下怨仇,牵招又亲自率领归泥等攻打轲比能,在云中故郡打败轲比能。

牵招随后又与河西鲜卑等十余万家相联系,整治陉北故城上馆城,在此屯戍兵马,威震内外,远近胡人,都心悦诚服。

纵观这四名守护北境的大将,无论战力还是知名度,都不能和张郃、许褚等名将相比。

但是他们依然能够轻松碾压北方异族,打的他们心服口服。

所以在三国这个动荡的时期,纵然中原打的乱成了一锅粥,但是镇守北境仍然是精兵强将。

外族就算再凶悍,也敌不过这些久经沙场、能征善战的将领。

反倒是西晋统一天下之后,却被外族轻而易举的灭掉了。

看来,乱世出良将的确是个真理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中原   单于   羌族   辽东   公孙   乌桓   鲜卑   异族   匈奴   枭雄   东汉   势力   轻松   三国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