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洛阳可以是地理概念上的中原

#暑期创作大赛##崛起的河南力量##洛阳#

撰文:陈叨刀


撰写本文的初衷是有某地自媒体人妄图混淆视听,篡改历史含义,企图用不正确的历史观,边缘化洛阳在“中原”一词的重要性,用错位的时空来解读“中原”一词的发展演变,这种做法是别有用心的。因此特撰写此文,以解心中不快。为了不做错误引导,对古文记载及解读均经过查证。查证过程的参考资料均来自官方渠道,引用所有考古结论均经过考证以确保准确性,对古籍的解读均查询过官网,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考古网”、“全国哲学社会工作办公室”、“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知网”。


中原一词,近期在在诸多自媒体人的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多,主要原因是“中原”一词,不仅是个自然地理概念,同时也是具有人文地理的意义,也有中原文化传承的“正统”意义,这里我大概理解了某些人为何要抢夺“中原”一词,因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清晰可见的,似乎占领了“中原”一词就得到了文化“正统”的血脉传承,就能站在文化高点,来霸凌其他地区。对此,我对这种做表示法嗤之以鼻。

中原的地理概念

我这里将从“中原”文化概念和“中原”地理概念阐述,总结前人考古文献以及历史研究文献来还原中原一词。

“中原”文化区的发展脉络从近些年的考古研究中可窥探一二,自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的裴李岗时期,到公元1127年南宋时期中原隐形时期,中原文化区的形成是一个相互影响并相互融合的过程。从出土的文物可以佐证,不同部落文明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有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从刻符、图案、图腾等,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漫长且进化的过程。中原文化区的核心形成,从裴李岗时期部落文明的胚胎时期、初步成型的夏商时期,到最终成熟的秦汉时期,大致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

裴李岗

一、中原文化初步的形成于小范围地区,以豫中豫东南一带为主,后发展的黄土高原大文化区大整合期则以,豫西、关中、晋南为主前者则属于附属地位,龙山文化时期是整合了前两个阶段,逐渐摆脱了前者的影响,走向独自发展区别与其他地区的道路。但总体上是在黄土高原大文化区中孕育成长的。庙地沟阶段,是黄土高原大文化区的鼎盛时期,黄土高原的南缘河谷地带文化繁荣,极力向四方辐射影响原有部落文明。而后的龙山文化区,是再次整合再次繁荣的显现,此时的黄土高原文化区大致分为三个区域,1,阴山地区的北方文化。2,南部关中晋南豫西地区的尖瓶底文化,3,河南地区的鼎罐瓮文化。其中豫东豫东南地区在摆脱黄土高原文化的影响后开始复兴,并与西部关中晋南豫西地区形成对峙。二者的区别也越来越大。鼎罐瓮文化西进,直至夏朝初期文化,最终成为中原舞台的主角。中原的核心区域自此定格在了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和东南地区的山前平原地带。

裴李岗乳钉纹红陶鼎

仰韶文化鹰型陶鼎

参考考古遗址依次为:裴李岗遗址、仰韶遗址、半坡遗址、庙沟底遗址、秦王寨遗址。

二、传说时代的中原文化区比较好解读,虽然此时也有其他文化区的存在,但在出土的文物和历史的考证上,都有区别于鼎罐瓮文化的传承。二里头遗址考古的发掘,已经证明了夏朝的存在,虽然有部分民科不认可夏都,但夏文化已经从史记记载变为现实。此时的中原文化则以夏文化为主的区域从早期晋南关中以东豫西地区小范围地区,到后期逐渐从河南地区向四周扩大,文化范围已经不限于原有地区。商朝文化同样和夏文化一样有着同样的中原文化根源,相关博物馆及文物较多,此处不做过多介绍。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商朝同时期的其他地区,文化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其中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是关中文化区及三星堆文化区。

二里头遗址

殷墟遗址

新寨遗址、二里头遗址、商城遗址、殷墟遗址

三、正史时代记载的中原文化区;自周朝建立,中原文化区就进入了一个由狭义到广义的固化时代。从早期《诗经·小雅·吉日》中的“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到《洛阳伽蓝记》“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由此脉络可以看出,在一个历史时期阶段,中原的概念已经从广义文化区域概念,逐渐转变为狭义的以洛阳维中心的地理区域专指名词,这一专指名词,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这个时期有大量的人员前往南方,很多迁徙家族繁衍至今,后世的客家人自称“河洛郎”指的就是现如今的河洛地区。隋、唐、汉直至现在,中原文化区一直是围绕河南地区及周边地区有所更改,但总体上变化不大。河洛地区以及河南地区的百姓,自多称自己为中原人,其他地区提起中原,首先想到的也是河南。但从未听过关中人以中原自称。

后记:从中国古代文明的的发展来看,“中原”的概念一直与“中国”一词紧密相连,两者含义基本一样,人文地理意义指上相对于四方蛮夷戎狄的中心地区。现代中原一词的演变是根据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的定义,用现代中原的概念去解读古代的中原概念是错误的做法,同样以古代的中原概念解读现代的中原概念也是错误的做法。希望各位看官,能以正确的历史角度去解读,在相应的历史阶段去理解相应的中原概念,不要被网络奇文误导。


日本·白鸟库吉

这里有个小故事和大家分享:疑古派代表胡适,郭沫若,顾颉刚--胡适的学生,否定夏的存在并坚定的认为东周以前无信史,疑古派的观点大多出自日本人白鸟库吉的著作《支那古史研究》的观点---尧舜禹抹杀论。日本史学界“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观点在那个时期也被部分学者支持。以胡适为代表的疑古派提出“理性”、“中立”、“客观”的口号来践行:要史实不要史观的理念,这个口号与现在的疑夏都论者多像?是诸多民科奉为圣经的理念,只求辨不求证。但殷墟的出土已经狠狠打了疑古派的脸,沉寂许久后,现在夏文化遗址的出土疑古派又有卷土重来的迹象,当然这些疑古派这并不是主流学术界,而是自认为熟读《诗经》的民间行为艺术表演家,恰网络流量的烂饭的自媒体人。

疑古派顾劼刚著作

好,今天就就杠到此处。若有感兴趣的历史话题,可以留言区留言,咱们深入探讨。

扩展阅读参考文献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徐旭生

《关于考古文化的区系类问题》苏秉琦

《中华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

《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严文明

《东方文明的摇篮》严文明

《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严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李伯谦

《东周与秦代文明》李学勤

《古代中国考古学》张光直

《龙山文化与良储文化衰变奥秘》俞伟超

《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的形成》赵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请区别于网络神棍赵辉,同时给出链接以便大家阅读后区别教授文笔与神棍文笔「链接」)

《“中原”述义》罗家湘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保留编撰者署名。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不能识别来源,不妥之处请联系删除,感谢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中原   黄土高原   关中   文化区   洛阳   遗址   中国   时期   地理   概念   地区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