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双收,藕虾混养,济南本地绿色无害小龙虾上市

视频加载中...

随着温度的攀升,小龙虾在市民餐桌上的热度如期回归。剥虾、撸串、喝啤酒……属于济南人的仲夏夜生活开启了。与此同时,平阴县榆山街道东阮二村绿丰阮专业合作社的200余亩藕虾混养生态基地里,小龙虾养殖户们也正忙碌在水塘间,清晨下笼,傍晚捕捞。五六月份是小龙虾捕捞的重要时节,一方面是此时小龙虾的长势较好,一方面则是莲藕即将到达出芽期,要防止小龙虾吃掉嫩芽。

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随着小龙虾消费市场的异军突起,“串都”济南对小龙虾的需求量可谓不容小觑。但目前为止,由于养殖所需自然条件受限,养殖水平较低,济南本地养殖小龙虾的农户并不多。在这其中,东阮二村则充分利用紧靠黄河边有利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淡水资源,大力发展藕虾综合种养产业,让两种特色产业实现种养结合、一田双收,不仅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这本是外来入侵物种的“克氏原螯虾”,正在逐渐成为农人们增收致富的法宝。

“藕虾混养”模式养出绿色无害小龙虾

在平阴县榆山街道,百亩荷塘就坐落在黄河南岸边的东阮二村。6月2日下午,一望无际的碧绿荷塘此刻十分宁静,而水面下的地笼里,无数小龙虾正在不断涌入,只待傍晚工人们下水将其捕捞上岸。五六月份的东阮二村村民们,主要为小龙虾而忙碌在清晨和傍晚,工人们需在新鲜的藕芽长出来之前将水塘里的小龙虾捕捞完毕,以保证水果藕的顺利生长。

据了解,藕田混合养殖小龙虾,是利用藕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莲藕又养虾,以提高藕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这种立体循环生态模式,让藕塘中投放的鱼虾可以增强莲藕底泥的透气性,还吃水中的虫子,排泄物更是能做有机肥提高藕虾产量,而水下莲藕的烂根腐叶又可为龙虾提供饵料,实现藕虾效益双赢,经济效益可观。东阮二村党支部书记孙其军告诉记者,村集体与家庭农场合作开发的这200余亩荷塘,全部开展了这种藕虾混养模式,每亩地平均能产虾300斤左右。“这样养殖出的小龙虾绿色无污染,不施肥不打药,偶尔喂养的饵料也是蛋白质含量高的豆饼,出售的价格能比普通市面上的小龙虾高出5元左右,而且供不应求,目前主要供给需求小龙虾品质高的大酒店。”

不仅如此,孙其军介绍,这样模式下养殖小龙虾带来的收入,可以说是纯粹增收的收入。“不需要专业的人来管理,撒上虾苗之后就不用管它了,非常省人力。”如此说来,东阮二村小龙虾养殖的成本除了虾苗以外,就只剩下了捕捞时节的人力成本。“这一块成本也不高,大约一个人150元一天,2到3个人就能收完这200多亩地。”孙其军表示,即便按照15元/斤,每亩地的纯利润也能达到2000元左右。“去年小龙虾是按38元/斤收的,今年整体市场价格有所下降,每斤大约在17元左右,虽然有所下滑,但也没什么影响,毕竟这一块是增收。”

盘活水塘养龙虾,继续探索“稻虾混养”模式

东阮二村的荷塘在小龙虾的加持下,如今已然变成了增收“黄金池”。而在此之前,这片土地上种植的还是农作物。2016年,在孙其军的带领下,村里开始三资清理工作,一举收齐了村民拖欠了16年的土地承包费,并把群众的土地集中收回,全部统一流转包给种植大户种粮。由于之前粮食的价格一直上不去,了解到种植藕的收入要高于种植农作物后,孙其军又果断将村里的部分土地旱改水田开始种藕。“之前一直听人说种藕可以同步养殖小龙虾,增收的经济效益性价比很高,所以2020年左右,我们也买了一些虾苗下进塘里去试试。”孙其军说,因为当时经验不足,没有了解清楚这个模式的具体管理方法,小龙虾的产量倒是上去了,藕却不长了。“所以第二年我们又外出学习,了解具体的养殖方法。”

原来,小龙虾与莲藕混养的模式要特别防止莲藕出芽期小龙虾吃嫩芽。每年七八月份洒下虾苗,在莲藕出芽前可以养一茬虾,待到莲藕的嫩芽开始长出前的来年三到六月份,再将长成的小龙虾捕捞完毕,保证好时间差,让小龙虾与莲藕轮作。如此一来,不仅长出的莲藕品相极好,养殖出的小龙虾也是个大均匀、颜色红亮干净、肉质饱满细嫩,深受客商和市民的喜爱。

“下一步我们还准备继续学习探索稻虾混养模式,藕塘南边的150亩水稻,都打算用上这种模式,这样时间上和藕虾混养互补,我们一年四季都能产出小龙虾。”孙其军介绍,小龙虾能净化水质,养上龙虾以后不能打农药,如此种植出来的水稻也是绿色无公害,大米也能多卖不少钱。“这样长出的大米要卖的话应该在15块钱左右一斤,普通大米今年的价格才5块钱左右。”今年年初,孙其军的稻虾混养已经开始筹备,他们还找人设计了稻虾混养黄河大米的专门外包装,打算做成品牌。

东阮二村水田里小龙虾的加入,改变了这里的生态,让种植户腰包鼓了起来,不仅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也成了黄河风貌带沿线的一道亮丽景观。孙其军表示:“我们还计划将充分利用位于黄河沿岸的地理位置优势,随着黄河风貌带建设的不断深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未来继续向着发展采摘、观光、休闲农业的方向迈出探索的步伐。”

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济南养殖业仍待破局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万多家小龙虾专业门店,2022年小龙虾餐饮产值约为3122亿元,比上年增91.8亿元,同比增长3%。近年来,随着小龙虾越来越受消费者追捧,小龙虾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了起来。据了解,小龙虾现已成为我国重要养殖经济虾类,2007年至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由26.55万吨增加到85.23万吨,增长了221%;全国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2016年,我国小龙虾总产量为89.91万吨(含捕捞产量),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据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编写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16至2021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由900万亩增长至2600万亩,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64%,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保持较快增长。

在夜经济的推动下,济南已经渐渐发展为小龙虾消费大城,但在养殖上却仍有短板。济南市农业农村局渔业与渔政管理处处长石庆涛介绍,济南市场上的小龙虾多从外地而来,本地养殖的农户并不多,且较为分散。记者了解到,济南水产批发市场上,来自湖北、江苏、湖南、安徽等省的大批小龙虾占比较高,这些外地小龙虾凭借着质优价廉的优势,牢牢占据着市场地位。

据业内人士分析,小龙虾大多生活在浅水区和湖汊里,济南具备这样自然条件的地方并不多,且目前还未有专业的小龙虾苗种繁育生产主体。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养殖主体一般通过购进来自江苏、安徽、湖北等小龙虾养殖主产区的小龙虾亲体保障小龙虾养殖所需的苗种供应。但是长途运输对小龙虾的影响较大,成活率偏低,进而导致小龙虾苗种生产成本增高,苗种供应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此外,济南小龙虾生产主要为资源依赖型生产模式,依靠土地面积的增加提高小龙虾的产量。对土地、人工等生产性要素要求较高,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养殖设备和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效的独立的养殖模式尚未形成,下一步应大力提高生产效率。

不过,随着小龙虾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济南不断有村落加入小龙虾养殖的赛道,和其他农作物的套养模式多为大家的普遍选择。章丘区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水产部主任刘静告诉记者,一年前,章丘区绣惠街道施家崖村的荷香生态园也已开始探索小龙虾的养殖。“小龙虾是今年施家崖村实施藕虾套养产业项目为村里引进的‘新面孔’。”据她介绍,村党组织书记张恒从微山湖运来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淡水三宝之一的微山湖青虾苗,色泽红亮,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且养殖使用的水源属于百脉泉水系,水质好,无污染。近期他们还将举办龙虾节,此后他们的小龙虾将会正式对外销售。新黄河记者:王瑞琦编辑刘梅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平阴县   济南   章丘   长出   苗种   黄河   莲藕   嫩芽   荷塘   大米   水产   产量   收入   模式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