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学费却拒绝当传教士,容闳怎样实现进入耶鲁大学的梦想?

1847年1月4日,18岁的容闳跟随布朗夫妇在广州的黄浦港登上一艘名叫“亨特利思”号的美国帆船,开始了他们人生中的首次惊涛之旅。

帆船在大洋的惊涛骇浪中颠簸了整整98天后,终于在1847年4月12日抵达了纽约。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生活,布朗夫妇特意将他们接到家中,学习当地的语言和生活习惯。随后容闳等三人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孟松中学学习,这也是当时美国最著名的大学预备学校。就这样,容闳开始了他在美国崭新的生活,他在这里还遇到了一位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人。这个人就是孟松中学的校长——查理·罕蒙。

美国孟松学校

据容闳回忆,无论是在古典文学或是在现代文学方面,查理·罕蒙都有感染学生的能力。在查理·罕蒙的引领下,容闳对未来的目标更加的清晰,他立志也要像查理·罕蒙一样进入全美最好的耶鲁大学。

这个时候,同行的同学黄胜因病已经回国,另一位同学黄宽则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医科,只剩下容闳独自一人留在美国。而布朗夫妇为他申请的资助经费,只够读完预科学校,如果继续读大学,还需要很大一笔钱,这成为了容闳当时最头疼的事情。那么,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青年容闳

为了解决求学的经费问题,容闳决定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实现自己进入耶鲁大学的梦想。半工半读说来容易,真正去做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准备入学考试的巨大压力,让容闳没有足够的时间打工赚钱,而辛苦赚来的钱也不足以支撑高昂的学费。

就在容闳感觉自己力不从心,前景渺茫的时候,布朗先生和罕蒙校长都建议他去申请资助贫苦学生的助学金。但是,申请助学金有一个条件,就是要保证毕业后回中国要当一名传教士。

布朗牧师

在这一重大的人生抉择面前,此时已加入基督教的容闳,还是坚决地拒绝了。关于这件事,容闳在他的回忆录《西学东渐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根据以下几个原因,我绝不能签字。首先,这样做会妨碍和限制我发挥自己的作用。我需要行动上完全自由,以便利用一切机会为中国谋福利。志愿书一经签字,我就受到束缚,很可能坐失为国家谋福利的机会。其次,在中国或其他国家,布道不是唯一造福国家的职业。第三,这种性质的誓约,会妨碍我利用中国这样的国家所提供的条件去为之效力。”

解释完原因之后,容闳还不忘对这份资助表示感谢,他写道:“我必须谢绝签订这项誓约,同时我也谢绝接受你们对我的帮助。对于诸位的好意,我表示十分感谢。”

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容闳果断拒绝了助学金的附带条件。这意味着学费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虽然此时把容闳带到美国的布朗牧师对容闳的决定感到失望,但他并不愿意看到这位年轻人的远大理想就此折翼。

1850年夏天,布朗到南部去看望他的姐姐,顺便拜访了几位乔治亚州萨瓦那“妇女协会”的会员,对她们说起了容闳的情况,他们很欣赏容闳的才华和志向,答应无条件资助容闳的学费。

耶鲁大学

得到这个好消息,容闳自然是欣喜若狂,他重新鼓起勇气投入到入学考试的准备之中。虽然当时容闳只读过十五个月拉丁文、十二个月希腊文和十个月的数学,但由于他学习刻苦用功,他最终如愿以偿被录取。从此,耶鲁大学迎来了第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学生。

明天请继续关注:求学耶鲁扬名校园,容闳因何放弃留美任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耶鲁大学   学费   布朗   半工半读   大洋   誓约   助学金   传教士   美国   中国   梦想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