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后为何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而不是皇后?

说起《甄嬛传》中最令人不喜的人物,心狠手辣、阴险狡诈的华妃年世兰必然榜上有名。事实上,年世兰这个角色并不是凭空杜撰,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敦肃皇贵妃演化而来。

不过,与剧中撞墙而亡、下场凄惨的年世兰不一样的是,敦肃皇贵妃却在死后被葬入雍正帝泰陵,与皇帝本人合葬。

这本是皇后才具备的殊荣,为何会落到这样一个妃子身上呢?

人人厌恶的年世兰

影视剧中的年世兰是一个招人厌的角色。因为出身高贵,哥哥又是掌管清朝大军的虎将年羹尧,年世兰从进入后宫开始便眼高于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

早在雍正还只是亲王时,年世兰便已经成为府中的侧福晋。住在雍亲王府期间,年世兰曾怀上雍正帝的骨肉。不过她在喝下端妃送来的安胎药后不幸流产,这让年世兰记恨在心。

实际上那碗“安胎药”是太后所赐,结果端妃背上了黑锅,年世兰为了一解心头之恨,将一整壶红花强行灌入端妃腹中。

能看出剧中的年世兰妥妥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雍正帝即位后,年世兰被封为“华妃”,协助皇后乌拉那拉氏掌管后宫。名义上华妃居于皇后之下,但心高气傲的她并未将乌拉那拉氏放在眼中,反倒是借助年家势力在六宫作威作福。

同时,与丽嫔、曹贵人等人拉帮结派,与皇后分庭抗礼,作为影视剧主角的甄嬛,更是多次惨遭其迫害。妃本以为无人奈何得了自己,殊不知雍正帝早已对她本人、对年家生了戒心,甚至除掉年羹尧的计划也被提上日程,一心爱着雍正帝、只想独得恩宠的华妃浑然不觉。

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华妃的作恶多端终究为自己招致了祸患,聪明伶俐的甄嬛配合雍正拔掉了华妃这颗毒瘤。

起初,甄嬛与雍正帝演戏感情不和,趁机让华妃放松警惕。后经曹贵人揭发,雍正下令一举剥夺华妃头衔,将其降为答应。念及多年感情,雍正并未对其赶尽杀绝。

但年世兰却不知悔改,反倒是指派人手火烧甄嬛居住的碎玉轩,事发后暴怒的雍正直接将其打入冷宫。原本还心存最后一丝希望的年世兰,不愿安死在冷宫之中。不过甄嬛给她带来的消息,直接击碎了她内心最后一丝希望。

年世兰一直将皇帝赐予自己的欢宜香当做是对自己的偏爱,岂料赐给她的中加入了大量的麝香,这偏爱只是雍正用来防止华妃怀孕、生子,并进一步威胁皇权所暗中布下的局。

得知真相的年世兰,留下一句“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之后撞墙而死。作为被打入冷宫之人,她的后事也不过草草了事,不得善终。

但作为年世兰原型的敦肃皇贵妃,结局却远非华妃可比。

年氏与雍正帝的夫妻关系

历史上,雍正帝对年氏的感情远不是《甄嬛传》所体现的那样。

剧中雍正帝仅把年世兰当做一个政治工具,日夜堤防。但实际上的雍正帝,对于年氏却是由衷的喜爱、宠幸。

而年氏也并非人们印象中的专横跋扈、阴险狡诈,而是一个贤良淑德、秉性柔和之人。

年氏与雍正帝的结合,源于康熙帝的指婚。康熙四十八年,湖北巡抚年遐龄之女被指给雍正做侧福晋,当时的年氏也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虽说是一次指婚,可雍正与年氏却是真心相爱,婚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康熙五十四年,年氏为雍正诞下第四女,五十九年生下皇七子、六十年生下皇八子,雍正元年又生下雍正帝第九子福沛。年氏为雍正帝生下四个孩子期间,雍正帝其他配偶未曾生下任何一个孩子,这足以看出雍正帝对年氏的宠爱之盛。

生下皇八子之后,雍正帝违反惯例,允许年氏自己亲自抚养,以至于一时间,外界纷纷传言皇帝要立八皇子为太子。

雍正元年,年氏被赐封为皇贵妃,在六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另一位入府比她早、资格比她老的侧福晋,最后只得了一个齐妃的称号。

从雍正对其宠爱程度来说,年氏是幸运的,但她又是不幸的,尽管为雍正生下了四位子女,但孩子的成活率却很低。尤其是皇九子福沛,年氏生产前动了胎气,结果导致难产,福沛生下来便已经是一个死胎。

其余三位孩子也在成长中先后夭折。

接连的生育掏空了年氏的身体,再加上不断遭受丧子之痛,年氏的精神和生理遭遇双重打击,很快病倒了。

雍正三年,年氏病重。雍正帝百忙之中总会抽出时间去看望年氏,从皇帝十一月起居注的记录就可以看出,向来勤奋的雍正帝处理的政务越来越少,甚至一整天不见任何关于皇帝政务的记载。

皇帝甚至破例将汉族出身的她封为皇贵妃,希望为其冲喜,可终究还是没能挽回年氏的性命。11月23日这天,还未来得及受分封礼的年氏薨于圆明园,追封谥号敦肃皇贵妃。

为了祭奠年氏,雍正帝辍朝五天,专门为年氏办丧礼。根据清朝文献《汉文谕旨》的记载,雍正帝葬礼期间的情绪非常不好,多次因为同一件事发火大骂廉亲王和六部官员,甚至将礼部上下四位官员降职两级。

雍正帝在后来的书册记载中每每说起年氏,总是不吝溢美之词,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对上小心谨慎、对下宽厚平和。”

此时雍正帝与年氏的八皇子福惠还没有夭折,爱屋及乌的雍正帝对其十分宠爱,远胜其他皇子。然而在年氏去世三年后,8岁的福惠便追随年氏去了。难掩心痛的雍正帝追封福惠为亲王,他是一众皇子中最先被封为亲王的一个。

与福惠相比,彼时已经年过18岁的弘历、弘昼等人甚至连贝勒都还不是,雍正对福惠的宠爱可见一斑。

当然,雍正对年氏专宠最直接的体现,还要数将其葬入泰陵。

与雍正帝合葬

据史料记载,年氏去世后雍正帝特许将其葬入泰陵。泰陵是雍正帝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准许年氏葬入泰陵,相当于变相同意了年氏与雍正帝自己的合葬。

按照大清礼制,能够与皇帝合葬是皇后才拥有的殊荣。而年氏即使再受宠爱,终究只是一个皇贵妃,这份荣耀的加诸,使年氏也受到了不少的议论和冲击。

再者,年氏去世之前年羹尧已经触犯龙颜,她去世后不久年羹尧便被论罪,可即便是其亲哥哥雍正的怒火也未牵涉至年氏,也未能让雍正帝改变合葬的主意。

且年氏属于汉族,祖籍并不是来源于满清八旗中的任何一支。即使被分封为满清贵族,但彼时汉人与满人之间的血缘隔阂也不是能够轻易打破的。所以,一位汉族妃子与满族皇帝合葬,似乎更加说不过去。

可雍正帝偏偏这么做了,或许在他的心里,年氏与他而言早已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皇贵妃,而是当作妻子来对待。为了所爱之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倘若不是受制于汉族之女的地位,以年氏受宠程度其身份也就不可能只限于皇贵妃了,而是很有可能被雍正帝册封为皇后。

当然,身为雍正帝原配皇后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最后也依照祖训和礼法跟孙雍正帝下葬到了泰陵地宫。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甄嬛传》主人公甄嬛的原型——孝圣宪皇后,最后却并未能跟随雍正帝葬入泰陵。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于康熙43年被指婚给雍正,雍正元年被封为熹妃。熹妃之所以能够在乌拉那拉氏逝世后上位,更多的是母凭子贵,因为她生下的皇四子弘历深受康熙帝和雍正帝喜爱。

相较于年氏,雍正帝对熹妃终究是少了几分感情。否则,陪同雍正帝葬入泰陵的必然是两位皇后,而不是年氏。

乾隆二年,年氏金棺陪同雍正帝葬入泰陵地宫,金棺放置于雍正帝左侧。

结语

相较于《甄嬛传》中年世兰的结局,现实中的年氏无疑要好上许多倍。纵然红颜薄命、且子女先后夭折,但能承恩多年,死后能得到与皇帝同葬泰陵的无上殊荣。

影视剧中甄嬛实现了逆风翻盘,但她也仅仅只是活在观众心目中的角色形象,而在历史上那个最不受观众待见的“华妃”才是最受宠爱的人生赢家。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雍正   乌拉   皇后   汉族   生下   福晋   皇子   亲王   剧中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