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官员:中国治沙经验有益于世界绿色发展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李雯 郭雨祺 葛晨)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科技委员会秘书、公约秘书处科学技术项目官员贾晓霞日前在中国参加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时表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科学推进荒漠化治理,筑牢绿色屏障,并与各方致力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中国治沙经验有益于世界绿色发展。

这是2023年6月5日在尼日利亚卡诺州拍摄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尼日利亚非洲荒漠化控制倡议组织合作开展的治沙项目所在地。新华社记者 郭骏 摄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数据,全球旱地面积已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6.2%,全世界有30亿人口居住在这一区域。旱地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其正在经历的变暖速度是湿地的两倍。

贾晓霞在日前于新疆库尔勒举行的第三届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防护工作较早,有较多的经验。例如,新疆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干旱区,通过实施精准农业、流域综合治理、植树造林、减少过度放牧等措施,经过几十年的保护修复,土地荒漠化治理取得了成效。

她说,非洲国家官员和专家在30多年前访问中国时,看到了三北防护林的作用和三北地区的生态恢复成果,决定着手建设非洲“绿色长城”。中国除在经济上支持建设非洲“绿色长城”外,还派出科研人员展开技术交流。目前,中国已经与建设非洲“绿色长城”的地区展开大数据应用和规划的技术合作,利用卫星等手段观测和收集、计算、分析数据,帮助非洲国家了解其土地、气候等方面特征与规律,推动当地荒漠化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联合国   卡诺   塔克拉玛干   中国   尼日利亚   新华社   旱地   非洲   长城   新疆   公约   秘书处   官员   经验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