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汉武帝的包庇,霍去病射杀李敢会是什么级别的恶性事件?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霍去病,汉武帝时期的一代名将,在中国历史上,可说是一位神话人物。这位为抗击匈奴而生的天才军事家,作战方法别具一格,常常深入作战、出奇制胜,他巧取祁连山,控制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中,霍去病的名气最大。

(霍去病影视图片)

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军,却曾经制造了一起离奇的谋杀案,而他杀人的方式也与众不同,竟是在皇帝眼皮底下公然作案。

在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在众将士的陪同下,狩猎于甘泉宫。霍去病竟趁机一箭解决了自己的部下——郎中令李敢汉武帝下命令对外宣告,李敢是被一头鹿撞死的,从而将这起案件强压了下来。

那么,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敢?假若没有汉武帝的包庇,这起案件又将如何定性呢?

一、漠北之战 李广自刎

霍去病之所以要除掉李敢,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舅舅——当朝大司马卫青报仇,整件事情还得从漠北之战,著名的“飞将军”李广自杀而亡说起。

(漠北之战图片)

汉武帝在位54年,其中43年的时间,是在与匈奴大规模开战。漠南之战,使匈奴退至漠北,河西之战后,汉朝开通河西走廊,设立酒泉等四郡,而漠北之战,是最后阶段的决定性战役。这次战役,汉武帝将他两员最得力的将领,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一同调遣出去。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精骑,后面跟随着几十万的步兵和保障部队,浩浩荡荡开往漠北。“飞将军”李广也强烈要求参加了这次会战。

李广此时已年过六旬,他征战多年,虽胜仗不少,却一直未能封侯,这当然是他心头最大的遗憾。为抓住这最后一次建功封侯的机会,李广不顾年迈请求参战,武帝顾及老将军的颜面,任命他为卫青一部的前将军。

(李广影视图片)

临行前,汉武帝给卫青下了指令,说尽量不要让李广上主战场,因为李广年纪大且向来时运不佳。

进入漠北后,卫青军队遇到匈奴单于的一支主力。卫青临时改变了人员布署,将大将公孙敖任命为前将军,命李广从东边包抄敌军。

之所以卫青如此安排,一是遵照汉武帝的嘱咐,二是卫青也有私心,好友公孙敖对他有救命之恩,前不久失去了侯位,卫青有意让他立功封侯。

李广和卫青据理力争,说自己原本是前将军,六十多岁了,打了那么多次仗,难得一次面对单于的机会,要求在前面作战,哪怕死在单于面前。无奈卫青坚决拒绝,李广虽心有不甘,奈何军令难违,只能带兵往东走去。

(李广影视图片)

也许真是造化弄人,因为东路路程很长,李广军队中又没有向导,不觉在中途迷了路。而这边战场上的卫青正与匈奴展开激战,匈奴单于慑于汉军的威力,仓皇逃遁,卫青追之不及。待李广与大军汇合时,大战已结束。

李广回到军中时,卫青首先派人慰问。但李广贻误战机,导致匈奴单于逃脱,作为统帅的卫青当然要询问缘由,并要求李广拿出书面呈文上交武帝。

固执而又自尊心极强的李广,怎么也拉不下面子,他说,自己一把年纪,戎马多年,如今,却要去面对那些刀笔吏。可如果不去的话,这延误战机的罪责又如何能应付过去呢?

思前想后,李广觉得自己已无路可走。于是,羞愤交加之中,绝望的李广自刎而死,一代将星就此陨落。可见,李广的死,是他的性格造成。李广死后,全军将士悲泣,老百姓也为其惋惜。

(李广雕像图片)

漠北之战,汉军大获全胜、战果辉煌。卫青军队歼敌近两万,火烧赵信城。霍去病军队杀敌七万,在狼居胥山上祭天,凯旋归来。战后,卫青和霍去病都被加封为大司马,两人共同执掌大汉朝的军政大权。

从此以后,匈奴远遁漠北,漠南再无王廷,匈奴的边患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为西汉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李敢寻仇 卫青隐忍

漠北之战,霍去病功绩最大,他的部下也得到大大的封赏。李敢,是霍去病手下的校尉,他是李广的第三个儿子。李敢在这次战役中表现突出,被升为郎中令,并加封关内侯。

(李敢影视图片)

李敢得知父亲已死的噩耗,悲痛万分,又听说卫青在战场上临时调换将领的事情,便把父亲的死全部怪罪于卫青,认为父亲的死必定和卫青有关

于是,他寻找机会向卫青兴师问罪,对卫青拳脚相加,卫青没有还手,最后导致受伤。

事实上,李广的死也不能怪卫青,临时兵力调配,虽说卫青确有私心,但也是遵循武帝旨意。要怪,也只能怪李广时运不济。

尽管李广的死,责任并不在卫青,但宅心仁厚的卫青还是对李广的死充满内疚,为李广的死感到惋惜。他无法向李敢辨解,调开李广是武帝的意思,因为他要顾忌李广身后的体面。他体谅李敢丧父的悲伤心情,对李敢的所作所为,他没有告发,也没有报复,而是选择了沉默隐忍。

(卫青影视图片)

可见,卫青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真君子。他克己复礼、顾全大局,给了李敢以同情和最大的包容。

三、武帝包庇霍去病

按照当时的法律制度,李敢以下犯上,如此对待一个地位比自己高的大司马,是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卫青没有追究李敢,但霍去病得知这一切后,就气愤得无法忍受了。

霍去病是卫青还有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所生,卫青是他舅舅,皇后卫子夫是他姨母,所以,卫青、霍去病都是王公贵戚。

霍去病年少气盛,怎能容忍舅舅被自己的一个手下欺辱。于是,便有了在甘泉宫射杀李敢的那一幕。

(霍去病影视图片)

漠北大捷之后,汉武帝带领众将士在上林苑打猎。行至甘泉宫时,霍去病拉弓上弦,瞄准李敢,“嗖”的一箭就射了过去,正中李敢要害,李敢当即倒地,抱恨身亡。

当霍去病跪在汉武帝跟前认罪时,汉武帝对霍去病的鲁莽冒失、胆大妄为自然是恼怒不已。但他并没有按律行事,去追究霍去病的责任,而是下令身边之人,对外一致宣称,李敢是在围猎时被鹿角撞死。这么一句话,就将霍去病射杀李敢的事实掩盖了过去。

(汉武帝影视图片)

李敢乃武艺超群的猛将一员,被鹿撞死这个说法可信度实在太低。但在汉武帝的威严之下,没人敢提出异议。就这样,李敢这个将门之后、一代新生将星没有在战场上捐躯,却白白在自己人手上丢了性命。

说起来,李敢的死也是由于自己的冲动莽撞造成,他的性格也遗传了父亲李广的偏执、不通情理。他顽固地认定,是卫青害死了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就去找卫青的麻烦,殴打堂堂大司马,就这一条,若深究起来,必定是重罪一条。

卫青放过了他,但霍去病饶不了他。霍去病没有去告发他,而是擅自用自己的方式直接了当地解决问题。霍去病之所以敢如此任性妄为,当然是仗着汉武帝的宠爱。

(霍去病射杀李敢)

武帝如此偏袒霍去病,是因为霍去病是皇后的外甥吗?非也,皇家从没有亲情可言。之后太子刘据和钩弋夫人被杀就是佐证。

汉武帝宠霍去病,是因为霍去病可堪大用。尽管此时匈奴问题已大致解决,但隐患还在,匈奴随时可能死灰复燃。而霍去病,是大汉朝对付匈奴的一件利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正是虑及这一点,汉武帝才乾罡独断,将这起事件一手遮掩过去。

(汉武帝震怒)

结语

中国古代有十恶不赦之罪,在西汉时就初具模形,有“大逆、大道、不敬”三大罪。“大逆”指破坏皇室宫殿、宗庙等行为,“不敬”是指冒犯君主威严的行为,“不道”则相当于现在的故意杀人罪。

李敢是朝廷命官,又是攻打匈奴的功臣,武帝亲封的关内侯,光天化日之下,被霍去病一箭所杀,而且事情还公然发生在皇帝眼前,这样的恶性案件,自然算得上是“不道不敬”之罪。若无汉武帝的庇护,霍去病恐怕性命难保。

不过,霍去病怕是命中注定承受不了如此圣宠。杀了李敢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突然暴病而亡,终年仅24虚岁,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霍去病雕像)

汉武帝登基时,霍去病出生,反击匈奴的战争胜利后,霍去病就离去了,他一生仿佛就是为完成抗击匈奴的使命而来。所以,后世人说,霍去病就是为抗击匈奴而生的。

参考资料

张小锋. 漠北大捷与李广之死[J]. 历史教学:下半月, 2007(7):91-93.

庞政樑, 曹亮亮. 司马迁笔下的霍去病[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2):81-8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汉武帝   单于   公孙   漠北   甘泉   匈奴   将军   级别   父亲   事件   影视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