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内蒙发现清代墓,女子身穿龙袍240年不腐,她究竟是谁?

1972年7月12日,内蒙赤峰市巴林右旗发生一件轰动一时的事。

七月的内蒙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再加上头天晚上,这里刚降了一场暴雨,大地更像蒸笼一样,热得人喘不过气来。此时正是“农业学大寨”掀起高潮的时候,当地社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来到巴彦套白山西南麓的缓坡上,在烈日下热火朝天地劳动。


突然,山坡上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救人呢,有人掉陷坑里去了。”

原来,刘老汉正在聚精会神劳作,脚下的土地突然下陷,出现一个无底大坑,老大爷掉了进去。在那时候大家都是集体劳动,几十个人在一起,大家听见呼救之后随即赶到,进行救援。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忙活,刘老汉被救了出来,老人家毫发无损,大家虚惊一场。

可是疑点来了,这里是山坡,缓坡的土质很好,属于黑色的粘土,坚硬非常,怎么会出现一个大坑?

因此,细心大胆的年轻人便想办法到了大坑里,试探性地将里面的泥土向外挖。这一来不要紧,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在深坑里面,露出一个黑黝黝阴森森的大洞。

尽管是三伏天,那里依旧冷气逼人。顺着大洞进去之后,里面阴森森的,打开手电一看,眼前是一堵石垒成的,宽十米,高三米的墙。

可能是由于大水冲刷的缘故,墙的一角出现了一个小塌方。几个小青年通过塌方形成的小洞进去,后面发现了一间长8米,宽6米的密室。密室的中间,竟然显现出一具棺木。

有经验的老人说话了:“这棺木不是普通的棺木,肯定是金丝楠木棺材。”

“你怎么知道啊?”

“坟墓是下暴雨才塌陷的,年代久远;如果是普通的棺木要不了多久便腐蚀,面目全非了,而只有金丝楠木棺材才能经久不腐。”老汉侃侃而谈。

这时候,村生产队长插话说:“看起来这坟墓的主人不简单啊。”

“队长啊,你又是如何判定的?”小青年问。

“以前我从报纸上看到,能用金丝楠木做棺材的,多半是封建时代的王公贵族,普通老百姓想都甭想。”生产队长振振有词地说。

这时候,村支书来到了现场,了解到详情之后,立即让民兵连在周围拉起长绳,封锁了现场,闲杂人等不能入内。

与此同时,村支书让人骑着自行车,马不停蹄地赶到有关部门报告。

两天过后,几辆吉普车来到山坡下,从车上下来很多人。他们有人拿着照相机,这些人是报社记者。有人穿着制服,他们是公安局的同志。还有十几个人,他们年龄都在五十岁左右,大都戴着眼镜,看来都是考古专家。

这些人来到现场之后,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发掘。尽管现场拉起警戒线,但是附近的群众还是在稍微高的山坡上围观,远眺到了大坑里的场景。

大家饶有兴致,在那里议论纷纷。

“看见了,看见了,是个女的。”

“看清楚了,这女的还穿着黄色旗袍呢。”

“那不是旗袍,是龙袍。”

“不管是什么袍子,在古代黄色的衣服老百姓不能用,墓主人身份果然非同寻常。”

“听说皮肤保存很好,根本不像死了,好像在睡觉,让人想入非非。”

“听一个公安说,他还摸了一把墓主人的皮肤,还有点弹性呢,跟刚死没多久似的。”

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考古学家来到坟墓之后,发现外面那些洞口比较规则,应该是盗墓者留下的,不像是雨水冲刷而成。而墓室外面一片狼藉,应该被盗墓贼光顾过,值钱的东西已经被洗劫一空。

庆幸的是,棺木完好,不像是有人动过。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将棺木打开,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棺木中,赫然躺着一名女子,年龄在六十岁上下。让人惊奇的,是女子尸体保存地很好,估计是用防腐剂进行过处理。女子神情栩栩如生,仿佛在卧榻上安然地睡觉。

走近之后,发现她的皮肤仍有一定的光泽,头发乌黑,毛孔都清晰可见。

女子身穿一件约1.5米长的龙袍,上面有8条神态各异的龙。龙袍上面除了各种吉祥图纹,还布满了珍珠,全都是用金丝穿珍珠织就而成,看得人眼花缭乱。

经工作人员细数,整件龙袍上所用的珍珠数量惊人,惊人高达10.6万颗。那些珍珠都是上等货,颗颗质地饱满,光彩夺目,应该是源自东南沿海一带的天然海珠。

考古学家估计,光是这件龙袍,价值就过亿。

除龙袍外,女子头戴的凤冠也是一件稀世珍宝。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玛瑙和绿松石,大约有数千个,也是价值不菲,估值在一千万以上。

女子周身陪葬之物,同样是无比华贵,除了上百件绣工出众的苏绣旗袍,还有不计其数的金簪、手镯等精美配饰。

从衣服的图纹和陪葬品的样式不难看出,墓中的女子来自清代,而且是皇室。原因很简单,从唐代开始,黄色被帝王垄断,老百姓不可以使用。只有皇室,才可以穿着龙袍下葬。

那疑问就来了,众所周知,清朝的国都是北京,皇室为何会选择在遥远的内蒙安葬?还有,女子已经五六十岁,应该成家,为何独自一人在坟墓中安息?她到底是谁?

就在专家们为此绞尽脑汁猜想的时候,工作人员发出一声惊叫:“快看,这是什么?”

考古学家顺着灯光看去,发现那是一方墓志铭。一看墓志铭,主人的身份一目了然。原来,这名女子正是清朝的固伦荣宪公主,也就是康熙大帝的女儿。

新的问题来了,虽然公主是皇帝女儿,但是也不意味着可以穿龙袍下葬。因为在古代,倡导男尊女卑,女子的地位一直低于男性。作为一个公主,没有资格穿龙袍下葬,之前发掘的古墓,还没有见过这种情形。

固伦荣宪公主何德何能,会被允许搞特殊化?

据《康熙全传》记载,康熙帝后妃中贵人以上者有49人,册封在册的后妃有67人,而那些身份低微的答应、常在更是无法计数,大略估计有200余人。

老婆多了,子女就多,康熙一生中生了35个儿子和20个女儿。不过当时医疗条件差,其中一部分夭折,只有有24个儿子和7个女儿长大成人。


子女多了,当父亲的就会有偏爱,厚此薄彼。皇帝也跟普通老百姓一样, 对子女不可能一碗水端平,有疏远的,也有亲近的。

而疏远和亲近都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爱屋及乌,多半是因为其母亲得宠,他(她)本人才会得到皇帝厚爱,固伦荣宪公主也是如此。

固伦荣宪公主的母亲容妃马佳氏进宫时间不详,据推测在康熙帝与仁孝皇后大婚前便已来到皇帝身边。

这就是说,马佳氏极有可能是康熙的“初恋”,无论平民还是皇帝,只要是个男人,都会对自己的第一个女人都是记忆深刻,刻骨铭心的。

因为跟康熙邂逅早,荣妃马佳氏生育也早。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二十,马佳氏为康熙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承瑞,当时康熙帝年仅十三周岁。

马佳氏成为最早为康熙帝生育子女的妃嫔,她还创造了另外一个记录,是为康熙生育最多儿女的妃嫔之一,一共生育了五子一女,在数量上与三子三女的德妃乌雅氏打成平手。

马佳氏在十年之内,为康熙生了六个儿女,平均一年半一个。这就是说,进宫之后,马佳氏什么事都没干,主要是为皇帝生孩子。不是在哺乳期,就是在备孕期。

马佳氏的五个儿子,分别为:皇长子承瑞、皇四子赛音察浑、皇六子长华、皇八子长生,以及皇十子胤祉。母以子贵,为皇帝生这么多儿子,自然会得到康熙的宠爱。

不幸的是,马佳氏生育的这五个儿子,有四个夭折,只有皇十子胤祉长大成人。而且这个皇子后来表现平平,并不受康熙宠爱。

尤其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敏妃之丧未满百日的时候,胤祉任性剃发,坏了祖宗的规矩,受到惩处,被降罪为贝勒之后,政治前途基本就断送了。因此在九子夺嫡的时候,胤祉基本上就是旁观者,没有机会参与。

尽管如此,马佳氏在康熙心中的分量依然很重。

一来她是康熙的“初恋”;二来她为康熙生的子女最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受了不少罪。

因为劳苦功高,马佳氏在首次大封后宫中被封为七嫔之一,成为康熙朝皇后、贵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在七嫔的排位中,她位列第四,还在惠嫔纳喇氏、宜嫔郭络罗氏和僖嫔赫舍里氏前面。

宜嫔郭络罗氏可不是一般人,也很受康熙宠爱,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宜妃,说的就是她。

出于宠爱马佳氏的原因,康熙对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也宠爱有加。荣宪公主实际上也是康熙的长女,虽然上面有两个姐姐,她们都在2岁的时候夭折了。

康熙的后妃虽然生育了20个女儿,只有8个长大成人,这就显得非常珍贵,再加上荣宪公主是长女,受宠就不足为奇了。

一般来说,父亲最宠的女儿有两个,要么是长女,要么最小的女儿,要么二者皆宠。其实康熙对自己的女儿都非常宠爱,有一点可以证明,他的几个公主大都是19岁才嫁人。

在清代,女孩15岁就到了嫁人年龄,皇帝选秀女年龄也是定在15岁以上。正是因为疼爱女儿,才会让她们在自己身边多待几年,出嫁尽量晚一些。

但皇帝毕竟是皇帝,在他们心目中权力永远是第一位的,要超过亲情。如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六亲不认。

公主们对康熙来说,是要为政治服务的。一旦为了完成和亲使命,女儿们必须做出牺牲。所谓的牺牲,就是将她们嫁到遥远的蒙古,嫁给蒙古部落首领,以此来笼络人心。

为什么要嫁蒙古,而不是汉人?

在康熙看来,蒙古人彪悍、勇猛,战斗力超强,对清朝统治威胁也最大。而且蒙古人对清朝忠心耿耿,为清朝的建立出生入死,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清朝时期,跟蒙古联姻是一项政治任务。

其实,跟蒙古人联姻,从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就开始了。因此,康熙虽然很爱自己的女儿,还是义无反顾地将她们打发嫁到了蒙古大草原。

他的8个公主,有6个嫁给了蒙古人,包括长女固伦荣宪公主。尽管如此,他心里也是万般不舍,牵肠挂肚。为了不让女儿受委屈,康熙为她千挑万选,将其嫁给了人品极佳的蒙古巴林部的乌尔衮。

别以为驸马不敢奈何公主,康熙的第5个女儿——和硕端静公主,就是被蒙古王爷踢死的。

乌尔衮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和硕荣宪公主成亲之后,对妻子百般宠爱。两人生了一儿一女,女儿长大后嫁给了清朝的亲王,儿子后来承袭了乌尔衮的爵位。

固伦荣宪公主19岁出嫁,到56岁去世,在草原上生活了37年。在这37年里,康熙去看望女儿了四次。其实在1722年,康熙就驾崩了,荣宪公主是在1728年去世的。等于是在31年中,康熙看了她4次。

而且康熙长寿,活了69岁,到生命最后几年,已经不出远门了。对于日理万机的皇帝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不能让其他公主嫉妒。

荣宪公主死在康熙身后,穿龙袍下葬似乎跟康熙无关,其实不然。

在康熙最后一次看望女儿的时候,他知道身体每况愈下,今后不可能再来,这一走可能是永别。想到此,他不禁老泪纵横,把一件龙袍递到荣宪公主手上。

荣宪公主去世的时候,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怀念,就把这件龙袍穿在身上。

荣宪公主是幸运的,她贵为康熙长女,备受宠爱;但她又是不幸的,她是皇帝女儿,就要为政治服务,远嫁大草原,不能像百姓女儿那样跟父母经常团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龙袍   内蒙   女子   蒙古   长女   棺木   清代   清朝   康熙   皇帝   女儿   公主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