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挖出一副金丝楠木棺材,重达1500斤,揭晓千古“黄金头”谜题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史门山真的挖出来了一座丞相墓了!”

山上挖出丞相墓的消息不一会就在五联村传播开,老百姓都很好奇传说中的黄金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没过多久,史门山的山路都围满了人。

见棺发财

这也惊动了当地的考古队。

几天内,宁波市的考古队分批赶到五联村,经过对墓志铭的详细勘察、核对,最终确定,的确是史嵩之的墓。

随之问世的,还有一口金丝楠木棺材,足足有1500多斤重,金丝楠木的价值形同黄金,价值可上亿。

见棺发财

但人们的心中还有一个疑问,在墓中藏着的那颗黄金头呢?岂不是比金丝楠木更值钱?

一时间,好奇心盘踞在众人眼里,难道传说是真的?真的有黄金头存在吗?

这个千古谜题还要从一个传说开始说起。

疑似史嵩之墓

在宁波五联村一直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传闻在山上有一个丞相墓,墓里有一个用黄金做的头颅。

不过,当地百姓都觉得,这不过是传说而已,当不得真。直到2011年12月,有人在山上发现了一枚金币。

村民看着手里的金币,便找人鉴别一番,这一看不要紧,识货的行家立马就察觉这是一枚古代的金币。

金币的年代十分久远,是800多年的南宋金币。

“南宋”“金币”,两个词加在一起,让人想到了那个从小听到大的传说。

山上难不成真的有一座藏着黄金头的丞相墓!村民连忙联系了文物局。就这样,丞相墓进入了当地考古学者的视线里。

南宋时期、出生于浙江宁波、晚年时回到祖籍的丞相,南宋只有一位,那就是史嵩之

史嵩之自幼在宁波长大,史家家境显赫,有三个史家人曾先后当过丞相,被人戏称为南宋的一门三相,其中一位便是史嵩之,剩下两位丞相与史嵩之是堂亲的关系。

他的祖父史浩,更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的老师,堂房叔父史弥远和父亲史弥忠更是宋宁宗手下的得力大臣

史嵩之

史嵩之在如此权贵之家长大,没有沾染上顽固的陋习,反而行事果断,在襄阳时,成功抵挡了蒙古人的入侵。

有能力,朝中还有人提携,他在襄阳的功绩成功在朝中大臣心中留下了不大不小的印象。

十年来,史嵩之在为官之路上越走越高。

1240年,史嵩之成为史家的第三位丞相。

但在他当丞相期间,他的行事似乎果断的过头了,经常不与朝臣们商议就擅自做决定,惹得不少大臣十分不痛快。

四年后,史嵩之的父亲逝去,史嵩之被迫丁忧在家,但他对蒙古的求和表率遭到了不少反对,他的起复宣告失败。

史嵩之回到了老家,一待就是13年。

在老家的这段时间,史嵩之闲暇时修缮院中建筑,晚年时,还为自己选好了墓地的所在地车厩,也就是现在的五联村。

学者们提出一个猜想,也许这里的丞相墓就是史嵩之的墓。

但是否真的是史嵩之的墓,还要等找到墓的所在地和墓中物品方能确认。

考古队接到上级的指示,带着仪器,前往史门山,开始寻找史嵩之的墓。

黄金头的传说

经过多次考察和勘察,考古人员并没有在史门山上找到史嵩之的墓,反倒是歪打正着,找到了一位女性的墓,以及一块墓志铭。

女性墓的出现,让考古人员充满了疑惑。难道这里并没有什么丞相墓,只是一个女性墓?

考古人员将墓志铭上的土壤小心清理后,一排排文字映入眼前。

墓志铭上写满了小楷,而内容正是史嵩之的儿子史介青给母亲赵氏写的生平经历。赵氏是赵匡胤的后代,出生尊贵,从小在宫中长大,成年后嫁给了史嵩之,被赐封为魏国夫人。

这个发现给予了考古人员不大不小的鼓舞。他们知道,这下距离史嵩之墓不远了。

原来,古人对葬俗有一定的形式、风俗,其中一项便是夫妻合葬,不管夫妻双方死亡时间相差多久,儿孙都会把父母进行合葬,以尽孝心。

现在发现的女性墓正是史嵩之夫人墓。这也说明,史嵩之的墓有很大的可能就在这座山上。

不久后,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座女性墓,墓主人同样是史嵩之的的一位夫人,墓志铭上并没有详细记载这位夫人的生平,只说了这位夫人为史嵩之生下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

学者们没有灰心,他们知道考古是一项考研耐心的工作。在经过三四个月后的探查后,考古人员终于发现了史嵩之的墓。

山上真的有丞相墓!

丞相墓的消息吸引了不少好奇心旺盛的村民,住得远的村民,还开着车子跑了过来,这让本就不宽敞的山路,越发拥挤起来。

当地派出所还派出了民警,嘴巴片刻都没有停过,一直在劝说村民回家。

这可是丞相墓,黄金头就在眼前,哪里能劝得动?大家心里都在想一件事:什么时候能看到黄金头?

1500斤金丝楠木棺椁

不止村民想看到,考古人员也想知道答案。黄金头真的存在吗?

在民间除了丞相墓外,还流传着另外一个与史嵩之的故事。

史嵩之因为父亲的缘故,重返家乡,69岁时逝世,在史嵩之死后,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他的脑袋不见了

古代非常讲究一件事,那便是——留个全尸。

传闻,史嵩之的家眷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实在没有办法,史嵩之的爷爷就比照他的样貌,用黄金做了一个金脑袋,放到了棺椁里。


黄金头的故事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播,一直传到了现在。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史嵩之墓中的全貌逐渐被还原。

整个墓室呈现西南至东北走向,南侧高,背面地,由墓园和一座功德坟寺构成,墓室的顶端有一块长3.8米的大石板,天然生成的巨石,经过打磨后,厚度可达40公分。

这块大石板上记载了墓主人的一生,讲述了史嵩之的生平和经历,同时还有史嵩之曾任的官职以及史嵩之的家族情况。

上面还详细记录了史嵩之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时间,他的死亡时间比与史料中的记载晚上一年。

这些墓志铭的出现,为研究史嵩之的家族历史提供了详细的历史资料,也对研究南宋浙江地区的名门望族提供了参考价值。

在大石板后,又是一个巨型棺椁,长度达2.37米,有0.1米的厚度,通身用金丝楠木打造而成,表面为赭红色,有1500斤重量,用手敲击两下,都能听到梆梆的响声。


可令人惋惜的是,棺木的正前方居然有一个洞口,足够瘦小身形的成年人钻进去。

常与古墓打交道的考古人员,一眼就看出了这是盗洞

而盗洞并不止史嵩之的棺木一处,在他的两位夫人墓中,同样存在着不少盗洞,甚至其中一个盗洞就在棺木的上方。

黄金头的消息在当地广为流传,自然吸引了不少盗墓贼的注意。

嚣张的盗墓贼从竹林开始挖掘盗洞,穿过甬道,直达主墓,就为了盗取那传说中的黄金头卖出高价。

考古人员在愤慨的同时,也在担忧棺木中的情况。

毕竟,史嵩之的墓中只剩下少量的玉器、钱币了,就连他的另外一个夫人墓中,都只剩下一只金钗,其余物件都被盗墓贼盗走了。

很难保证,黄金头还存在在棺木中。

传说不攻自破

而考古人员的担心远不止这一点。当盗洞出现在棺木上时,考古人员为棺木本身也感到惋惜。

在古代,金丝楠木是一种顶级的建筑材料,色泽金黄,浑然天成,皇帝的龙椅都是用金丝楠木制作而成。

它有一个特殊的优点——耐腐,在地下几千年,都不会腐烂,这对古代的皇亲贵胄是不可多得的棺椁用料。

也让它的身价蹭蹭上涨,形同黄金,以克来计算。

但盗洞破坏了金丝楠木的完整性,考古人员担忧金丝楠木是否会因此受到腐烂的影响。

抱着对棺木的遗憾和黄金头的好奇,考古人员决定打开棺木。

因为盗洞的存在,棺木的密封性被破坏,骨头受到风化的影响,变成了块块碎骨,早已分不清骨头的形状了。

然而,随着视野往里的移动,一副头骨出现在棺木中,头骨的眼部上还残留着些许组织。头骨的出现打破了丞相墓中藏着黄金头的传说。传说虽说被打破,但考古仍然还要继续。

很快,考古人员联系到了史嵩之的后人,史嵩之的后人收到消息后,赶到现场将史嵩之的尸骨移到了一个仿制的棺木中。

在棺木中,残留着不少水银,在尸骨的周边,学者们发现了一枚玉佩,上面刻有和合二圣,一人手持莲花,一人手捧宝箱,雕刻形象生动。

在墓室中,学者们竟然发现了织物的存在。这些织物并不是普通的织物。

织物的数量庞大,织物上的图案类型多,从规格上看,是南宋浙江地区常见的丝织品,其中有部分织物更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织物。

遗憾的是,织物经过几百年的时间,不再光鲜亮丽,一碰就坏,每次考古人员触碰时,都屏住了呼吸,生怕不小心就错失一笔宝贵的研究材料。

而令学者们更头疼的是,怎么把这些粘连到一起的织物,在不损伤的情况下安全地分开。

最终,学者们决定将整个棺木进行搬迁,以此来保护棺中织物的安全。尽管史嵩之墓被盗墓贼光顾一空,但残留的织物大大填补了南宋丝织品上的空白。

总结

不管是上亿的金色楠木,还是流传于传闻之中的黄金头,这座百姓口口相传的丞相墓,终于在21世纪向我们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也为人们探索南宋的丝织品历史、官员墓葬风俗等创造了高价值。

但盗墓贼的猖狂,为了个人的利益,给前人的墓室带去了不可挽回的损伤。

在中国出台的刑法中,盗掘古墓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缴纳一定的惩罚金。这也警醒众人,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楠木   金丝   棺椁   黄金   棺木   墓志铭   丞相   南宋   挖出   织物   浙江   棺材   千古   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