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康熙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超级大国,八国联军或许不是威胁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八贤王”,一位是宋朝的赵元俨,另一位是清朝的爱新觉罗.允禩,前一位历史上争议不多。

而后一位满人“八贤王”,生死前后褒贬不一,似忠似奸,连死因都是满满的扑朔迷离。

清圣祖康熙皇帝一生共有35个儿子,允禩是第八个,他在康、雍两朝,口碑甚佳,人称“八贤王”。

小编认为:如果康熙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提前开始洋务运动,成为集农业与近代工业为一体的超级大国。

内有农商经济支撑,外有坚船利炮固守国门,中国也不至于会发生鸦片战争以及八国联军入侵的悲剧了!

有人会问: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勤勤恳恳,励精图志,补了康熙王朝的窟窿,充了乾隆王朝的国库,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正是由于他的承上启下,开启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哪里还有这位八贤王的什么事!

小编愿与各位历史君带着疑问,说说自己的观点!

太子被废之后,皇位除了四阿哥与八阿哥最有资格,其他皇子都是陪跑。

儿子的多与少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康熙帝很有几个能干还有本事的儿子,那段历史被称为“九子夺嫡”!

康熙九子当中,长子允禔、太子允礽、三子允祉、四子允禛、八子允禩、十三子允祥、十四子允禵(老九老十都是凑数的货),再把老二这位不争气的太子除外,只要康熙帝一句话,以上六个儿子都有能力做皇帝。

这就是康熙帝的喜与忧,喜的是后继有人,不像刘备就一个傻瓜子,沒得选。忧的是这六个儿子有本事不说,还都有觊觎皇位的雄心壮志。

原本,康熙是想让太子继位,奈何太子多次让他失望,康熙只能放弃这个想法。

长子允禔虽有才能,别说太子出事,任何弟弟出事了,他都第一个跳出来幸灾乐祸,帮老爸清理门户。

做大哥的连小弟们都不能容,又怎么能容天下?选他就是瞎了眼。

十三子允祥和十四子允禵,两位都是可以带兵打仗的主,都可以称将才。

但是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两位阿哥的才干都偏重于前者,都沒有像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那样,有过尚书房、内务府、翰林院以及与经济打交道的经验。

说白了,管老百姓不光是靠刀光剑影,还得靠“半部论语”。康熙帝从头到尾就指望两个小子辅佐未来皇帝,保家卫国,看家护院的。

所以不可能有“传位十四子”,以及篡改遗诏等无稽之谈。可以肯定的是,两位阿哥都有接班的心思。

对于三阿哥和硕诚亲王允祉,不少人认为他有贾诩之才,曾是《古今图书集成》等书的编撰主持,让人误以为他只是个书呆子。

但其实他是个文武全才,同时还像贾诩一样另类,人们总以为另类一般都默默无闻,其实他们一直等待着惊天动地。

太子未倒时,允祉呵护太子,只是为了将来的荣华富贵。太子彻底垮了,立马揭发大阿哥怎样谋害太子,想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而这也让康熙发现了允祉的真实面目,不愿意再搭理他,而他的四弟胤禛(雍正皇帝)也不糊涂,最后收拾的就是他。

倘若用排除法,站在康熙帝的角度,考量了他以上几个青春实力派的儿子。最后将打进决赛的选手定格在四阿哥与八阿哥身上。

为什么最后的赢家是四皇子胤禛,“八贤王允禩”为什么会输?

八阿哥的生母卫氏是满洲正黄旗包衣(官奴身份)人,卫氏父亲(八阿哥外公)做到正五品官员,在康熙帝众多嫔妃当中,卫氏的娘家背景是低贱的。

卫氏在未封为“良妃”之前,允禩一直由大阿哥之母惠妃那拉氏抚养。卫氏被封为妃等了近二十年时间,真正是母因子贵,她也只为康熙生了这么一个儿子。

四阿哥生母德妃,六年当中为康熙帝生了五个子女,包括十四阿哥允禵,几乎一年生一个,六年当中即从嫔升为德妃,可见康熙帝对四阿哥生母的宠幸。

有史学家拿两个人的生母说事,是有道理和根据的,所以两阿哥一出生,四阿哥就占了优势。

正是由于生母的地位低贱,这位八贤王打小就勤奋努力,待人谦恭和善,也深得包括康熙帝在内的所有人的喜爱。

康熙帝之兄裕亲王评价:心性好,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等皇子对八贤王是“俱听其指示,俱视其为师。就连四阿哥自己也曾评价八贤王:论才具,论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

可以说在康熙王朝时期,除了有真才实学,做事干练外,八贤王是为数不多的在汉满两族都极有威望的满人与皇子。

这恐怕是通过虚伪面具、沽名钓誉做不到的。

在短短二三十年间,无论是在王公贵族,还是大小官员,或者是文人墨客之间,八阿哥都落了个好名声。

然而大家给的好名声,却并未给八阿哥带来好果子!

其父康熙帝说:前因满汉大臣有请立八阿哥允禩之言,朕深忿恚,欲俟朕剧疾少愈将废皇太子获罪时,乘隙紊乱国家。——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又说: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允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

从喜欢这个皇八子,到其威望高了心生厌恶与妒忌,皇帝老子什么话都说得出来,更何况是对他的亲生儿子。

小编有个疑问:如果太子允礽不被废,或者是太子本身就不错,那么八贤王的名声不是一样好好的吗?

结果是,康熙帝环顾四周,只有自己的四皇子埋头苦干,还甘于落一个坏名声!

四阿哥胤禛才是真龙天子,潜伏得最深,给老爸来了一招瞒天过海,是个为人低调的老实人!所以说最没有想法的人往往最有想法,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康熙传位于八贤王,清朝又会是怎样?

虽然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算是在中国历史上,排得上号的有作为的皇帝。

但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允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才。”又说:“允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深知其能办大事。”其溢美之词,跃然纸上。

甚至亲自说出了当时众口之辞:“从前众人皆推廉亲王为皇太子,视为奇人。”

这位八贤王自幼学会了满、汉、蒙等文字,并勤习骑射。其为人亲切随和,待人处事体贴入微,灵活办事,往往不拘泥于规制,并广结善缘,与众多王公朝臣相交甚厚。

康熙帝在位时,他办的种种事务,都受到朝臣的肯定。

以至于康熙帝在重选太子时明言:“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

那意思明着告诉大家,不要选他嘛。

可是还有大量朝臣,拂拗圣意,硬着头皮推举这位八阿哥为新储君,可谓“八贤王”之称并非虚名!

正是这位八贤王,在当时广大的汉人学者中也有极好的口碑与威望。

他能虚心学习汉人文化,广开言路,提拔并帮助文人进入仕途,帮助有作为者施展理想与抱负。

在他那个时代,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不久,而由于中国大量茶叶出口到英法等欧洲国家,加大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

以八贤王的个性与素养,一定会放下身段,不会以大国君主自居,并且会对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及接踵而至的工业革命产生极大的兴趣,极有可能接受西方工业技术的传播,从而提前改变中国这片古老大地的农耕文化,推动中国自身工业的启蒙与发展。

中国的茶叶,当时赚取了欧洲大量的白银,如果康熙传位于八贤王,他何尝不会用这些财富去引进西方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呢?

倘若真能如此,中国必然將与欧洲列强同时进入工业化时代,并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一个工农业均衡发展的国家,在短短数十年就能一跃成为整个世界的超级大国。

不仅如此,中国的历史将会被改写,整个世界史将由中华民族唱主角,又怎么会发生鸦片战争,中国人又怎么会留下八国联军侵略国土的屈辱记忆呢?

参考文献:

[1]苏继红,李启顺.基于学科大概念的深度学习——以“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14):55-57.

[2]李金飞.论清朝的疆域“大一统”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72-80.

[3]唐进,郑川水.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的极端化发展[J].机构与行政,2023(01):62+64.DOI:10.13636/j.cnki.jgyxz.2023.01.00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清朝   鸦片战争   康熙   雍正皇帝   王朝   朝臣   超级大国   生母   阿哥   皇子   欧洲   亲王   联军   中国   太子   皇帝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