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并不是单纯的此消彼长-民族融合与南北经济变化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古以来,服饰、发型不但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的象征与写照。一旦这些发生了改变,则说明王朝的更迭,也因此这些属于一个民族的特殊性标志,为何会在古代士大夫心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主因。比如,历史上的衣冠南渡,就象征着华夏民族的文化南迁,即北方地区被少数民族政权所占领……

末世乱象:在风雨飘摇中覆灭

西晋末年,少数民族从北方向内地迁徙,西晋的很多地区出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局面。由于“八王之乱”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极端腐败,社会秩序混乱不堪,这些少数民族趁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并威胁西晋王朝的统治。因为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主要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民族为主,这个历史事件被称为“五胡乱华”。

311年,即晋怀帝永嘉五年,西晋首都洛阳被匈奴政权——汉赵(亦称前赵)的皇帝刘聪率兵攻破,晋怀帝司马炽被俘,史称“永嘉之乱”。西晋的大臣在长安拥立晋怀帝的侄子司马邺即位,即晋愍帝。316年,即西晋建兴四年,刘聪攻破了长安,俘虏了晋愍帝,西晋正式灭亡。

▲刘聪率兵攻灭西晋,俘虏晋怀、晋愍二帝,并开拓疆域领土。图为匈奴人攻击中国的长城。

衣冠南渡:南北朝并立

永嘉之乱的影响

很多人将“永嘉之乱”看作是西晋灭亡的标志实际上是不妥的,“永嘉之乱”后,西晋的大臣在长安依然拥立了晋愍帝,西晋的国祚并没有断绝。但是“永嘉之乱”后,大部分西晋的士族看出西晋的国祚已经无法延续,选择了渡江避难,因此“永嘉之乱”可以看作是“衣冠南渡”的开始。

“永嘉之乱”之后,一批北方的士族就已经意识到西晋必将灭亡,于是他们纷纷向南方迁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琅琊王氏。琅琊王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举族迁居建邺(即今天的江苏省会南京,后因避讳晋愍帝司马邺的名讳,改称建康,是东晋和南朝四个政权的首都。后文都采用“建康”这一名称)。

南渡之后,出于对故乡的思念,琅琊王氏一直都以北方的故土称呼自己的氏族。西晋灭亡后,因为国不可一日无主,逃亡到南方的司马氏皇族——琅琊王司马睿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晋,定都建康,开始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此后北方经过多年征战,先后出现了十六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最后,由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但很快,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之后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所取代,最终北周灭北齐统一了北方,历史上称之为北朝

与此同时,南方的东晋也逐渐衰弱,最终被刘裕建立的宋所取代,之后,齐取代了宋、梁取代了齐、陈取代了梁,这四个朝代都定都建康,历史上称之为南朝。从420年刘宋代晋到589年隋灭陈,这段时期被称为南北朝时期

从316年西晋灭亡到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这段长达273年的分裂时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引发的汉人南迁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给中华大地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带来了重大变化:北方的经济由于战乱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南方的经济由于南渡汉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得到了开发。

历史上的“衣冠南渡”

历史上的"衣冠南渡”主要是由于战乱导致北方政权南迁,中原士族和文明也相应地南移。历史上史学界认定的“衣冠南渡”一共发生了两次,一次是西晋末年晋元帝渡江在南京建立东晋政权。一次是北宋末年,宋高宗渡江在杭州建立南宋。

胡人南侵:都是天气惹的祸

“胡人”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对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他们原本居无定所,逐水草而生,过着游牧的生活。西晋末年,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几大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与汉族杂居,并趁西晋的内乱,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关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原因,除了前文所述的西晋统治阶级内部的腐败和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以外,史学家们还有新的发现

有些历史学家从气候的角度研究,发现那个时期正处于小冰河时期,胡人生活的北方草原地区气候寒冷,降水量减少,水草资源不足,牲畜也常被冻死,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源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他们迫于生计只能向适合生活的中原地区迁徙,于是开始了南下中原的旅途。

总之,历史上一个事件的发生有各种各样的偶然原因,而且往往是多种原因的叠加,正是这些看似偶然的因素经过组合,形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直接导致了西晋王朝的灭亡和中华大地二百多年的战乱纷争。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只能向相对安全的南方地区大规模迁徙,这就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汉人的第一次大规模迁徙。

当然,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也推动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使得越来越多的民族加入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尽管战争严重地破坏了北方的经济,但是随着后来政局的逐渐稳定,北方经济也慢慢地开始恢复。

十六国乱象:多难的北方

在“衣冠南渡”之前,北方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主要势力范围,其中黄河流域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是历代王朝统治的根本。

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后,由于连年战乱,大小政权更替并存,北方经济经历了从被破坏到逐渐复苏的过程。

“十六国”时期,由于北方同时存在着多个政权,这些政权更迭频繁,导致北方地区烽烟四起,战乱不断,大量青壮年被卷入战争,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大面积的土地成为无主荒地。再加上各民族间的矛盾,经常出现大规模的民族屠杀,这也使得北方的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以及人口的锐减,使得农业为主的北方经济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劝课农桑:北方经济的复苏

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情况开始逐步好转。北魏皇室崇尚儒学,推崇胡汉并重,推动了民族融合。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北魏皇室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例如颁布了均田制和租调制,这使得农民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北魏政权还积极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北方农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北魏后期甚至出现了关于农学的系统性书籍《齐民要术》。这些有利条件使得北方的经济逐渐从战乱中恢复。此后,虽然北魏分裂,北方又陷入了政权对峙的局面,但是后来的统治者基本维持了和平的民族政策和重视农业的经济发展策略,为后来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乱世的避风港:迁徙江南寻发展

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后,中原汉人南迁的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长江以南地区。现在大家一提起南方富裕的地方首先想到的就是广东、上海等地,然后就是古诗中所提到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地区。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广东被称为岭南,是一个未开化的地方,一直到宋代,岭南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而唐诗中提到的美好江南在当时也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战乱   北方地区   永嘉   中原   西晋   北魏   衣冠   汉人   少数民族   政权   民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