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旧事」告别怀孕的妻子奔赴自卫还击战场(董兴忠)

告别怀孕的妻子奔赴自卫还击战场

——《七连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场上》之一

董兴忠


作者(前排左三)2021年在红河州蒙自市与部分团队老首长老战友聚会留影。(许跃斌供稿)


1978年末和1979年初,在那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为了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的命令,我和无数热血青年一样,告别了老部队和老战友,告别了家乡、父母和亲人,奔赴祖国的西南边疆,走向战场,用青春和热血去接受战争的洗礼、捍卫祖国的尊严。



新组建的七连作好了战斗准备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为了配合主力部队开展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战后维护边境安全和稳定,昆明军区决定在云南前线组建一批边防团。我所在的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由云南省军区个旧独立营(0401部队)抽调86名干部战士组建成第3营第7连,我任该连副指导员。个旧独立营从其第1、第2、第3连中,各调其第3、 第6、 第9班(第2连3班因特殊情况,经蒙自军分区批准与该连第1班对换);另从昭通独立营调入3人。全连编制3个步兵排,1个炮排,11个战斗班和炊事班。编制120人,不足员额由新兵补齐。

1978年12月14日,第7连在个旧独立营营部宣布组建。连队的领导和战斗骨干为:

连长 朱树友

指导员 喻家忠

副连长 夏体荣

副指导员 董兴忠

第1排排长 王正荣

第2排排长 刘本志

第3排排长 文金凯

炮排排长 王元义

司务长 高学明

文书 李光远(战前为余文会)

司务员 刁华清

卫生员 梁启军

通信员兼司号员 彭定国(战前为戎建民,战场牺牲)


2021年,第三营老营长杨再荣(右一)、第三营七连一班老班长李正邦(中)接受陈正才采访。(胡宝乾供稿)


第1班班长 李正邦(战前为李光远)

第2班班长 朱明德

第3班班长 胡思友

第4班班长 申学文

第5班班长 罗来林

第6班班长 宋光富

第7班班长 杨胜辉

第8班班长 何跃田

第9班班长 苏荣章

60迫击炮班班长 高德柱

火箭筒班班长 徐广应

炊事班班长 李金全(战场牺牲)

12月16日上午,我连从个旧市乘车出发,下午进驻到屏边县原生资公司,列入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第3营建制。

12月23日后,从广西和云南的昆明、东川、蒙自等地入伍的31名新兵相继补入连队,从此掀起了紧张的战前政治思想动员和军事训练的热潮。

政治动员,主要是宣讲国际形势及越南当局黎笋集团投靠苏联,背信弃义,反华排华,驱赶华桥,侵略柬埔寨,在我国边境发起武装挑衅,制造事端,骚扰我边境,屠戮我边防军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是可忍孰不可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军将对越实行自卫还击作战,是为保卫祖国而战,是为世界和平而战,这是正义的战争。通过学习教育,使大家明确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树立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打必胜,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和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战前训练,主要是根据时间紧、新兵入伍时间短、战斗任务重、越军有连年战争的作战经验,以及越方山高坡陡、林密沟深、地形复杂等情况,结合实战,急用先学,节假日不休息,抓紧时间搞临战训练。当时,主要集中时间进行第一、第二射击预习和实弹射击,手榴弹实弹投掷,炸药包捆绑和爆破器材使用;夜间行军和山地丛林作战,利用地形地物,攻防战术;战时野炊;负伤后急救包的使用和包扎;战场常用的越语喊话。新兵队列动作和礼节礼貌,则利用早操和晚饭后的时间学习。

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战前训练,我连踏遍了屏边县城周围的山山水水,利用各种地形地物开展模拟训练,使全连干战基本掌握了实战本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根据上级的命令,每个干部战士都在自己的帽子和上衣内侧衣袋的方格里填写自己的姓名和血型。我们已经作好了一切战斗准备,只等一声令下,就立即出发,奔赴血与火的战场。



战前告别怀孕的妻子



1979年2月初,战争风云已经笼罩在云南边疆大地。这时,我妻子张美华从个旧市来屏边县,到一片紧张气氛的连队看我。不言而喻,这是怕我万一回不来,最后再来见我一面。

那时,她已怀有6个月的身孕,因部队很快就要向前线开进,她只住了1天就走了。走的当天早上,我送她去屏边汽车站坐车。就要上车了,我把早已埋藏在心底不敢说、说出来又怕伤害她的话,鼓足了勇气告诉她。


“为了往日战斗情谊,为了今日健康快乐,干杯!”作者为窗台绿植右一。(许跃斌供稿)


我说:“如果我回不来,你生个儿子叫董俊,生个女儿叫董倩。你也要找个好的生活归宿。”

妻子依依不舍,拉着我的手泣不成声。好半天,她才哽咽着说:“为了我们还未出世的孩子,你一定要活着回来,一定要活着回来。我和孩子等着你回来......”

当时,真是有一种肝肠寸断、生离死别的感觉。但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为了军人神圣的使命,我和我军人的妻子都必须担当一切。车开走了,走了好远、看不见了,我才满脑子装着泪流满面的妻子的身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枕戈待旦、即将奔赴前线的连队。



轻装开进到红河前线集结地域



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们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是配属第13军作战,第13军赋予我团的作战任务是消灭红河以西(至沙巴县城北侧)沿线之敌,保证新(街)河(口)公路畅通无阻。

团党委授予我们3营的第一个作战任务,是攻打转田之敌。据团侦察通报,转田守敌有1个连的兵力。根据敌情和中央军委“牛刀杀鸡”、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战略部署,第3营具体的作战任务区分是:第8连为主攻连,第7连为穿插连,团配属第3营的第2营5连作为预备队。营首长命令第7连穿插到转田守敌后侧,占领809高地,对敌形成包围。战斗打响后,留1个排固守809高地,切断敌后逃之路,阻敌增援,其他各排猛扑转田,与八连协同作战,全歼转田守敌。

营副教导员王志荣到我们7连指导作战,第9连(机炮连)排长杨跃洪带1个重机枪班(携重机枪1挺)配属第7连作战。

第7连连干部也作了明确分工:连长朱树友主要负责军事指挥;指导员喻家忠主要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副连长夏体荣主要负责尖刀排、尖刀班以及侦察工作;我是副指导员,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和收容工作。

1979年2月6日上午8时25分,按照营的命令,我连乘车离开屏边向边境开进,于中午12时跨过红河(国内段),到达指定地点河口县瑶山公社乌龟滩村。此地是红河岸边的一个沙族(壮族支系,自称沙族)村寨,只有10多户人家。我连在这里进行4天休整后,于2月10日奉上级命令当天下午8时须到达大梁子待命。根据敌方作战地域山高坡陡的地形,为便于作战,连队要求全体干部战士将背包留下,轻装行军。除身穿一套作战服,脚穿一双钢板鞋,携带枪支弹药、防毒面具、铁锹外,只带有雨衣、吊床、水壶、挂包、洗漱用具、餐具和1块压缩干粮。

2月10日下午5时,我连从乌龟滩出发,向河口县瑶山公社大梁子村开进,顺着上山的羊肠小道,7时才爬到大梁子下面的山垭口。这时天已黄昏,从山垭口朝越方看去,可以隐约看到转田敌军的营房。为了不暴露目标,连队在垭口右侧隐蔽到天黑才继续前进。但天又下起了大雨,全连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几乎是走一步滑一跤,炮班和炊事班的行动就更加困难了。

7时40分,连队终于到达了大梁子指定位置。大梁子是个偏僻闭塞的瑶族村寨,居住着18户人家。我们刚进村时,村民不敢靠近我们,表现出一些恐惧,认为我们是越军,经配属我连的向导(瑶族4人)解释后,才带我去找到村里的保管。讲明情况后,我们叫保管去请生产队长来安排住房问题,但队长一直没有等来。为了不侵扰村民,连队领导简单商量了一下,就命令全连只好在老百姓的屋檐下度过了一夜,艰苦的战斗生活就由此开始。

我连进驻大梁子后,主要是休整待命,同时继续开展作战准备。大梁子与转田越军隔河(龙脖河)相望,直线距离只有2000多米。为隐蔽我军意图不暴露目标,连里要求全连昼伏夜出,每天拂晓前隐蔽到村庄右侧山沟的树林里休息、做饭,天黑后才回到老百姓家里。我们还要求全连严格执行这一规定,并对外严密封锁消息。

2月11日下午,天气略晴,大雾已散,连长朱树友组织连排干部和正副班长勘察敌方地形,区分任务,明确穿插路线。任务区分是:第1排到达809高地后,修筑工事,坚守高地,以防敌增援和切断转田后逃之敌;其他排班待团炮火准备结束后,猛扑转田,协同8连战斗。第1班为尖刀班,由副连长夏体荣带领到边境进行侦察,并制定偷渡龙脖河方案,选准渡河地点,以及准备好架桥的木材等。行进路线是:渡过龙脖河后,沿山梁从转田右侧直插809高地。


作者(右二)2021年在蒙自片区老首长老战友联欢座谈会上。(许跃斌供稿)


我连在大梁子休整5天后,终于在2月16日上午接到了上级的作战命令。命令7连2月16日晚8时出发,偷渡龙脖河后,于17日凌晨4点占领809高地,对敌形成包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蒙自   个旧   南疆   红河   连队   作战   大梁   云南   高地   战前   旧事   战场   命令   妻子   董兴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