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炳:商南旧时的丧葬习俗(一)

商南旧时的

丧葬习俗(一)

文/雷家炳

商南地处秦岭东南麓,在陕、豫、鄂三省交界处,周邻八县;其人口源流多系当地人(土著)、流民(棚民)和移民后裔组成。其中,以明初山西大槐树移民与清乾隆年间由安徽安庆地区移民占绝大多数。这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渊源,使得商南自然形成为民俗风情的汇集区域和南北文化的交融地带,故素有“秦头楚尾”和“秦风楚韵”之称谓。又因长期受尘封的户族文化影响与习俗相沿,固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特点。尤其是当地丧葬习俗既有着共性也有其特性。

商南人丧葬风俗,多崇尚与承袭 “慎终追远” 古制。长期受“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十分重视丧葬礼仪,以此来表示孝心与寄托哀思。特别是年迈老人亡故后的丧礼尤为隆重。其主要程序、环节与内容大致可分为:备丧、临终、报丧、会丧、 停尸、入殓、成服、殡仪、斋醮(打代式唱孝歌)、正祭、酬宾、送葬、安葬、追远、卸孝等缛礼。无论家庭贫富与否,其丧礼一样繁缛,只以装殓的丰俭、斋醮时间的长短相区别。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商略商南县集》中,对于商南丧礼就有“士夫家或傚家礼,齐民则事阴阳,信风水,供佛饭飴,盛妝幡儧,金鼓杂,倡優会宾客。至于衣衾、棺椁之反后焉。”的记载。虽其葬礼习俗内容颇带封建迷信色彩,但却符合人们的孝亲思想情感,反映了民俗风情与折射出地方传统文化,既传承着儒家礼仪,又包涵着道家和佛家俗规,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

一、备丧:所谓备丧,就是提前给老人准备置办好棺材寿木、送老的服饰(老衣)、和选好墓地等后事,也多有事先就准备好火纸和孝布等,此亦称作置办“前程”。

旧时,人的平均寿命都不够长,活到六十花甲者即称为“享寿”,能活到七十岁“古稀之年”者自古以来就很稀少,如能活到八九十岁“耄耋之年”者就简直是凤毛麟角了。因此,一般人到了五六十岁,子女就得开始为老人准备好寿木、寿衣等后事。旧时,民间农家生活困难,送老的衣物棺木等不可能一次性备全,因为没有这种经济实力,所以需陆续置办。老人也多有提前为自己备置棺材和请风水先生选取“风水宝地”,作为葬身之所。

“棺材”,即为人死后装殓尸体而专门制作的木匣子,系由天盖、底板、边梆与横头几个部分组成,样式特殊也很讲究。当地土语普遍称叫作“方子”或“寿木”,也有称叫“瞌睡笼”与“安乐宫”的。商南属山区,历来时兴土葬,既广有木材,又盛产生漆,故无论贫富,都普遍讲究提前准备好死后“入土为安”的棺材。一般多选用贵重木材来打造制作,其中油柏木为首选,因其木质坚硬,耐腐烂;杉树、楸树、榆树、桑树、枣树、黄栗苗木次之;白松、泡桐及槐、柳杂木为劣等。故有俗谚歌诀称:“一柏二杉三梓楸、槐桑榆榔是中流,苦楝不做寿木用,杂木泡桐次杨柳”。各地对用材也有不同说法,例如在商南,认为椿树为“树王”,只能做房檩屋梁用,而不得做棺材;而河南人则认为“亡人为大”,亡者睡树王棺材最好!制作棺材不但要选好的树质木料,还讲究木板囵整,一般为“三三四”十块木板(即盖三、底三,两梆各二),俗称为“十页瓦”; 或用十二个头木料制成的,俗称“十二元”;也有十三个头以上的,但最多不得超过十六个头。木板厚度为五四三(即盖厚五寸、梆厚四寸、底厚三寸。商南人做的棺材很讲究:盖为鱼脊形,两墙梆外鼓为弧形;规格为:以墨线为准,横围量要够八尺四寸(8.4尺),盖心长七尺二寸(7.2尺),墙梆六尺八寸长(6.8尺),底长六尺四寸(6.4尺);内净空为五尺二寸五分长(5.25尺);大横头高、宽一尺八寸(1.8尺)见方;小横头高、宽为一尺四寸(1.4尺)见方;尤其是棺材底必须宽出墙梆二指以上,并将此宽出的边沿部分称之为“子孙路”,凡做棺材是不能不留“子孙路”的。

棺材的油漆也极有讲究,差别也很大。一般用漆四五斤,有的则要用十几二十多斤。首先是用生漆和以熟石膏粉,调和成“漆泥”,将面部批平后再打磨光,继而刷漆数遍,最后将桐油和生漆熬成“光油漆”,用以刷面与上光,使之油光发亮能映见人影。棺材内上下四周一般只是用漆泥批磨一遍即可,而有些则将棺材内用漆泥批磨后,还铺上一层细布或绸子,然后再刷漆上光,此谓之“响膛”。然后还将棺材大头漆上朱红油漆龙凤图,中央篆刻一金色大寿字;也有分别在大头书“福”,小头写“寿”的。总之,要使得整个棺材庄重大方,色彩层次分明,绚丽有序,线条飘逸流畅。一个人在死后能够睡在这样精致的棺材里,自然也就能够自慰安心地走上黄泉路了。

“棺材”提前打造好后,架在空闲屋里,通常称作“寿木”,一来意示可为老者添寿。二来是为了表明孝心,让老人高兴满意;再者也是取“升官发财”之吉兆与给家中带来好运之意愿。

“寿衣”:即专为老人寿终后穿戴的服饰,俗称“老衣”。包括帽子、衣褂、裙裤、鞋袜、被褥等谓之称寿衣。不满七十岁者,衣物只是备料,不必预先缝制。而只有年过七十者才可预做寿衣,因年过七十而亡者,俗称“喜丧”。子女皆要及早想法为父母制作寿衣。寿衣的件数为奇而忌双数,多为五件上衣,三条裤子,俗称“五领三腰”。这“五领三腰”亦为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即天有三辰(日月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合于人寿;同时,也是“三纲五常”的标志;五领还含五方(东南西北中)之意,也含佛道观念的“五苦尽”、“五气绝”、“五谷断”等。在当地丧俗中“五领”主要指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也可解释为天定寿命、神灵恩德、在世福分、子女孝行和亲友吊唁为五领,表示死者已从五个方面领受了而再无抱怨。“三腰”是三要的谐音,“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孙;或子孙繁荣、长命富贵、荣宗耀祖谓三要。也可解释为“三才”、“三魂”、“三生”之意,这是双向意会,一方面是生者祝愿死者在阴间能避凶就吉,另一方面表示死者对家人后代的要求和祝福。

旧时,做寿衣有许多讲究与忌讳,一般要在古历闰年做,因古历闰年比平年多一个月,俗称闰年做寿衣,可以为老年人增寿。旧时,从帽子到内衣、外衣、袍子、鞋袜、被褥,均要女儿亲手缝制。男人寿衣外面多为杏黄色,女人外衣多为青蓝、古铜色为主。外衣里子与内衣须用红布料,寓意后辈子孙会红火发达。帽子上边缀红顶子,亦象征后辈儿孙能入仕途和高官厚禄。此外,还得准备装棺被褥,要求铺的褥子为黄色,盖的被子为白色,意为“铺金盖银”。被面常绣“八仙”图,寓意着健康长寿之意。枕头是三角形,红布缝制,内装谷皮棉籽,意为子孙绵延繁茂昌盛。当地风俗以为:所做寿衣的布料要用丝绸与棉布,不能给死者穿毛皮衣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亦禁忌用缎子布料,因缎子与“断子”谐音,故而忌讳不得使用。寿衣无论内外衣,一律不用纽扣,只用小条布带子代替纽扣,暗喻会带来子孙与后继有人。做时,亦不能啼哭流泪,如果泪水滴在寿衣上,死者穿上就会想念儿女,心情不安。缝线一端也不能捻疙瘩,否则死者到阴间就会疙疙瘩瘩,不顺利。

选风水”。一般老年人在生前多为自己选好葬身之所的“风水宝地”,不然会死不瞑目的。选风水标准是:后有来脉靠山(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案山(朱雀)、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以使坟穴藏风聚气而令生人纳福纳财、富贵无比,亦可致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这样方使得逝者满意,生者心安。

落气纸”,亦称“倒头纸”,系在死者咽气时要马上在床前烧化的火纸,重量定数为九斤四两,用以作为老人上路的盘缠钱。自寿终至安葬在殡仪中要烧上数十或数百余斤的火纸,为防到时来不及购买,故此,就得在生前提前准备好存放着备用。

“孝布”,系寿终后破孝、撕孝巾等所用的白布,一般都得提前备好,以免临时措手不及。

阳城风云公众号

编辑 插图:悠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雷家炳:网名,金秋斜阳;1943年11月生, 商南县试马镇八龙村人。在任文史委主任期间,主编了五、六、七辑《商南文史资料》;在各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图片300余篇。现为商洛市历史研究员,市文史特邀通讯员,县文联会员、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县民俗协会顾问、非遗专家组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商南   丧葬   旧时   寿木   火纸   寿衣   棺材   死者   子孙   习俗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