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起床了,出门走走路,锻炼锻炼。”
“不去不去,大早上饭也不吃就出去走,身体吃不消,我劝你别走了,不然迟早有天走出毛病。”
早上5点天还没亮,孙大爷就拉着老伴要出去走路,而老伴却不愿意陪他,毕竟孙大爷每天都要这样走路,时间一长谁都会感觉烦。自从退休之后,孙大爷闲下来无聊,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就选择每天快走这项运动,而且给自己订了目标,每天都要走一万步以上。
刚好最近流行朋友圈里比拼运动步数,孙大爷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有时候自己步数少了,还要临时出门再走几步,现在对走路步数有一种病态的执着了。
每天一万步的目标持续了半年,孙大爷最近老是感觉自己膝盖有些疼痛,快走的时候膝盖弯曲都有些困难,孙大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拉着老伴去医院看看。经过医生检查确诊为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
考虑到老年人机体修复能力较差,孙大爷先被医生强制要求停止每天一万步这样的做法,然后进行保守药物治疗。
看到检查结果的时候,孙大爷还是不解地问医生:“人家都说走路是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了,怎么到我这随便散散步膝盖就出问题了。医生,每天走一万步路真对身体没好处吗?”
散步走路确实是很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可以帮助老年人维持身体健康,但是像孙大爷这样盲目的追求步数,到最后只会适得其反。作为老年人,每天走一万步到两万步,已经是中高强度的运动了,长时间持续到最后可能要面临以下三种后果。
1.关节疼痛
过度走路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关节疼痛。疼痛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可能是关节负荷过重,当进行长时间的步行运动时,关节就需要承受身体的重量、运动时产生的冲击力。如果步数太多或者走路姿势不正确,这些负荷可能会超出关节的负荷能力,从而导致关节疼痛。
另外,走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关节磨损,只要你走路就会出现关节之间的位移,长期快走会让关节软骨磨损或微小撕裂,特别是在膝盖和髋部,引起疼痛和不适。
另外,自身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也会对健康有关节有影响,正值壮年的小伙子和老年人身体素质肯定是不一样的,关节灵活性跟年纪成反比,年纪越大,关节反而越差。如果这个时候再进行长时间快走,那么有极大概率引起关节疼痛。
2.每天疲劳
每天万步路还有个问题就是天天重复高强度运动,却没有给身体留有休息的时间,这样到最后的不会强身健体,反而会每天疲劳,感觉睡不饱。
这是因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和氧气,并且产生乳酸等废物,它们会积累在肌肉中导致肌肉疲劳和酸痛。而且剧烈运动时,人体会分泌肾上腺素让人兴奋,如果时间点选在晚上,肯定会对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导致第二天感到疲劳不适。
更何况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骨骼已经开始出现退化,代谢率降低,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恢复和休息。如果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身体就更容易感到疲劳,到最后恶性循环,每天睡不好精神疲劳,快步走的时候又消耗体力,身体只会越来越差。所以老年人走路要学会休息,不必追求每天都要走万步。
3.膝关节积液
膝关节积液是指在膝关节内部积聚过多的液体,导致关节疼痛或肿胀。其实膝关节积液的产生原因很多,包括创伤、感染、风湿性疾病、代谢障碍等,长期高强度走路也会增加患膝关节积液的风险。
虽然并不是每个走万步的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对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膝关节可能已经存在磨损和变形等问题,这会使膝关节更加容易受到损伤和压力,从而引起积液。另一方面,高强度走路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和压力,尤其是在长时间、高速度或不平坦的路面上行走时,更容易引起膝关节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引发积液。
所以说,老年人走路步数要量力而行,并不是一定要追求每天都一万步,一般来说建议5000步左右。如果太少,可能会让肌肉无法得到足够的负荷刺激,而走得太多,则可能会超负荷地消耗身体能量,导致疲劳、肌肉酸痛等问题。
像孙大爷说的那样,散步走路确实是很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作为日常最常见的运动方式,多走走多散步真的可以治疗疾病吗?让我们看看专业研究怎么说。
据《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报道,每周走路超过2.5小时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不运动的人低30%,无独有偶,《欧洲心脏杂志》也刊登过类似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增加步行量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控制体重和减少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走路可以被称为最方便,最低成本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因为走路不但可以加强心脏、肺部和血管系统,帮助它们更有效地运转和分配氧气、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
而且在走路的过程中还会不断消耗身体内部的脂肪储存来提供能量,这也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保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研究还发现多走路会对大脑健康产生影响,可以降低痴呆症风险。这项调查以七万多人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是61.1岁。统计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者平均每天走路8041步,在持续7年的随访期间后,只有866名参与者患痴呆症。
研究最后指出,每天走更多的路、更快速地走路,都与痴呆症风险降低有关。所以不要小瞧走路这种简单的运动方式,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身体健康。
比如增加血液流动,提供大脑和身体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同时,还可以代谢身体的废物,促进新陈代谢,一举两得。另外走路还可以刺激神经元,促进神经成长和连接,保护和改善大脑功能,防止神经退化和认知障碍。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和走路作为养生运动是很有讲究的,并不是随意的走,大家要记住这3个注意事项,让你散步的效果事半功倍。
1.注意散步姿势
散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个正确的走路姿势,老年人应该要做到脚尖朝前,身体放松自然,手臂挥动自如,腿部直立、微微弯曲,步伐匀称,重心稳定向前。
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走路姿势,一个好的姿势可以帮助你让身体重心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关节和骨骼的受力,从而降低患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而且在走路途中,正确的姿势可以增加胸部的开合幅度,促进呼吸和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心肺功能。
除了这些好处外,正确姿势还可以帮助大家锻炼大腿、小腿、臀部和背部肌肉,从而增强肌肉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之所以要特别注意走路姿势,是因为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存在不良的走路姿势,包括低头驼背、弯腰等,保持这样的姿势散步对健康是不利的。
因为低头驼背容易导致颈椎前屈,增加颈椎的受力,长期下来容易引发颈椎疾病,而弯腰走路会让腰椎承受更多的压力,容易导致腰椎疾病。这样一直弯曲散步也会限制胸部的开合幅度,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降低心肺功能。
2.注意散步时间
选择恰当的散步时间点也很重要,最好是在早晨或傍晚这两个时间段,气温相对较低,空气湿度和污染物浓度也比较低,可以避免高温、强烈紫外线等不利因素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也有助于老年人消除疲劳,改善心情,增强身体健康,是最适合老年人进行运动锻炼的时间点。
至于有些人会纠结是饭前还是饭后散步,这是根据个人习惯和身体状况来定。
一般来说,饭前进行散步有助于促进食欲、加快消化吸收,但注意不要过度,避免剧烈运动让你低血糖晕倒。而饭后进行散步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问题,但最好在饭后30分钟到1小时后再进行,以避免消化不良。总而言之两者各有利弊,你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
3.注意拉伸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不要认为散步跟打球、长跑这些运动不一样,认为随时都可以进行,不需要额外拉伸。这其实是一个错误观念,散步前后适当拉伸是非常重要的。
在散步开始前拉伸,一方面是可以帮助自己减少肌肉和关节的紧张,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减少身体僵硬感,从而增加在散步中的身体平衡感,减少在散步过程中受伤的风险。而散步后拉伸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觑,适当的拉伸会减轻肌肉疲劳和酸痛,促进肌肉恢复和修复。
如果不拉伸的话,可能会出现肌肉僵硬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散步后身上的肌肉出现酸痛,甚至还会影响到睡眠质量。所以散步前后适当拉伸是有必要的,不要觉得繁琐。
参考文献[1] del Pozo Cruz B, Ahmadi MN, Lee I, Stamatakis E. 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of Daily Step Counts and Intensity With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12, 2022. [2]周虹.老年人散步有诀窍[J].家庭科技,2018,No.306(06):23.
更新时间:2024-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