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的一生,看大唐的王权迭代,辉煌盛世也无法阻挡王朝没落

唐宋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空前大繁荣,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浪漫主义诗词作家与豪放派词人,他们的作品相当具有代表性,而在这其中,李白更是两种文学流派的代表。在本文中,笔者将与大家共同“穿越”回到中华文明最为繁荣的时代,通过了解他们的人生境遇,走进大文豪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一下唐朝的文人气节。

大唐盛世: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如果说到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能够称之为“盛世”,想必大家会有很多答案:汉朝、宋朝、清朝、又或者是横扫亚欧大陆的元朝……?但笔者认为,聊到盛世时要提上排名的一定是唐朝。

唐朝统一中国,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后,唐朝的政治环境可以说是相当稳定。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以开明的政治理念、德心仁厚的政治追求在统治阶级营造了一个清朗圣明的政治环境。再加上科举制的发展完善,以及统治者对科举制的竭力推崇又为培养人才提供了标准与渠道,为这一时期文学家大规模出现提供了保证。

受稳定开明的政治环境补益,唐朝的经济发展也比较发达,除稳定的农业的农业以外,手工业与商业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

经济繁荣无疑是对人民群众直接影响最大的因素,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人民安居乐业。

经济与政治的强大自然会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较强的文化自信使得大唐成为文化包容性以及开放程度相当高的朝代。在这期间就接连不断的冒出文学巨头:李白、白居易、杜甫等大量文学家和艺术家。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李白;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中的某个时期,与心中的李白相遇”。

解读诗仙李太白

浪漫者:李白

李白出生在巴蜀地区,此时武则天当政,被世人称为“贞观遗风”。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小贞观”,武则天凭借自身巨大的政治魄力,开始削弱权贵,提拔重用正直且有才能之人。例如我们熟识的狄仁杰、魏元忠等人;在科举中首创殿试,破格录取人才,对于有才之人来说,李白出生的时代不可谓之不好,在武则天去世后,五岁的李白开始发奋读书,他也想为这大唐出一份力,也想在大唐留个名。

15岁时,李白已经拥有过人才气,并备受当时乡党名流褒奖。少年的他已流露出张狂恣肆之心,除喜欢吟诗作赋外,还喜好钻研剑术,喜欢行侠仗义。在《侠客行》当中就有他对任侠的向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时候的李白其实就已经在心中埋下了一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种子,而这样的种子也渐渐生根发芽,成为李白的毕生追求。

24岁时,李白离开故乡,踏上远游的路途。旅行至庐山时,挥笔写下极具浪漫色彩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于这时候的李白来说,自己行游犹如飞流直下的瀑布一般磅礴、势不可挡,自己的人生与未来也将会如苍穹宇宙般巨大。在这一时期,他用“银河”描述“瀑布”的夸张手法充分展现了他极具张力的文风,也为他的“狂”埋下了伏笔。

十年献附求官:李白

古人说:“二十弱冠,三十而立”,而李白到了30岁这样的壮年,却已经走到了郁郁不得志的终点。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商人及其子弟不能通过常规的考试走上仕途,李白由于出身于富商不能通过科举来当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从公元730年开始,李白就只能通过献赋的方式来博得统治者的关注。在当时,唐玄宗身边的红人高力士,可以说是唐玄宗身边的红人,配合玄宗平定了太平公主和韦皇后之乱后,他的权势地位到达了顶峰。全国地方的奏折大多都由高力士批阅做决,但当朝皇帝亲宦远贤,李白如此献赋求官,一献就是十年。

在这期间,李白不仅为唐玄宗献上了《明堂赋》以歌颂国家政治开明,繁荣昌盛的景象。又趁皇帝王猎时献上《大猎赋》以吹捧唐玄宗在组织王族狩猎时的雄风,可这些赋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玉真公主画像

直到李白进入长安后,通过张卿向当朝公主献上了,祝愿玉真公主早日成仙的《玉真仙人词》后,他才终于一步一个脚印的进入到上层统治者的圈子。当他准备离开长安时,李白还是选择拜会贺知章并献上了早已写好的《蜀道难》,恣肆的文采与潇洒的文风,令贺知章震惊不已,并直言李白并非凡人,而是“太白星”,这也许正是“李太白”的由来。

随后,李白又在长安城中停留三年,撂下一句“行路难”便离开了长安。对于此时的李白来说,蜀道的险难已经闯过,回味自己30余载,空有一身政治抱负却难以施展,心中不免愁闷苦涩,尽管心中已经愁闷到已经“停杯投著”,他内心最深处的精神内核与梦想仍然是“乘风破浪”和“直挂云帆”。

这时候他的“狂气”已经稍有收敛,但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和乐观向上的“性格张力”却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李白适逢命运转机

如果李白就这样离开长安,或许还能够凭自己向道之心从此不再过问国事政治,就此过上“金樽清酒”的奢华生活,但命运却给李白开了一个玩笑,到742年时,李白也终于听到了朝廷的回响。

首先便是自称“四明狂客”的贺知章对李白的高度赞誉。贺知章本身为人就十分旷达,与李白一样嗜酒如命,在宗教信仰上也属道教,在爱好、性格、宗教等方面都与李白不谋而合。贺知章在年少时高中状元,在当时非常受皇帝青睐,李白拜会他时,贺知章正任秘书监一职,在皇帝面前能说上话。除此之外,贺知章本人也颇有才气,在诗文上更是能够写的一手“绝句”,在文学界中也相当有声望。李白得到贺知章的赞誉,无异于是对李白才气的肯定。

其次便是被李白称为“玉真仙人”的玉真公主,对李白在道教上的认同感。由于武则天称帝、唐朝思想高度开放的缘故,女权思想盛行,那时候很多不愿嫁人、或为了追求爱情的女性通常选择比较体面的“道士”身份。例如唐朝有名的女道士鱼幼薇,玉真公主也开始了修道之路,当与李白相遇时,玉真与李白谈道甚欢,借助其公主身份,也是帮助李白在唐玄宗面前狠狠“刷”了一波好感。

从潇洒顽强的“麻雀”,变成了供王公贵族赏玩的“金丝雀”

李白进宫那天,应该是他一生之中最开心的时刻,皇帝亲自“降辇”而迎,“降辇步迎”什么意思?大概和“周公吐哺”的重视程度差不多,即皇帝跳下车来接见他,可这并不意味着李白就能够平步青云在宫中运筹,又或是能够担任一方父母官为民造福。

唐玄宗当即便与李白谈论起当时国事,李白凭借少时云游对答如流,唐玄宗当即便赐李白为供奉翰林。

但尽管如此,虽然无限接近举国上下的中心之核心,却只能成为一个旁观者。因为供奉翰林的职责很简单,就是陪伴在皇帝左右,给皇族作诗玩乐。

李白也彻底从一只顽强自由的“麻雀”,变成了被锁宫中供贵族赏玩的“金丝雀”。与其说是他得到了唐玄宗的“重用”,倒不如说是李白得到的是当朝皇帝的“宠爱”。

高力士脱靴

皇帝非常“粘”李白,唐玄宗每逢出游必定选择李白伴于左右,依靠李白的才气将每次出游都精彩的记录下来。例如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欣赏牡丹,李白便写出了惊泣世人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短短两句将杨贵妃绝美的容颜,描写的栩栩如生。不仅如此,他还为唐玄宗写出了:“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这种歌赞天下太平的诗词。

如果李白一生如此收敛狂气,历史可能也就不会留给我们一个浪漫潇洒的李白了。长期被“困”于宫中的李白在精神上正在渐渐的失衡,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李白本是一个恣肆放旷性格的人,在皇帝身边24小时的“收敛”早就已经令他新生不满。与此同时,他对自己作为一个“戏乐官”的身份也越来越感觉迷茫与困惑,犹如失去信念与希望,整日饮酒麻痹自己,与贺知章这个“酒友”经常喝的昏天黑地。

最后,因为奉命醉酒起诏,要求高力士为其脱鞋,引得宦官们的不满,进谗于皇帝,最终李白被唐玄宗所疏远,赏赐金银后逐出皇宫。

郁郁不得志,醉酒后“登仙”

关于李白的死因,从古至今一直不断涌现着各式各样的民间怪谈,但可信度最高的还是李白喝酒喝死、或晚年病死以及醉酒跌入水中溺死的说法。

其中病死似乎有史可考,在《旧唐书》中有对李白病死于李阳冰家中的记载。李阳冰是李白的叔父,在历史上也是一位能人,李阳冰最大的贡献在于将李斯所创的小篆发展了下来,李阳冰的小篆曲线较多,看起来跳脱活泼,留有《谦卦碑》,碑石虽然已经残破不全,但其中的书法依旧遒劲有力,雄健而不失活泼。

据记载,李白病逝于李阳冰家中,临死将自己的心血文稿交给了叔父,这也是我们能够欣赏李白遗风的一种方式,可信度更高。

除病逝外,喝酒喝死也被史书《新唐书》记载在内:李白过度饮酒,死于安徽宣城。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仔细思索起来,更像是对李白的死因进行了丑化。李白虽说是嗜酒如命,但古时酒水度数很低,当场喝死的可能性还是非常低的。

第三种则是“科学”的将李白的浪漫色彩夸张到了极致。李白醉酒而“捉月”,失足落入水中,溺水而亡,这样的说法始见于元代的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这样的说法将李白的浪漫与潇洒勾勒到极致。

杜甫对李白有“佯狂”的评价,大概意思是说:李白经常借助醉酒来做出自己想做却不能做的事。他的一生似乎确是做过这种事,比如醉诏让皇帝尤宠宦官为他脱鞋就不难看出,待到了知自己时日不多时,很难想象,一个白发苍苍的狂老醉酒在水滨,回顾自己一生献赋十年,心中的抱负到死也将无处施展,他再也梦不到“乘舟梦日”,也无力再“垂钓碧溪”,自己一生或许已经被险难的蜀道拦在了“歧路”之中,眼前一片镜花水月,勇敢地选择阔步向前……

历史上地李白已经死了,但人们心中的李白一直都在

真实的李白云游四海,极尽坎坷但却潇洒不尽,一身武功也曾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我们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也会不间断的遇到困难并且坚强的活着,在时间之外的维度上,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终究可以与心中的“那个人”重逢,那个人既是少年任侠的李白,是心怀抱负的李白,是郁郁不得志的李白,是那个看清世态炎凉,选择辞官归隐的李白。

我们应该感谢他,如果没有他,或许我们在看大唐盛世之时,除了经济繁华可能看不别的。一定会觉得精神世界里,确实少了一位与我们可以产生精神共鸣的“仙”,他可能只是觉得自己生在大唐,一身的抱负没有释放,只是做了一位摆弄文字供权政玩赏的鸟雀,却没想到自己流下的那些经点名句,令每一位后世人感叹其才华非凡的通是,甚至是因为他的诗句,后世之人对大唐心生向往,心生敬畏。因为李白在的时代,就算不是大唐,也一定是一个潇洒、畅快的时代。

【参考资料】:

《李白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作者安旗

《天生我才·李白传》,作者韩作荣,浙江人民出版社;

《唐才子传》李白篇目;

《李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22年,作者李长之;

《李翰林集》,宋朝·杨齐贤;

《草堂集》10卷,唐代·李阳冰(大部分已经散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大唐   王权   李白   开明   王朝   长安   科举   抱负   唐朝   盛世   皇帝   辉煌   公主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