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之死谁的责任最大(三国谈)

每看《三国演义》,总觉得马谡不该死,也死得冤枉哉。而他的死,除了他自己作死之外,谁的责任最大呢?我认为,当然是诸葛亮,原因有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是忘了先主的临终遗言。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就对诸葛亮说过,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结果呢?诸葛亮用了,还让他去守具有魏国通往蜀国汉中粮道的咽喉之地街亭。这不是小用,而是大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性质的要位。果然,街亭一失,蜀军先攻下了的天水、安定、南安三郡也重新被魏军收复,蜀军的第一次北伐彻底宣告失败。

二是对马谡的才能认识不足。纵观马谡的一生,他作为诸葛亮军事作战部的高级参军谋士,是很称职的,他为诸葛亮南征孟获献的攻心为上之计,以及诸葛亮准备伐魏,独惧司马懿执掌兵权而献的反间计都是非常成功的。而马谡作为高级参谋,虽然熟读兵书战策,但没有独挡一面和带兵攻杀的实践经验。比如,到了街亭现场,还按兵书上说的“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而不知按实况安营扎寨。马谡公元223年,即刘备托孤那年以后,跟随诸葛亮从事军事谋略,到228年失街亭,长达五年时间,居然没把马谡识透,确实不能不说其没有刘备识人的独特本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是没有派一个能镇得住马谡的副将。在第一次北伐,连续攻取天水三郡,威逼长安的大好形势下,马谡急于建功,以身家性命担保,哭着喊着要去守街亭,诸葛亮也曾犹豫过不想让他去守,但抗不住马谡的软磨硬泡,让他去也罢,结果派了个一向谨慎有余,而威摄不足的王平,且这王平还是曾是魏国过来的一个降将,去作他的副将,致使马谡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不听诸葛亮临行前,要他在要道扎营的一再叮嘱,非得要去山上扎营,实现他教条的“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口号。

我想,诸葛亮如果派赵云,或者魏延作副将,马谡又岂敢放肆?或者,改一下,就像黄忠作将,法正辅佐,斩夏侯渊,夺取定军山一样建了奇功,岂不两全其美?!

总而言之,马谡之死,不得其所,令人惋惜。但诸葛亮还是仁爱有加,仅杀了马谡,而厚待其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白帝城   魏国   南安   汉中   天水   街亭   副将   兵书   势如破竹   居高临下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