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锻炼身体,67岁男子每天坚持走1~2万步,最后怎么样了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记得“关注”我呀!谢谢支持!

生命在于运动,在这个全民健身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锻炼身体的队伍。

走路是一种运动强度不大,容易坚持的运动,因此近年来各种健步走的活动也很多,每次有这样的活动都会有很多人愿意加入。

走路的好处很多,比如帮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锻炼肌肉力量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走路还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改善认知功能等。

老年人退休闲来无事,相比于年轻人加入走路队伍的老年人更多,现如今手机上也有记录走路步数的软件,老年人们还会互相比较谁走的步数多。

67岁的韩大爷就是走路大军的一员,他每天都要坚持走1~2万步,他这个步数在年轻人当中也算是多的了。

按理说多走路是有好处的,可是前不久,韩大爷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医生检查后说是走路太多。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67岁男子身体怎么了

67岁的韩大爷退休以后空闲时间变多了,闲来无事就喜欢邀上三五好友去运动。

这不韩大爷和几个老伙计都喜欢上了健步走,哪个老人不想有个好身体,韩大爷就是看到了健步走的好处于是和几个老伙计每天坚持健步走。

就在坚持一段时间以后,韩大爷突然感觉走路的时候关节会时不时的疼痛。

开始韩大爷也没有在意,认为只要走习惯就好了,可是再后来伴随着关节疼痛还出现了心慌和胸闷的症状。

家人见状赶紧陪同韩大爷去医院检查。

到了医院韩大爷做了心电图、X光片以及CT检查,检查后医生说韩大爷的关节有磨损,部分关节还存在一定的增生,心脏也出现了一定的损伤。

在排除了韩大爷心血管病史的前提下医生告知韩大爷,他的这些症状是走路过多导致的。

经医生询问后得知韩大爷走路对步数是有要求的,走路的步数还要一天比一天多,这段时间韩大爷的走路已经达到了每天2万多步

医生告诫韩大爷要想这些症状消失必须减少走路步数,多注意休息,锻炼身体要适当。

走路过多的不良后果

其实生活中像韩大爷这样喜欢走路锻炼身体的老人很多,对于老人来说走路这样的运动看起来轻松、简单,强度不大。

但还是要注意控制一下走路的强度和时间,不然像韩大爷一样因为走路过多身体出问题得不偿失。那走路过多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据某知名医院的医生说或许会有三种后果。

1、睡眠质量会变差

很多人每天运动可能都是希望能够改善睡眠质量,因为想着只要运动累了倒在床上很容易就能睡着了,但小编的一个学体育的朋友却告诉我有时候运动强度大了反而会让他兴奋得睡不着。

越运动怎么还会越兴奋呢?

因为人体经过大量运动之后心跳呼吸会加快,新陈代谢也会加快,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

大脑皮层高度兴奋了以后就造成身体里面的各项机能处于活跃的状态,于是形成人们常说的兴奋地都睡不着了。

同时大量的运动之后容易造成腿部肌肉的过度拉伸,所以每次大量运动以后就会出现大腿或小腿的酸痛。

同时骨头里面会大量分泌乳酸钙,这样一来肌肉无法放松,就导致睡觉的时候肌肉紧绷,不舒服,影响睡眠。

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本身骨骼就比较脆弱,大量运动之后不容易恢复。

再加上老年人本身消化、新陈代谢就慢,机体老化以后自然不容易修复。

因此老年人大量运动以后大脑神经无法有效的调节,从而造成大量运动过后有很多不适。

另外老年人的睡眠相比年轻人本身就要浅。

走路时间过长,步数过多本身对老年人的骨骼以及代谢器官的消耗很大,因此大量走路后入睡会更加困难。

2、膝关节会出现炎症以及增生

人在行走的过程中主要是靠膝关节承受重量,长期过量的走路会伤害人体膝关节的股四头肌肉群。

造成肌肉中的乳酸钙堆积,人就会感觉膝关节特别酸痛。

像韩大爷这样每天走2万步,这个步数比年轻人还要走得多,年轻人由于骨骼还比较紧实,乳酸钙还能够正常的代谢,所以感觉还不是很明显。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骨头中的乳酸钙在大量走路之后更不容易代谢。

老年人长期这样大量的走路之后骨关节增生和变形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导致骨关节之间的间隙变窄,而且还会引起关节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形成积液。

因此老年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关节不变形,请一定要停止这种大量的走路。

3、引发心血管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就会增大。因为年龄增大之后各个器官都在加速衰老。

最关键的是代谢功能变差,大量走路本身就会引起人的肾上腺素的增高,年轻的时候人的血液循环还是畅通的,血液还能够及时的供给心脏。

但是人老了以后血液循环变慢,造血功能变差,肾上腺素增高以后血液不能立刻供给心脏,这就是为什么前文中的韩大爷会觉得胸部憋闷得难受。

这个憋闷就是心律失常造成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猝死。

这就是为什么家属经常会说家里老人本来身体好好的,就是多走了一些路人就没了。

老年人也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就会变窄,这样一来调节血压的功能就会减弱。

夏天还好一点,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老年人的血压容易忽高忽低,如果在秋冬季节走路过多还容易造成血压突然增高,引起头晕。

如果本身血压不好的老人长期大量走路,经常血压忽高忽低还容易造成脑血管过度刺激,引起脑出血。

有的老人送到医院以后甚至因此昏迷,一病不起。

既然老年人长期大量走路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那么作为老年朋友走路就需要悠着点了。

老年人如何科学走路

走路这个运动看似简单,但其实里面还是有很多学问的。

要想让走路对身体好不仅要掌握正确的走路姿势,控制好走路时间,还要合理控制走路的步数。

为了不让错误的走路方式伤了身体,老年朋友们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科学的走路方式。

首先要注意正确的走路姿势。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太注意走路姿势,甚至你问很多人怎样才是正确的走路姿势他们都还不清楚。

事实上很多人都是那种很随意的走路,要么就是拖着走,要么就是盲目的快走,这样的走路方式即使每天走路超过2万步也很难有好的健身效果。

老年人本身脊椎骨就弯了,因此很多老年人都有弯腰驼背的现象,这个时候如果就顺着这个姿势大量的走路和锻炼就会出现肌肉磨损的情况。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走路的时候就要直走,头要抬高,眼睛要平视前方,肩膀要放松,手臂要自然的摆动。

走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膝盖伸直,要把力量的重心全部都放在脚上。

脚尖着地,不要脚掌着地拖着走,这样可以保证身体重心稳定,减轻腰部和膝盖的负担。

其次要注意走路时间。很多的老人喜欢早上6点钟左右就起床,然后出去走路晨练,据他们说早上空气好。

但科学研究发现并不是越早锻炼越好。

早上太早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空气中还含有很多的二氧化碳,人体吸入之后对身体没有好处。

早上的气温本身就比较低,其他季节还好,冬天早上特别寒冷,老年人太早锻炼还会着凉感冒。

其实最佳的锻炼时间是早上的9点-11点。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来了,植物已经在光合作用之下释放了很多的氧气,而且人这个时候已经基本吃过早饭,体力上有了储备,非常适合锻炼。

因此老年人最好在早上八九点钟出门走路,而且走路的时间要根据年龄和自身的身体状况来,不宜过长,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天走路控制在一小时最好。

但也有的老人喜欢晚上吃完饭以后出去散步,如果选择晚饭后散步最好要休息半个小时以后再进行散步。

最后要注意控制走路的步数。科学研究表明健康人每天走路控制在1万步左右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但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大了,身体各方机能都不如年轻人,因此老年人的走路步数就要减少一些。

每天最好控制在7000步以内,维持身体的基本运动就行,而且就算是身体比较好的老年人,最多也只能一周保持三次量比较大的运动。

超过了这个运动量老人就会有意外风险。

为了控制走路步数,作为家属一定要注意不是提醒老人步数已经可以了,并且要时刻注意老年人的状态,避免意外发生。

据了解韩大爷后来还是听从了医生的建议,调整了走路方式。

他现在每天早上不像原来那么早出门了,改成了八九点出门锻炼,半个小时以后回家,晚饭后再出门走路半小时,这样一天的走路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而且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追赶步数了,每天的走路步数7000步左右,一段时间后韩大爷膝关节、心脏的不适都有所好转。

结语

凡是过犹不及,走路锻炼也是一样,并不是走路越多对身体越有好处。只有科学走路,健康走路,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另外也要提醒像韩大爷这样喜欢多走路的老年朋友,并不是手机上的步数越多,就代表身体越健康。

过去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日夜行军,大量走路,其实很多人还是很年轻的,但大多数到后来,关节、腰、肌肉等都出了问题。

每天走一两万步对年轻人来说身体都已经到了极限,更何况老年人。

这样子走路对老年人来说就是一种自伤,对于老年人来说锻炼要循序渐进,少量多次,强度不宜过大。

如果走路锻炼后感觉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拖延。

同时也希望老年人能够科学的走路锻炼,注意保持好的心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减少老年慢性病的困扰,这样一来自己也轻松,家庭也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乳酸钙   健步   膝关节   大爷   老年人   关节   肌肉   强度   老年   早上   年轻人   老人   身体   男子   时间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