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遗甲铸辉煌:一代传奇人物-能征善战的努尔哈赤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是清王朝的开国鼻祖,堪称一代传奇人物。他擅长谋略、勇猛善战,从25岁时起兵,花了短短30余年,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打造了一支当时空前强大的武装力量——八旗军。1616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两年后“告天”誓师,宣布所谓“七大恨”的兴师榜文,主动发起对明战争;1619年大败明军于萨尔浒,继而攻取辽沈地区,几年间席卷辽东七十余城;1626年出兵宁远,被明军将领袁崇焕凭借红衣大炮击败退走后又接着亲征喀尔喀蒙古,打赢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战役。同年8月11日,努尔哈赤病亡,在清朝鼎定江山后被尊为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才军事统帅:出神入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戎马一生,除宁远一役受挫外,几乎战无不胜。他虽然出身边远蛮荒的小部落酋长家庭,却通晓蒙汉语言,并熟读《三国演义》,精通军政韬略;虽然没有受到系统的军事理论教育,但在长期战争实践中日益成熟,对军队组织、训练、指挥都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尤其在作战指挥上,重视情报侦察、奇正结合,注重用谍行间、里应外合,善于铁骑驰突、速战速决,堪称“用兵如神”。特别是在决定性的萨尔浒战役中,努尔哈赤充分展现了其军事指挥才能,在他的指挥调度下,后金军“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利用山高路险的自然环境和明军各部抵达战场的时间差,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在三天之内,以轻微的损失,一口气全歼了四路明军中的三路,一举赢得了对明战争的战略优势。

位于沈阳市的沈阳故宫,是满清入关前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与北京故宫一同作为中国仅存的两座皇家宫殿建筑群。

在这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中,他的指挥灵活多变,战前侦察、诱敌深入,据险控要、故布疑阵,巧设埋伏、假传军报,聚强击弱、一鼓作气等作战手段熟练运用、巧妙配合,展现了他在军事艺术上的出神入化。

克敌制胜撒手锏:骁勇善战有八旗

在统一女真和与明军的长年战争中,努尔哈赤深刻理解兵器的重要性,他麾下的军队不仅组织严密、军纪森严,而且甲坚兵利,武器装备之精良超过明军。除了高度重视刀枪铠甲等传统冷兵器的打造之外,还注意收缴战败明军的枪炮弹药、收编投降的武装队伍,以此增强后金战力,同时根据装备演练新的对战阵型。据记载,努尔哈赤进攻时往往利用厚实坚固的盾车,掩护军队突入敌阵展开肉搏;攻城时一般先用大型火铳远距离击打城墙,再看准时机命士兵用云梯蚁附登城,作战时常常势如破竹、一鼓而下击败敌人。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根据女真社会的狩猎组织形式,以传统的猛安谋克制为参照,创立的社会生活军事一体化组织,这也成为整个清代的根本制度。在八旗制度下,丁壮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每三百人为一牛录,由牛录额真率领,牛录之上设有甲喇、固山为首领,所有人都编入各旗,每旗设一旗主贝勒。这种兵民合一的编制模式,非常适合他整合和统一来自女真各个部落的部民,加上渔猎民族本身擅长弓马骑射、刀枪肉搏的天然加成,使八旗成为一支极其骁勇善战的军队,成为他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

金庸说:“自成吉思汗以来, 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 此后两百年间在 全世界所向无敌。”图为吉林市满族博物馆的努尔哈赤铜像。

八旗的鼎盛与衰弱

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制度,1601年努尔哈赤初设黄、白、红、蓝四旗,1615年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确立了八旗制度,1642年皇太极完善了八旗制度,在八旗满洲外,再设八旗蒙古和八旗汉人。1651年顺治帝亲政,由他统领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定为上三旗,剩下五旗由诸王、贝勒掌控称下五旗。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攻下北京,这个生活于白山黑水间的女真部族,只花了28年就成就霸业,八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迁都北京后,清朝确立了“首崇满洲” 或称“满洲根本”的基本国策,保证满洲八旗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在朝廷以满人文武官员为首。

在全国军事要地,派八旗兵进驻,以八旗营区为中心,巩固其统治。清政府给八旗子弟提供的特权和丰厚待遇,使他们养成奢靡之风,早期的勤朴善战已不复存在。在乾隆时期国力尚强时,朝廷就为加强八旗管理、寻求八旗出路试过很多方法,但他们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没人愿意回东北开荒;增加兵额也赶不上人口增长;拨款为他们还债,他们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国力日衰,八旗生计日益艰难,旗地少旗丁多,旗人不善经营,难以维持生计,贫富分化更加激烈。另外,长期优待、分田分钱、远离战场,造成他们不事生产、骑射荒废、追求奢华、懒惰成性,不仅影响战斗力,还破坏社会安定,赌博游荡、预支饷银、违法乱纪等事时有发生,八旗成为每一位皇帝都要面临的头疼问题。八旗助清王朝打下江山,也加速清王朝的衰落。

军事谋略家:政治利益至上

努尔哈赤善于判断形势,制定适当的方针策略,对主动来投者,施以厚待;对坚拒不从者,出兵围剿,歼灭守兵,余者为俘;对战败归降者,授予官职,编其旧部为其所管。他还采取联姻、会盟各种手段,对周边的蒙古部落软硬兼施、不断示好,尽可能结为同盟。后期他对蒙古实行抚民固边政策,通过相互婚娶、编入八旗等加强辖治,这种政策延续清代始终,正如康熙帝所说:“昔秦兴土石之工,有效解决了千年以来的北方草原边防问题。

在汉人方面,实行的是“拒敌者杀之,不与敌者勿妄杀”的政策,虽然战时多次发生不加区别的残酷屠杀,但主动归降的汉人待遇与后金人相差无几。然而,取得多次对明朝作战胜利后,他对汉族人越来越猜忌苛刻,不是在攻城时杀戮一空,就是俘虏后为奴为仆。到努尔哈赤晚年,还把投降汉军普遍编入八旗为奴,甚至对被征服地区的贫穷汉人展开灭绝性的大屠杀。

卓越的政治智慧:是非功过后人评

努尔哈赤很有政治智慧,他重用功臣,给予特别待遇,丰厚赏赐,让他们荣辱与共,自觉为国尽心。对待人才,他注重用人唯贤,不仅知人善任,而且公平公正、赏罚分明,吸引了很多有才之士,为其出谋献策。他在文化上也有突出贡献,命人创制满文并颁行全国,使书写、记载、交流、翻译等都更为便利。

努尔哈赤用祖父和父亲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起兵,采用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策略,一步步建立后金政权,并在多个方面展现其过人才华,如《清太祖实录》中所记:“自二十五岁只身崛起,带甲仅十三人,不侵无罪者,中正合宜,天故祐之,削平诸部,及征大明,得辽阳广宁地,又征蒙古,威名大震,有光于祖考,兴国开疆,以创王基。”

图为沈阳故宫内保存的八旗盔甲,盔以牛皮为胎,上面配有缨管,用于安插盔缨。甲为上衣下裳式,上衣圆领,带左右护肩、护腋,下裳分左右两片。甲的表面布满铜镀金帽钉。

参考文献

[1]谭雪.清朝前期内地驻防八旗的军事部署(1644—1735)[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31(01):46-50.DOI:10.16595/j.1671-055x.2019.01.009.

[1]庞广仪.再论清朝“八旗为本”的制度建构与变革(一)[J].河池学院学报,2016,36(04):79-84.

[1]庞广仪.再论清朝“八旗为本”的制度建构与变革(二)[J].河池学院学报,2016,36(06):80-8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努尔哈赤   贝勒   爱新觉罗   女真   满洲   蒙古   善战   汉人   清朝   传奇人物   辉煌   制度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