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都市,隐居湖边,这高分好片竟然是真人真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逃离大城市隐居田园成为了很多人的愿望。


古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今有上班族逃离北上广。


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常常令人窒息,甚至怀疑人生意义。


但如果是你,愿意放弃工作和朋友圈,去山野乡村隐居吗?


今天想推荐的这部治愈系电影,主角就是一位抛下所有,离开城市,只身前往贝加尔湖隐居的男人。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Dans les forêts de Sibérie

导演: 萨菲·奈布编剧: 萨菲·奈布 / 达维德·厄洛芬 / 西尔万·泰松主演: 拉斐尔·佩尔索纳 / Evgeniy Sidikhin

类型: 冒险上映日期: 2016-06-15片长: 105分钟


这部电影根据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的著作《在西伯利亚森林中》改编,堪称寒冬版《瓦尔登湖》,特别适合在炎热的夏天观看。


整部电影的画面唯美,随便截图都是壁纸。


消暑清心,治愈效果满分。



法国探险家西尔万·泰松的著作《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记录了他个人的真实经历,在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独自生活了六个月。


西尔万·泰松在这里实现了一种朴素的慢生活:砍柴、做饭、钓鱼、阅读、写作。


这六个月里陪伴西尔万·泰松的,只有冰封的贝加尔湖、清澈的天地、寂静、孤独、以及自由。



2016年6月13日,西尔万·泰松这段隐居生活被搬上了大银幕,由现年35岁的法国演员拉斐尔·佩尔索纳(Raphaël Personnaz)主演。


我们终于能有机会一睹泰松笔下“如同韦索斯笔下冰宫殿的天花板”的西伯利亚冬天,“激浪、喧闹的瀑布、鸟儿啁啾、冰块撞击声”,“躺在一片寿命达两千五百万年的液体化石上”的肆意,以及他在小木屋的窗前书写每日思绪的身影。


西尔万·泰松(sylvain tesson)


电影基本还原了西尔万·泰松六个月的隐居生活,一些剧情略有改动。


为了烘托隐居主题,主角改为了上班族特迪


特迪原本是一名媒体经理,在法国过着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


终于有一天,这种重复的生活令他感到窒息,于是他毅然抛下所有,来到遥远的贝加尔湖畔隐居。



特迪的感受可能让很多人有共鸣:


“我离开是因为生活像勒紧的衬衣领,让我感到窒息,时间的紧迫让我感到茫然,我渴望缓慢、简单,而又奇特的生活。”



特迪在贝加尔湖边买了一栋小木屋,最近的村庄在120公里外,没有邻居。


没水没电,生活方式回归原始。


喝水是从河里取冰块,取暖要自己劈柴烧炉子。


冬季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夏季湖边经常有熊出没。


他只带去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准备享受清苦自由的隐居生活。



当地人难以理解特迪的行为,在他们看来,这个奇怪的法国人是在自找苦吃。


隐居也像个围城,城市里的人来这找清静,本地的人却向往欧洲的繁华都市。


在他们看来这个没水没电、极端严寒的地方只适合自杀。



贝加尔湖长636千米,宽48千米,平均水深730米。


冬季,贝加尔湖周边气温平均为-38℃,冰层厚度可达110厘米,每年1月开始结冰,到5月之后才解冻。


冬季环境非常严酷,马列维奇曾在这样的景象前写道:“任何穿越西伯利亚的人都无法再认为幸福是理所当然。”



然而,特迪却爱上了这片冰雪天地。


因为在这里,时间终于慢了下来:


“我慢慢走进这对我而言十分陌生的环境:寒冷、寂静、广阔、孤独。在大城市里,时间走得飞快。但在这里,时间停下了脚步。日子闲了下来,我也自由了起来。”



至于选择在这里隐居的原因,原著作者西尔万·泰松在书中自述,他来到西伯利亚,缘于七八年前造访的美好印象和“幸福将位于北纬六十度以北”的美好想象。


他一直念念不忘,才重返贝加尔湖。


隐居生活是寂寞的,但也是自由和清静的。


不必再朝九晚五上班、开会、挤地铁,可以尽情地将时间用来写作、绘画、阅读、捕鱼。



他可以独自在冰湖上吹奏小号,也可以在冰天雪地中裸奔。


在这里,他可以完全做自己,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



特迪像孩子般,在冰封的贝加尔湖面滑行呼喊,趴在冰面上倾听冰块的撞击的巨响,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愉快。


大自然是最佳的心灵治愈所。城市里岁月匆匆,日复一日地蹉跎。


在贝加尔湖,时光静谧,自由自在,生命只剩尽情体验,无欲无求。



然而,隐居生活有时也很危险。


特迪在湖面凿了个冰洞,正在放飞自我洗澡时,一头棕熊出现在岸边,吓得特迪魂飞魄散。



幸运的是,棕熊对特迪没什么兴趣,而是闯入小木屋,吃光了他所有的食物储备。



还有一次,外面刮起了暴风雪,特迪去屋外取木柴。


但他不知道这区区十几米的距离是致命的。


因为在暴风雪中天地一片白,根本无法辨别方向。


如果不能及时回到室内,就会冻死在暴雪中。



正当他迷失在暴风雪中,因为低温失去知觉时,一个神秘人将他背回了室内。



神秘人名叫阿列克谢,是一个藏身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的逃犯。


阿列克谢也算是隐居者,不过他是被迫“隐居”。



之后,阿列克谢和特迪逐渐成了朋友。


一个逃犯,一个上班族;一个俄罗斯人,一个法国人。


他们在西伯利亚寂寥的冰原上一起打猎喝酒,用不太流利的俄语聊天。



原来阿列克谢曾经是锯木厂的领班,因为嫉妒,一时冲动杀了个军官,此后就在森林中躲藏了12年。


与特迪相反,阿列克谢并不享受隐居生活,他很想念家人。


当他听说特迪是专程来这里寻找自由时,直截了当地说:这里不适合人类生存,你还是回家吧。



但特迪依然对贝加尔湖畔的隐居生活很满意,在这里,他才感到是在真正地生活。


他对阿列克谢说: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还有时间,有时间去组建自己的家庭,去过幸福的日子,去成就一番事业。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从这些幻象中清醒了过来。其实我一事无成,我的生活无趣且空洞。一阵风飘过,我觉得自己迷失了。但是在这里,我觉得自己重新活了过来。”



而阿列克谢却认为特迪只是在逃避,这不是真正的生活,他应该回去:


“不,这里的生活并不是真实的生活。你应该回到你的世界去。你在这里不过是逃避,远远地逃开,比我这个杀人犯躲得还要远。”



不久,阿列克谢受了风寒病倒,身为逃犯的他不能去看医生,他拜托特迪帮他去市区买药。


临走前,阿列克谢塞给特迪一张纸条,并嘱咐他去上面写的地方。


但他并没说纸条上的俄语是什么意思。



当特迪来到市区,找人翻译才知道纸条上的地址是火车站。


当他看懂纸条上其他的字句时,瞬间泪目。


阿列克谢将特迪引到火车站,就是在劝他回家,


他写道:“你走了一段路了,坚强地走下去,不要害怕。”



特迪没有一走了之,可当他回来时,阿列克谢已经去世。


阿列克谢曾说:“如果我死了,不要埋葬我。别把我埋在地下,把我扔进贝加尔湖”,


特迪将阿列克谢轻轻放进了贝加尔湖。


阿列克谢自由了,他再也不必过躲躲藏藏担惊受怕的生活了。



隐居在贝加尔湖畔的特迪自由吗?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躲藏了12年的阿列克谢,或许比特迪更明白自由的含义,逃避并不会获得自由。


所以阿列克谢告诉特迪:“你是自由的,你要回去”。


影片结尾,特迪划着小船在解冻的贝加尔湖上,迎着晨曦慢慢远去。



特迪要回到他真正的生活,因为经历了这6个月的隐居生活,他的内心已经获得了自由平和,身在何处反倒不重要了。


“我带去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至于其他——天地、静寂、孤独——已在那里。


在这篇荒原中,我自创了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活。面朝湖泊和森林,注视着日子的流逝。


砍柴、钓鱼做饭、大量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


小屋是个捕捉自然颤动瞬间的理想观测站。我经历了冬春,感受到了幸福、绝望、以及最终的平和。”



陶渊明在诗中写道:心远地自偏。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自由,没有人喜欢被生活的枷锁束缚,但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和勇气去偏远地带隐居。


环境固然重要,但是人的灵魂才决定了自由与否。


重要的是内心足够强大,不受环境影响。


当我们忘记一切野心时,会发现生活一点也不复杂。人本可以朴素而简单地活着。


*本文作者:R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贝加尔湖   拉斐尔   伏特加   西伯利亚   俄语   棕熊   真人真事   好片   逃犯   法国   冰块   湖边   湖畔   上班族   森林   环境   时间   自由   都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