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刚驾崩,13岁太子就强幸父皇宠妃,却意外造就了千古一帝!

在我国千百年的封建帝制中,出现了近400多位皇帝。

有些皇帝雄才大略,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有些皇帝平平庸庸,成为承平之主;还有些皇帝功过参半,饱受后世争议;当然也有大量皇帝昏庸无道、荒淫无耻,被后世骂作"昏君"“暴君”。

在这些历史尘封的事中有一个让唏嘘例子,一个堪称雄才大略的皇帝宇文邕,却管教出了一个叛逆的继承人宇文赟,最终葬送了北周江山。

13岁的太子宇文赟在父皇去世后,迫不及待地强幸了自己的后妈,却给后世造就了位千古一帝杨坚的机会。

中国历史上曾经历过几次混乱的时期,其中南北朝可以说是最混乱的一段时期。

在当时,改朝换代、谋朝篡位都是最常见的事情,权的不稳定使得百姓们的生活也十分艰难。

然而,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少数民族鲜卑皇帝宇文邕成为了难得的明君,登基以后,不像其他胡族残暴的皇帝一样,而是以仁治国、休养生息,百姓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宇文邕对治国之道的深刻认识使得他够实施一列的策,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他重视教育,积极推行教育普及,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然而,明君宇文邕却在教育子女方面却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严管之下出逆子。

在他的严格要求之下,太子宇文赟越发觉得烦躁,每天的压力都很大。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和严厉的批评让太子逐渐扭曲了性格。

宇文赟就是典型的两面人,即在父亲的眼前表现得温顺听话,但在背地里却做出越来越恶劣的行为。

后来,宇文赟更是染上酒瘾后,沉迷女色,不顾伦理道德,甚至对父皇的宠妃动了邪念。

这样的行为让宇文邕十分生气,对儿子的态度也变得更加严厉。

然而,当宇文邕病逝后,13岁的太子却变得无所忌惮,他竟然强幸父皇的宠妃。这种行为不仅完全违背了人伦道德,更加削弱了他作为太子的威仪。

在国家大事上,宇文赟并没有像他的父亲一样勤勉治国,相反,他整日沉湎于享乐,不问朝政,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由于,继位前受到了严格的礼仪培训和考评,这些年的坚持对他来说变得非常厌倦和憎恶。

因此,在他父亲宇文邕去世后的第二天,他立即登基,并在第10天安葬完宇文邕后大肆庆祝自己登基。

这样的行为让朝廷中的文武官员震惊不已,宇文赟的行为,完全不符合皇家的规矩。

按照当时皇家传统,太子应该守孝一个月,而不是在第二天就登基;安葬完毕后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服丧期,而不是即庆贺。

宇文赟的行为被认为是逆子的表现。

宇文赟更是一个对美女狂热的皇帝,在这方表得非常奇特和荒唐。他刚登基不久就颁布了一道禁令,命令所有官员的女儿出嫁。

目的很简单,他想要将这些贵族女儿变成自己的玩物,满足自己放纵的欲望。这里所说的官员不仅包括宰相等高级官员,还包括其他职位如大将军、将军等。

在南北朝时期,担任这些官职是非常荣耀的,这种情况让他们这些位高权重者,十分愤怒。但也只能痛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夺走,毕竟对方是皇帝。

但这也让宇文赟与满朝官员离心离德,为后来北周江山被取代埋下祸根。

宇文赟的奇葩之处,还在于他似乎还有着强烈的"平等意识"。我们古代实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人一般都只有一个正妻,民间称之为正室,皇帝则称之为皇后。

但是宇文赟偏不这么干。他一下子封了五个皇后,分别是天元皇后杨丽华,天元帝后朱满月,天中皇后陈月仪,天左皇后尉迟炽繁,天右大皇后元乐尚。

最终,宇文赟的恶行导致了他自己以及北周王朝的覆灭。最终因为纵欲过度,沉迷酒色,导致身体被掏空。年仅21岁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宇文赟死后,宇文赟的岳父普六茹坚牢牢地掌控朝政,后又发动政变,夺了外孙江山,建立了隋朝。

普六茹坚也更名杨坚,也就是历史上堪称千古一帝的隋文帝。

隋朝建立之后,政治局面变得更加安稳,社会民生得到大力发展,杨坚还历史上有名的盛世局面——开皇之治。

谁也没有想到,正是因为宇文赟犯下了种种恶行,将自己父皇的心血彻底流失,但也偶然成就了另一位千古一帝杨坚。

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故事,一个昏君的错误行为成就了一个明君,一个暴君的统治催生了一个仁君。

这些皇帝们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好是坏,都对国家和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存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对封建帝制的反思。

正是这些因素的交织与碰撞,才构成了我们历史的多彩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先帝   太子   千古   天元   北周   江山   后世   皇后   宇文   官员   皇帝   意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