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高炽死在朱棣之前,朱棣还会不会传位给好圣孙朱瞻基?

朱棣的继承人之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他还没登上皇位,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当时,朱棣在长江北岸的浦子口,被盛庸率领的朝廷大军打得节节败退,甚至打算北归议和了。幸好朱高煦及时率军赶到,让朱棣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拍着朱高煦的背,说了一句非常暧昧的话:好好干,你的大哥身体不好。

在朱高煦听来,这无异于是把将来一旦成功后的太子之位许诺给了他。大为亢奋的朱高煦,率军和盛庸血战,终于打退了盛庸。

最终,朱棣打进南京,登上了皇位。

这时候的朱棣,却不想兑现承诺了。他犹豫了整整2年,终于还是为了宝贝孙子朱瞻基,而把长子朱高炽立为太子。

受挫的朱高煦,并没有因此放弃,一直想办法攻击太子,争夺皇位。这场储位之争,长达20年,最终以朱棣和朱高炽都去世之后,朱瞻基御驾亲征打败朱高煦告终。

其中,朱棣和朱高炽的去世时间,只差了10个月。若不是朱棣在晚年多病的情况下非要御驾亲征,最终死于归途,恐怕会活得比朱高炽还久。

虽说历史已经注定,但是我们还是会想探讨,假如朱高炽真死在朱棣之前,朱棣会效仿朱元璋,立皇太孙为新任皇帝,还是会直接传位朱高煦,避免又一场靖难?

毕竟,朱允炆前车之鉴摆在这,朱棣就算再喜欢朱瞻基,恐怕也要担忧,他将来能不能对付朱高煦这个叔叔。

不过我认为,就算朱棣担心朱高煦会夺位,倘若朱高炽死在他之前,他还是会选择皇太孙。主要有以下3个理由。

01、朱瞻基的地位

虽然同是皇太孙,朱瞻基和朱允炆却不一样。

朱允炆是太子去世之后,朱元璋掂量了3个月,才下定决心立的皇太孙。而一般来说,按照惯例,太子去世,应当重新立一个太子,而不是从太子的儿子里选择继承人。

即便是要在太子的儿子里选继承人,朱允炆也显得说服力不太够。他原本还有一个哥哥朱雄英,是朱标原配所生的嫡长子,是朱元璋的嫡长孙。大明朝上下都知道,倘若不出意外,朱雄英就是明朝的第3代君主。

可是朱雄英却在9岁那年夭折。而在朱雄英夭折之前,他的母亲已经去世,朱允炆的母亲被扶正为新任太子妃。

于是,尴尬的一幕发生了:朱允炆作为现任太子妃的儿子,算是嫡子。而他的三弟朱允熥,是朱标原配太子妃的儿子,毫无疑问也是嫡子。

继室的嫡子,和原配的嫡子,谁的继承权在前?

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或许这当中,也有朱允熥和蓝玉是亲戚的考虑。

随后,朱元璋大开杀戒,诛杀了蓝玉,以巩固朱允炆的地位。后世很多人都觉得,倘若蓝玉不死,朱棣靖难无法成功。

而朱瞻基,则是太子尚在人世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孙了。朱棣早早地隔代指定继承人。

在整个古代的历史上,这种情况,都非常罕见。因为太子活着的时候,就立皇太孙,风险实在太大了:倘若太子去世,皇太孙能否支棱起来?倘若太子被废,皇太孙怎么处理?倘若皇太孙被废,太子岂不尴尬?

毕竟,皇太孙并不是太子嫡长子的惯常称呼。这是要正式册封并昭告天下的,是实打实的储君。

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的时候,只有12岁。他的父亲朱高炽并不讨朱棣喜欢,正在被朱棣打压。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立朱瞻基为皇太孙,都没有现实的压力或者紧迫性,这纯粹是朱棣个人意志的体现。

也就是说,从朱棣立朱瞻基为皇太孙的那一刻开始,朱棣就已经想好了:朱高炽的地位将稳如泰山,朱高煦再也没有夺嫡的希望;即便朱高炽死在他之前,继位的,也只会是皇太孙朱瞻基,而不是朱高煦。

朱棣相信,朱瞻基不是朱允炆,他可以保住自己的江山。

02、朱瞻基的能力

自从确认朱瞻基为继承人之后,朱棣就对朱瞻基精心培养。

朱瞻基9岁那年,就以储君之礼出阁读书。年仅11岁,就在朱棣的指派之下,居守北京,在大臣们的辅助之下,处理日常事务。到了12岁被正式立为皇太孙,更是跟随在朱棣身边,接受朱棣的言传身教。

当时的朱棣正在做迁都的工作,朱瞻基也因此经常往来于南京和北京。在奔波之余,朱棣会命令大臣带他去体验民间的生活,感受民生之多艰,为将来君临天下做准备。

朱瞻基16岁的时候,朱棣把他带上了战场。即便是在战时,朱棣对朱瞻基的教育,也毫不松懈,朱瞻基白天要跟着行军,学习如何管理军队,晚上则在大帐里,由学士们教导经史,可以说军事课和文化课都不落下。

朱瞻基还切切实实地上战场打了一仗。虽然这一仗的战况不算理想,但是这足以让他和其他只会纸上谈兵的皇子皇孙拉开差距。

对于自己的教育成果,朱棣显然很满意。他好几次对朱高炽说:这个孩子,将来必然是太平天子。

我们可以相信,朱棣对朱瞻基的悉心培养,尤其是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把他带上战场,就是充分吸取了朱允炆不知兵的教训。

他已经为朱瞻基将来有可能遭遇的靖难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朱棣也在不断地打压着朱高煦。他在立朱瞻基为皇太孙后不久,就以朱高煦干了几十件违法的事情为理由,把朱高煦囚禁起来,并扬言要把他废为庶人。

朱高炽为朱高煦苦苦求情,于是,朱棣便削去了朱高煦的两支护卫,并杀了他的亲信,把他打发到乐安就藩去了。

按照明朝初年的规定,每个藩王有3支护卫,每支护卫从几千到一万余人不等。正是因为手上有了这支强大的力量,他们才有底气和朝廷叫板。

在朱瞻基本人能力出众、远胜朱允炆,而朱高煦的能力远不如朱棣的情况下,朱棣又大肆削减了朱高煦的支持力量。

在这此消彼长之下,朱高煦很难与朱瞻基抗衡。朱棣并不需要太担心,他若立了朱瞻基,朱高煦会威胁到朱瞻基的地位。

03、朱瞻基的支持者

朱瞻基是太子的嫡长子。重视嫡长子继承制、在太子备受打压的情况下依然坚决保护太子的文官们,自然是坚决地站在他这一边。

而朱瞻基从小跟在朱棣身边,还上过战场,在武将和勋贵中,也有着不少的支持者。

而朱棣早早地册立皇太孙,又把朱高煦赶去了乐安,这一切都是在向朝堂们传递一个信号:皇太孙才是明朝的正统,聪明的人,不要和朱高煦牵扯太深。

事实证明,朱高煦引以为豪的靖难从军经历,并没有帮助他赢得太多的支持者。就连靖难功臣张玉的儿子,当时朱棣最为倚重的大将张辅,也是坚决地站在朱瞻基这一边,拒绝了朱高煦的拉拢。

可以说,几乎满朝文武,都站在朱瞻基的这一边。就算朱棣想要废朱瞻基而立朱高煦,恐怕也要掂量掂量,朱高煦有没有能力保住皇位呢。

04、写在最后

无论是朱棣早早立皇太孙保障朱瞻基地位、并刻意打压朱高煦的心态,还是朱瞻基与朱高煦的能力和实力对比,我们都很难找到朱棣会废了朱瞻基,传位给朱高煦的可能性。

不过,历史终究没给朱棣这么大的考验。朱高炽虽然身体不好,胖得连马都骑不上,却还坚挺地活过了朱棣,寿命比他那从小健康的儿子都长。

因此,朱高煦这微弱的希望,也破灭了。他只能看着大哥和侄儿,先后登上皇位,而他依然是一个小小的汉王。

不甘心的朱高煦,最终在朱瞻基登基之后,选择造反。他希望,自己能够重演朱棣靖难的成功。

但是朱瞻基毕竟不是朱允炆。他御驾亲征,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朱高煦,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毕竟,在整个古代,藩王从封地造反,并成功登基的,也唯有朱棣一人而已。

不是谁都有朱棣的能力和运气,能够夺得皇位的。

你说是不是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乐安   明朝   御驾   皇位   原配   继承人   长子   太子   将来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